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靜農拜堂讀後感範文600字

臺靜農拜堂讀後感範文600字

  近日,讀了臺靜農的《拜堂》,除卻對封建宗教觀念和倫理道德束縛下的男女主人公的同情之外,更多的是對男女主人公敢於衝破束縛的勇氣的敬佩。

  《拜堂》講述的是寡嫂和小叔子迫於生活的困苦和娶親的艱難,在一個孤寂的夜晚草草成親的故事。雖然只是在夜裡偷偷地、草草地成親,但他們敢於揹著寡嫂和小叔的身份成親的勇氣,著實令我欽佩。

  據我們所知,舊中國是一個封建大國,有著嚴格的封建宗法觀念和倫理道德秩序。寡嫂和小叔子的結合,在中國舊社會里是大逆不道、違反人倫道德、被人責罵的。但是,在這樣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主人公雖然有過激烈的內心掙扎,卻最終成了親。

  文中有這麼一句話-----將來日子長,要過活的。在我看來是他們勇氣的最佳體現。第一次出場,它使寡嫂有了想要放炮,在窗戶上糊紅燈紙的`念頭。雖然最終由於內心的矛盾、膽怯放棄了放炮,但糊紙的念頭還在。第二次出場,給了她趁著夜靜,請來田大娘和趙二嫂牽親的勇氣。雖然覺得沒臉,但將來日子還長,不恭不敬也不好。在拜堂的時候,沒有隨隨便便,而是儘量找齊東西打扮成新娘子。第三次出場,是在提到向爹爹和陰間的哥哥,特別是陰間的哥哥磕個頭的時候。那時候的寡嫂糾結的流淚,小叔子也木木呆呆,不知所措。在這個貌似儀式進行不下去的時候,這句話的出現,給了他們將結婚進行到底的勇氣,雖然是呆呆的磕了個頭,但最終完成了拜堂儀式,成為了夫妻。

  我們不能苛求寡嫂和汪二向現代開放社會里的男男女女一般,視這樣的結合為家常小菜,在那樣落後閉塞的社會里,在那樣宗法觀念和倫理道德的壓迫下,敢這樣想已是不易,更何況有了行動,還成功了。

  不論怎樣,每個人都有追求正常的人性生活的權利。我們要鼓起勇氣去勇敢的準求。不管結果如何,至少多年後再想起時,沒有遺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