《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讀後感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讀後感

  【第1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讀後感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全球聞名的一本書,謝老師也向我推薦過這本書。今天,我終於翻開了它那令我朝思暮想的扉頁。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琳。講的是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了父母,被姨父姨母家收養,在那裡飽受欺凌。但在他十一歲生日時,一隻貓頭鷹邀請他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從吃飯到睡覺都充滿了魔力。哈利波特無意中知道了一塊力量巨大的魔法石,將被伏地魔奪走,最終,哈利波特不但讓魔法石爆炸,而且為母校爭得了榮譽。

  我重重地關上書的最後一頁,心裡還浮現著哈利波特那樸實的笑容,我感到哈利波特善良、勇敢、冷靜、謙虛、寬容、靈敏、好奇、害羞、大方、正義,馬爾福自私、幸災樂禍、欺負弱小,真討厭!姨父姨媽兇狠惡毒,對兒子達力太嬌慣了,伏地魔更是神秘、邪惡,奇洛教授也不怎麼樣,海格很老實,達力呢,又嬌生慣養又粗暴,不尊敬父母,還不肯學習,不肯吃一點虧。

  我覺得自己和哈利波特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我是家裡的小公主,天天都很幸福,簡直和達力一樣,而哈利波特呢,每天都要挨達力的打和姨媽姨父的白眼,還只能睡在碗櫃裡,時時膽戰心驚,受人嘲笑,衣服也是舊的,還無緣無故挨批評,但是成績不錯。我還整天抱怨這抱怨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我特別想進那個神奇的魔法學校,和哈利波特成為好朋友,那我一定可以打敗伏地魔!

  【第2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書,這本書內容精彩,比喻連篇,講述著主人公哈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厄里斯魔鏡>>的一小段故事,因為它教會了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一次,哈里穿著隱形衣,來到了一間房間,裡面有一面鏡子,哈里想看看自己,就走到鏡子前面,卻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和所有的親人,他太想見他們了,又去了一次,又去了一次,結果被鄧布利多校長看見了,鄧布利多說:"這面鏡子只能照到內心深處想要的東西,無法照到現實,很多人就因此沉迷這面鏡子,所以,回去睡覺吧!這面忘掉這面鏡子。"最後,哈里終於忘掉了厄里斯魔鏡。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要一直面對自己的心,它會阻止我們面對真正的生活,也不要沉迷在虛構和幻想之中,它們只不過是我們的大腦變出來的,而且,一旦沉迷在幻想和虛構中,就無法正常生活,只能活得彆彆扭扭的,這樣也不好,像哈利成迷在厄里斯魔鏡的虛假和幻想中,就會幹出許許多多違反規矩的事情來,這樣當然非常不好,不但會引想成績,而且也會讓周圍愛他,關心他的人替他擔心,這樣的話,你就是一個壞人了!當然,也要像後來的哈利一樣,學會剋制自己。

  不過,我也做得不好,因為我經常沉思我昨天做的事,從而上課開小差,不認真聽講,學到的東西自然也會比別人少很多,如果我不沉思這些過去的,已經無法改變的東西,那麼我學到的東西一定會跟別人一樣多的!因為,比起沉思那些過去的,沒用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比上課認認真真聽講要差一億倍!

  所以,讀了這個故事,我懂了很多。

  【第3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讀後感

  人們都奇怪,為什麼一歲的小嬰兒哈利波特能從那個最險惡的黑巫師伏地魔手下逃生。是的,多少偉大的巫師都死在了伏地魔的手下,包括哈利的父母,可唯獨哈利保全了性命,而且還 使 伏地魔魔力大失。

  這個原因,鄧布利多告訴了哈利,答案就是母愛。哈利的母親在自己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母親強烈的愛,就在哈利身上留下了記憶。對,是記憶,不是傷疤,不是看得見的`痕跡。如果我們被一個人深深地愛過,儘管那個愛我們的人已經死亡,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愛的護身符。

  正因為此,哈利被母親的愛救了下來,成為在伏地魔想要殺害的人中逃生的第一個人。而且母親的愛,使他在和奇洛教授爭奪魔法石的鬥爭中,也成為阻擋奇洛的有力武器:奇洛裸露的皮膚不能碰到哈利,不然就會痛苦不堪,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野心貪婪和仇恨,所以碰了一個身上胡倖存愛的烙印的人,就會感到痛苦的無法忍受。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所愛的人留下這樣的護身符呢?回答應該是:我能!愛,永遠是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得以存在並發展的唯一的理由。對一個充滿了愛、周身洋溢著愛的人來說,他看到的就是光明,就是美好;而一個充滿了愛的人,也正在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美好和光明,帶來希望。

  不要否認愛,我們的身上,其實也都有著愛的烙印。也許,有的烙印已在塵世的浮華中如同那塊通靈寶玉一般蒙上了塵埃,但拭去灰塵,相信那愛的護身符仍然存在,仍然有著伏地魔們無法抵擋的魔力。失去了愛,才是我們人類最無法忍受的事情。去愛吧,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的朋友,愛這個世界,只是不要去愛我們的敵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