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赴清徐學習城中村考察報告範文
關於赴清徐學習城中村考察報告範文
為學習借鑑清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理清我縣加快城鎮化程序的工作思路,xx年8月6日,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魏久琳帶隊,縣計劃和城建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朝陽鎮鎮村兩級幹部組成的考察團一行30人赴清徐進行了為期1天的考察,重點學習考察了清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經驗。此次考察日程安排緊湊有序,考察內容精廣相濟,在與有關部門的同志進行了座談的基礎上,實地考察了清徐的水塔集團、 和 小區建設,聽取了當地負責人的情況介紹,使我們進一步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啟發了思路,引發了深深的思索,獲益匪淺,啟示良多。看別人,比自己,深感差距大、震動大、壓力大。現將考察情況彙報如下:
一、清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概況
清徐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市郊,總面積609平方公里,人口30萬,轄4鎮5鄉193個行政村,是全國四大葡萄名產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全境依山面川,汾河縱貫,交通便利。近年來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清潔能源、冶金鑄造、新材料、新型建材、高新技術、精細化工、運輸商貿為主的經濟主框架。食醋、暖氣片、出口焦、金屬鎂四大產業規模為全國之最,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居山西十強縣之列。xx年清徐國民生產總值達39.16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3.21億元,財政收入達3.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18元。 同時,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旅遊服務業方興未艾,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考察報告由優習網提供!
近年來,清徐縣經濟迅猛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是,城市急速擴張裹挾進來又來不及消化的村莊形成了典型的“城中村”現象。處於清徐縣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的迎憲、春光、南營留、西關四村就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
xx年底,新一屆清徐縣委、縣政府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執政為民的高度,把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改善居民人居環境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提上議事日程,並於去年11月28日召開全縣城中村改造工作動員會,正式拉開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清徐縣在兼顧經濟發展、農民利益、城市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整體展開、重點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實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後,將撤銷原迎憲、春光、南營留、西關四村村委會、黨支部,組建成立新的居委會和黨的組織,社群居委會負責管理居民的日常事務,原村全體在冊村民全部轉為城鎮戶口;原村集體資產由新成立的工貿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全體村民既是居民又是股民;原村全體在冊村民以股民的方式參與原村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
為了體現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的原則,縣委、縣政府就城中村改造作了以下規定:零費用整體轉戶,所需費用由縣政府承擔,轉戶後符合條件的居民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疇;村改居後,原城中村居民按照新的區域劃分,納入新的社群居委會管理,並參與原村集體資產收益的分配……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改造後,原城中村居民將同時擁有農民和市民的雙重身份,同時享受城市居民和公司股民的雙重利益。
在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駐村工作組人員講大局、講原則、講奉獻,積極主動投身其中,不厭其煩處理問題,做深入、全面、耐心細緻的宣傳發動工作。有的居民一時不理解,工作人員堅持罵不還口,笑臉相迎,主動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贏得了他們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了他們的配合和支援。
透過城中村改造,使得農民的組織形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更有利於城市化管理、市場化經營的方向轉變,實現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的分離,透過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最終建成組織健全、環境整潔、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社群居委會。目前,清徐縣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這將是一個全贏的結局。
二、幾點啟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短短的1天學習考察中,考察團一行不僅親眼目睹了清徐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高品位發展、大手筆規劃、 創特色建設以及重實效管理,而且切身感受到各地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勇於開拓、大膽實踐的濃厚氛圍,可以說,一天的學習考察都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給予考察團深切的感受和豐富的啟發。概括起來,啟示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縣城中村改造工作首先應從解決農民的市民身份轉變、實施改造的“陽光”操作,以及全面落實試點村改造扶持的配套政策等方面,真正實現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化目標。
解決農民的市民身份轉變
城中村改造首先要解決農民到市民、村委會到居委會的轉變。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實施土地整理,透過剩餘土地和集體財產的整合,達到資金平衡,並建立就業養老等一系列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透過將村集體經濟轉化成原村民擁有的股份制企業或物業,解決村民轉變成市民後的生活出路問題。
改造過程實行“陽光作業”
政府為此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城中村居住地和生產生活留用地將進行總體平衡,透過陽光作業引進投資商、開發商,同時透過土地整理劃出部分地塊給開發商實施商品房開發,從而使城中村得到徹底改造,提升整體城建水平。
三項配套政策促成改造
一是引導農民按規劃要求建房。建新村必須建新房,規劃部門應引導和管理好農民按規劃建房,避免短期內出現二次改造;同時特別鼓勵透過土地整理合理規劃的拆舊建新。
二是實施“五改”及舊房改造翻新,整治村容村貌。“五改”包括:改路、改溝、改水、改廁、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