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與個人》的讀後感

《權威與個人》的讀後感

  作者說,早期的人類是一個脆弱並稀少的物種,他們和許許多多的動物一樣,具有合作和結群的本能。但這種本能在動物的生活中,是機械呆板的。動物所具有的這種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對群體的忠貞不渝,然除此之外,不會像人類的本能那樣能創造出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價值來。

  人類在誕生不久,被外部的自然界嚴重地束縛著,自然災害無法抵擋,野獸侵襲難以抵抗,群體生活於是變成了一種本能的需要。只有忠誠地和群體融為一體,才能彌補個人力量的不足。當然,這種忠誠是建立在地域的相近或者種族血緣相似的基礎上的。也正是這種對群體的忠誠,才有了社會凝聚力。而且往往是對敵人的恐懼越強,社會的凝聚力就越強。這種社會凝聚的機制與政府無關(政府在當時也未曾出現),它出於個人的心裡需要。

  隨著群體規模的擴大,領土的不斷擴張,忠誠所依賴的地域以及種族關係被信仰所代替。對神學的忠誠,已經超越了對領土邊界的忠誠。信仰一致,是民族凝聚力不可或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是一個巨大的移民國,而他們的民族卻可以很好地團結在一起的原因。在現代技術以前,大國的團結是很難做到的,除非這個國家全境範圍內的社會上層有要團結在一起的共同願望。

  在這裡之所以說是“社會上層”而不是全境的人民,是因為權力掌握在國王和貴族等少數人的手中,其他的人只需要服從就行了。上層社會信仰什麼,下層就會被馴服並調教。對於服從的這部分人來說,命運是不幸以及悲慘的,但歷史卻告訴人們,儘管大多數人過著奴隸生活,國家的繁榮卻並不為此受阻。

  社會單位的由小變大,在某些方面來看是戰爭的結果。在原本小規模的生活單位裡,人人相熟相知。而社會單位擴大到一定規模之後,成員之間的互補相識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想這個單位能夠有序地進行下去,就必定會出現相應的制度來加以約束。約束制度一出現,政府和權力就隨之而來。早期的政府職能包括防止私人暴力以及製造刑法並保證實施,這些職能同樣延續到現在。尤其是有了現代技術,政府的控制強度得到增強。政府就是一種權威,人民只能服從,兩者之間的合作具有強迫性。極權主義也就不可避免,它將成為人民自由的一種限制。不得不承認,極權主義體制下的社會比較穩定,但卻缺乏活力與進步的動力,人民的悲慘境遇同樣會存在。

  儘管社會的進步需要不同尋常的個人來推動,但個人的活動性在一個高度組織化的世界裡,只存在於少數不同凡響或者有著特殊地位的人手中。科學家的偉大遠不如政治家的強大,前者為後者所用。而且在現代社會中,科學發明是需要國家來提供物質上的強大支撐的,昂貴的裝置以及足夠的人手,不是哪個科學傢俬人能夠負擔得起的。當然,早起的科學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個人的身份在做研究確有其事。

  雖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倡導民主,公民手裡也握著投票權,但是這僅有的一張投票權在政府的整個運作中所體現出來的作用簡直微乎其微,所以大多數人活在所謂的民主政治中,對政治的感受卻是並不那麼民主,相反,把它看做是專制社會也無可厚非。

  有一點我們要明白,那就是任何一個政府都不會贊同與自身利益相悖的事情。道德的進步雖然得益於“對各種殘酷習俗的抗議以及對人類同情心範圍的擴充套件”,但不要指望政府會善待那些想要打破現有體制的革新者,順利的道路,只能是政府自己決定要革新才會出現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