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讀後感(通用11篇)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通用11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恰同學少年讀後感(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

  故事講的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讀書的時候的故事。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不過其實也沒什麼,不就是和老師吵吵架,叛逆幾下,和同學討論討論世界,玩幾下,其實大家年輕的時候都做過,至少我啞行者做過,而且叛逆程度、轟動效果,甚至我可以說思想深度也不亞於他小時候,而且俺那時候比他年輕多了。當然也不是貶低澤東同志了,畢竟那時候他也年輕。像你,像我,像他一樣年輕,所以也理所當然發生的是一樣的故事,像你,像我,像他。當然後來就不一樣了,就不再像你,像我,像他。到底什麼時候開始不一樣,又怎麼不一樣了,為什麼會不一樣。那就是我啞行者研究不透的課題了。

  也看到了他的家庭,他的親人,他的愛情。和大家一樣,血濃於水的親情,卿卿我我的愛情。只是後來,數位為革命犧牲了,妻子、孩子、弟弟、妹妹。說是為了革命,不如說是為了他。因為沒有他就不會走上革命的道路,不是他的帶動就不會走上革命的道路。為了理想,為了事業,搭上這麼多的親人,搭上這麼多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這也是啞行者我研究不透的課題,我只是感覺革命前的世界沒有爛到無可藥救,革命後的世界也沒有好到盛世太平。

  當然現在的人太多說值,至少主流觀念是會說值得的,但是未來,怎麼說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肯定的是啞行者不會,這個世界還沒有這麼大的事業、這麼大的理想,這麼大的追求。在我眼裡,中華五千年都沒有這麼大的東西值得這樣的付出。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2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的題目出自毛澤東寫《沁園春·長沙》一詩中,毛澤東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回想起和同學一起在長沙度過的時光。而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寫的正是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年半的學習生活。

  在這本書的眾多人物之中,我最欣賞的是毛澤東。毛澤東非常愛讀書,有一次毛澤東的草鞋破了,楊昌濟老師給了他一個銅板,叫他買雙新鞋,毛澤東路過書店,看到了《西洋倫理學史論》的廣告,就買了一本。毛澤東知錯就改,有一次他在作文課上,頂撞了袁老師,雖然犯下了嚴重錯誤,但是在他知錯後,就立馬趕到了袁老師家裡,袁門立雨,向袁老師認錯。毛澤東雖然有一些科目不好啊,但是他很努力。毛澤東,渾身是膽,在潰兵湘軍準備進長沙城搶東西的時候,帶領200來名學生,把敵人嚇住,面對敵人的要求,勇敢的前往敵營,在計劃被敵人揭露的時候,雖然出了一身冷汗,但是面無懼色,最後敵人還是繳槍了。

  毛澤東如此愛看書,雖然我也很愛看書,但是如何給我一塊錢,我路過書店,未必會選擇買一本書。毛澤東雖然頂撞老師,一開始還不肯認錯,但是,在他知道錯後,以袁門立雨,向袁老師認錯,我們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毛澤東雖然英語不好,但是他很努力,沒有灰心,而我有些地方做不好就煩躁,我應該向他學習。毛澤東的這些優點,是他成為著名軍事革命家到著名領袖的關鍵。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著名人物少年時代經歷,也讓我認識了民國初期的混亂的局面,令我受益匪淺!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3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這句出自李白《少年行》的詩句,很好的詮釋了少年的意氣風發,壯志凌雲。少年像春天一樣朝氣勃勃,充滿生機。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描述的是毛澤東等少年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學習和生活。它給我感觸很深,書中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少年時代的毛澤東,他與很多那個時代的少年一樣,擁有遠大的夢想,他有一顆渴望實現夢想的心,他有壯志凌雲的氣魄。他樂於助人樂善好施。他知道革命需要強健的體魄,所以鍛鍊身體。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知道怎麼樣去實現它,即使遇到千難萬險,也一往無前。

  本書中還有一個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劉俊卿,他的父親是一個貧農,為了能讓兒子上學,把自己女兒賣了去做丫鬟。當劉俊卿考上第一師範,他父親到處借錢,為了給他買一身好的衣服,挑著行李送他去上學,路上不厭其煩地交代一件一件的事情,到了學校門口,劉俊卿竟然和別人說這是他僱用的挑夫。短短的一句話,讓他父親心都碎了。更過分的是,他又去將他妹妹辛苦賺的一點錢拿來供自己揮霍。劉俊卿不僅沒有感恩之心,也沒有羞愧之心,一次次做錯也不去反思,外表華麗內心空虛,這樣的人難成大事。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少年,我們積極向上,那國家就有希望,如果我們是垮掉的一代,那祖國就沒有未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繼續祖國的富強文明之路。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4

  懷著對領袖的無比敬佩,懷著對時代風雨的好奇,我滿腔熱血地讀完了《恰同學少年》。

  這本書是一本紅色經典青春勵志小說,它講述在二十世紀舊社會時,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為國家、為民族,為了理想,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這本書字句間有抑制不住的膽識、豪氣、智慧越看越覺得全身上下彷彿都洋溢著青春活力。

  我覺得毛澤東的智慧、膽識可與諸葛亮相比。因為在長沙城馬上面臨一場軍亂時,他能臨危不亂並去偵察敵情。並組織同學,大擺“空城計”。他與蔡、蕭三人假裝是桂軍與敵人進行談,再用鞭炮丟進洋鐵皮桶裡,炸出的聲音像是槍打的以此虛張聲勢,嚇唬對方。當馬疤三從城裡逃回敵窩彙報真實情況時,毛澤東以他穩坐泰山之勢,使對方對馬疤三的話半信半疑。最後警察郭亮放的一槍救了他三人的命。

  在現在的生活,沒有打仗,可是我想問一句,毛澤東的膽識、軍事才能又有誰能比呢?他為國擔憂的思想又是多麼難得可貴呀!現在有的人不是為金錢就為名利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反正都是為了自己。

  當然,毛澤東的才能如果不是被良師楊昌濟與昭綬等眾多老師的呵護他也不能成萬夫雄。老師再怎麼好,如學生不願學習,也等零。當一個好學生要學毛澤東,他既肯動腦,又肯動筆墨,所以他看過的書總是批註很多,寫滿了心得。寫批註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又可以幫助消化書上的知識。毛澤東不懂就問,每一個問題他會先去查資料,再去問他人。所以他又成了“時事通”。如果學生都像他一樣,每個都成材。我想我今後也如此的學習。

  看完《恰同學少年》,我立志要做一有膽識、智慧的活力女生!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5

  這幾天,我讀了《恰同學少年》這本紅色書籍。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以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充分展現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以天下為己任的報復與情懷,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

  書中寫道,毛澤東家境貧寒,很窮。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毛澤東在幼年時期便以擁有非凡的意志與毅力。

  毛澤東對自己的觀點一定是堅定不移的。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說他的作文鋒芒過甚,只給毛澤東的了40分,毛澤東立即質問老師為什麼自己的作文只能得40分。老師說毛澤東的作文鋒芒太過,要注意含蓄內斂,就像梁啟超一樣,整天在那裡喊口號,3分的事情能喊出17分來。毛澤東忘了自己是學生,忘了自己在教室裡,對著老師大喊:“我告訴你,袁吉六,你要罵我的文章可以,但我絕不允許你罵梁啟超。梁啟超就是我寫作文的偶像!!!”老師也大吼一聲:“毛澤東,你反了你?!你給我滾!滾出去!”毛澤東先愣了一下,就衝出了教室。老師大喊:“毛澤東,你出了教室,以後永遠也不要來上我的課!”由此可見,毛澤東有多麼的犟。

  相對比而言,我們的生活環境比毛澤東好得多。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像毛澤東那樣,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做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領袖,讓古老的大帝國——中國重新富有生機,開始蓬勃向上呢?就因為我們沒有毛澤東所具備的素質。1、毛澤東有著非凡的毅力和意志。2、毛澤東堅持己見,不到迫不得已,絕不退後。3、毛澤東是絕對不會向敵人屈服的。毛澤東具有做一個好領袖的所有能力,他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領袖。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6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句話的確是不可辯論的真理。在《恰同學少年》這本書裡,有許多愛國的優秀少年,正是因為他們,中國才迎來了嶄新的時代。從“男兒蔚為萬夫雄”這節中就已經看出毛澤東必將成為非凡大器。當潰兵的探子已經揭穿他的計謀時,他還在鎮定的品茶。最後,槍都頂到他太陽穴上了,他也紋絲不動。

  從書中不僅能看出那些有志青年的優秀,還可以讓我們在生活小事上收益,例如,我們應該常常鍛鍊,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毛澤東為了磨練意志,每天都做冷水浴,野外露宿,還喜歡長途步行。

  我們看到毛澤東不僅堅持鍛鍊,他還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考第一師範的時候,別人都十分緊張。只有他不慌不忙的拉著蔡和森、蕭子升他們去吃臭豆腐,還說:“是你的自然是你的,他又飛不掉。想還不是白想了。”

  作為一個學生,毛澤東的勤奮與刻苦認真讓我閱讀後十分敬佩,當我們現在喊學習苦學習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當年那些在戰爭不斷的環境中刻苦學習的少年?

  這是一本好書,看完書後,我還想找機會我去看一下電視劇《恰同學少年》,讓這本書給我的精神衝擊來的更猛烈點兒。

  所以我們要在人生之路上乘勝前進,我們就要選擇最能激發我們內心深處潛能的環境,我們就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開闊、抱負遠大的朋友交往,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深受他們的影響,養成主動積極奮發的精神,這樣的人生,何其偉大哉,何其幸福哉!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7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讀《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我迷上了這本紅色勵志小說,天天手不離書。

  這本書講述了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求學生活,書中充分展現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為了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與情懷。體現了他們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

  《恰同學少年》不僅講述了激情的少年也講述了楊昌濟、孔昭綬等優秀老師的偉大。

  在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兩個,一是助人為樂、默默奉獻、少為人知的易永畦。易永畦從小就體弱多病,無法劇烈運動,他便默默地為操場上運動鍛鍊的同學看衣服。他經常悄悄地幫毛澤東縫補好破了的鞋子,臨近期末,他還幫忙澤東連夜複習數學。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報,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學。

  另一個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有勇有謀、勤儉節約、愛讀書、全身是膽的毛澤東。毛澤東勤儉節約愛好讀書,他的鞋破了也不換,卻把買鞋的錢用來買書,省吃儉用天天訂報紙、買書,關心國家大事。他讀書十分認真仔細,遇到不會的就查字典並標註出有意義、重要的句子,他的標註經常比書上的字還要多。他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在一次假扮桂軍守衛城市時,其他學生的冷汗像瀑布似地往外流,而毛澤東去臨危不亂,十分冷靜,有時竟然哈哈大笑起來,沒有一絲的緊張。

  書中曲折的故事不停地迴旋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感嘆、感慨,我敬佩一代偉人的豪情壯志,他們意氣風發、敢做敢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句名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要做一名刻苦勤奮的少年,強壯我的身體、智慧我的頭腦,樹立遠大的志向!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8

  最近看完了《恰同學少年》,講敘的是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湖南一師求學的故事。《恰同學少年》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實用。我不想錯過這本書的任何內容。我覺得書中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所缺乏的。然後我也不禁問自己,為什麼與這本書如此有共鳴?答案也許是:在當今這個過於重物質輕精神的時代裡,我們都麻木的太久了!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也會激情澎湃,也會熱血沸騰,可是當我們看到身邊的人,都在為一己私慾忙碌奔波的時候,我們不禁迷惑了,我想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現實吧?我們的激情、熱血、理想等,就在這所謂的現實中隨波逐流了。只不過每當我們看到電視裡、報紙上,那些令人感動與敬佩的人和事的時候,我們的心還是會被其感動的,可能我們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個感動故事的觀眾而不是故事的主角。

  但是是為什麼?因為放不下私慾!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或許是善良的,但卻永遠無法做到崇高。而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做一個善良的人啊,把自己的慾望壓制住,喚醒自己的捨己奉獻的精神,變得崇高與純潔。

  生活在那個年代,青年們飽讀詩書,孜孜不倦,以知識與道德去評判一個人。再來看現在是以什麼評論一個人的,整天掛在嘴邊的`是誰更有錢,住什麼樣的房子,開什麼樣的車子,往往停留在這些表面上的問題上,實在讓人覺得是可悲,可氣,可笑!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9

  剛讀這本書時,我認為年少時的毛澤東只是一個性質頑劣、桀驁不馴的學生,儘管他文章寫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是,他在課堂上與老師頂嘴,一怒之下還摔門跑了出去,根本就沒有把老師放在眼裡。但當我看到最後時,我發現,他他已經把智慧和與老師頂嘴的勇氣用到了該用的地方,救下了整個長沙城。

  毛澤東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他的樂觀開朗,比如他的智慧超群,比如他明明知道家裡的錢不夠,但仍然要堅持去北京讀書,要努力學習。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了困難不要沮喪,要以樂觀開朗的心態面對困難。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中國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地掛在客廳裡。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豈不是“富貴不全”嗎?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其實在生活中也應該這樣,比如做作業時,遇到了不會做的題,應該詢問老師或同學,不能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咬半天筆頭,寫不出一個字來,要每天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在看一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介紹的是毛主席在上一師時所遇的人,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毛主席和他的同學們他們組織了圖書會,在假期登上橘子山頭,朗誦革命史詩,交流思想心得體會,多麼蓬勃上進的一幫青年,而我們當代的青年呢?大家都窩在家中上網,看電視……用〈讀者〉上面的一句話來說,這一些青年正處於病態的生活狀態之中。

  我也上網查詢了有關於毛主席的此本書一些報道。有些網友認為時代正在變化,我們這些90年代的青少年與毛主席那個時代所在的年代是天壤之別,思想上面的鴻溝更是無法跨越,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當今我們生活的社會主義和平年代又怎能和毛主席那個年代的人進行比較呢?但我並認同他們的觀點,也許有這樣一些類似想法的年輕人正在給自己平時的自由散漫安逸地度過每一天尋找一個合適的藉口。

  雖然現在並不是亂世,但是誰又能說每個年輕人在追尋租戶的夢想的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呢?只要有夢想的人,去尋找夢想的人都會遇到困難。有一首歌,其中有句是這麼唱的:夢想象氣泡,但至少能觸控得到。其實,我們的目標並不只是這樣而已,如果一個人連遠大目標都沒有,那人生將失去另一種意義!理想不是用來觸控的,是用來追尋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告訴茫茫大地,我主明日浮塵呢?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1

  “什麼是貧困,什麼是富有?穿草鞋、打補丁,吃粗茶淡飯就是貧困,穿皮鞋、坐轎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嗎?不,孩子們,貧困與富有,不在於這些表面的東西。”讀完了這本書《恰同學少年》,孔紹綬校長的話,還在我眼前閃現。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以毛澤東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師範五年半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展現了毛澤東等諸多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於改造中國當時封建社會的雄心壯志。其中,孔紹綬校長對學生們節儉生活的教育,對我頗有感觸。

  記得我小時候,胃口不好,不愛吃飯,經常會剩飯。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飯時,飯剩了不少。媽媽勸我多吃點,並對我說:“孩子,這些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要珍惜呀!”那時的我並沒有聽進耳,只是告訴媽媽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後,就歡天喜地自顧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當過老師,到她家裡後,姨婆教我讀起唐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完了,姨婆又給我解釋起它的意思來。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貴的,它是用農民的汗水變成的,也明白了媽媽為什麼不讓我浪費食物。

  “節儉傳下去,中國萬年福。”只有節約,才能讓大家生活得更好。“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攢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長日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竟然積攢下了許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