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的讀後感
《教學勇氣》的讀後感
曾幾何時,我們滿懷夢想和希望,投入到教育者行列中,隨著時光的流逝,曾經意氣風發的我們心靈失落,激情消退,以致失去了教學的勇氣。近期拜讀了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剛開始覺得枯燥乏味,但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才讀出其中味道,耐人尋味,讓人受益匪淺。
帕克。帕爾墨的這本書,為在迷途中的我們點亮了一盞明燈,很多在平時教學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有了答案,另外書中還闡述了當下談論最熱烈的教育話題。比如我們原來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逐步轉變為現在的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預設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性和優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麼教師成為權威,要麼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裡,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讀到這裡,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願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已經走在路上。
這本上給我印象最深有一個詞,叫做:恐懼。相信各行各業的任何人都有過恐懼的經歷,但是書中的所描述的恐懼有了更為寬泛的含義。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實之間還存在那麼大的`差距……因為恐懼,繼而便拼命地尋找改變的源頭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拼搏、抗爭、奮鬥,終於,有了小小的收穫,然成功的喜悅尚未遍及全身,便發現自己早已因此疲憊不堪,只不過成功之前是處於高度興奮狀態而未覺著累而已;倘若拼搏、抗爭、奮鬥失敗,那更懊惱不已,覺著自己沒有功勞連苦勞也忽略不計了。於是忍不住感嘆:人是多麼渺小,以人個體之柔弱真的根本無法和那些看不見的、又無處不在的力量抗衡。
教師以職業要求回應生命之需。教師品嚐著職業價值,感悟著生命真諦,教師擁有了職業幸福感。前進的路上,還會畏懼那種種難以名狀的苦難嗎?縱然,我們面對重重困難,但是,當教師、學生、學科、家長、社群結成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網路時,凝聚的合力會遠遠大於外部所給予我們的磨難。
當教師找回了真心真我,教師就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教師以敞開的心靈啟迪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以敞開的心靈開放曾經害羞的課堂;教師以開放的心靈聆聽多種聲音的激盪與碰撞。於是,一顆真實、開放的心靈,為教師樹立了能在學生內心默契共鳴的教學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