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著》的讀後感

最新《活著》的讀後感

  當初在一疊書堆中選中餘華的《活著》作為暑假讀書書目,不僅因為它鮮豔搶眼的水藍色裝訂,更是因為那令人玩味的書名,原來他非不快樂。只是那簡短的“活著”二字我的腦海瞬間閃過無數念頭——這本書是告訴我們為什麼活著?怎麼活著?在哪活著?與誰活著?還是……其實,我想無論內容是什麼,都與“活著”緊密相連,對於正“活著”的我想必會有一番啟發。很多人對《活著》的作者餘華有很高的評價,小說《活著》以福貴老人第一人稱的自述為主線是我非常讚賞的。世人習慣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評判別人的生活,看到金錢覺得富裕,看到笑容覺得快樂,看到受挫便覺得不幸,大家習慣於站在旁觀者放大別人的經歷。正如有人問過作者,為什麼他的小說《活著》講的是生活而不是倖存。因為《活著》中的福貴雖然經歷苦難,但他是站在第一人稱在講述自己的故事,那是他的生活。若用第三人稱講述,便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有了旁觀者的看法,那講述的便是一個倖存者的故事。我想,若如此,《活著》更多的會是旁觀者的評判,而少了最直接的個人感受,如此一來作為讀者看到的更多的將會是作者對福貴的憐憫、同情或其他情感,讀者感受到的則變成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生活的`憐憫,而那便不再是福貴的生活了。由此,可見小說的名字取得甚是用心且切題。《活著》講述了作者在一個午後偶遇一個叫福貴的老人,老人對自己活著所經歷的一個自述,是在二十世紀中國動盪歷史背景下,福貴老人迄今為止的一生。他講述著自己從一個敗家的闊少爺淪為向地主租地耕作的佃戶,父親不堪重創去世,自己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被國黨兵抓走服役後被共產黨俘虜,回家時母親已在無盡的遺憾中往生,女兒因高燒無錢救治變啞,土改後被沒收田產喪失了經濟來源,大躍進時被迫煮鋼鐵,妻子在家中急需勞動力時得了軟骨病,善良兒子因為村長妻子獻血而失血過多死亡,被村裡人嫌棄的啞巴女兒風光地嫁給了老實的偏頭男後在要了福貴兒子命那家醫院產下男嬰後死了,重病的妻子最終也隨女兒進了墳墓,喪妻的女婿鬱郁不振不幸死在工地,在缺乏食物的時候唯一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孫子因為自己的失誤吃豆子時被噎死,最後的最後,他與自己取名為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小說雖不長,卻令人玩味。

  一直覺得快樂是處暗礁,許多年輕人都觸礁而覆沒。千舟競發地追逐快樂卻無羅盤指引航道,改變航道時缺乏正確的判斷,其回報就只會是痛苦與羞愧,斷無快樂可言。福貴落魄前吃喝嫖賭,過度追求驕奢淫逸,當時或許他覺得那就是快樂,但一切改變之後,父親的死亡以及拖累家人的自責都讓他痛苦,過往那一切不過是惡習而非快樂。

  讀完《活著》,看著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備受活著的打擊,最後與他相伴的只有一頭老牛,很多人難免用不幸、悲慘又或者堅強之類的形容詞定義他的人生。但讀《活著》時我一直在揣摩福貴講述自己人生的語氣,我看不到他對自己的憐憫,對生活的抱怨,取而代之的卻是對活著的這一切經歷的接受,我感受到的是那股強大的平靜。福貴總結自己一生時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這句話道出了,原來福貴他非不快樂。

  快樂在於心態而不在於事物。福貴的快樂在於他擁有自己的所愛,而不在於他擁有別人覺得可愛的東西。他擁有大把的家產和土地,錦衣玉食綢緞纏身時看似快樂實際卻非快樂,後來的日子甚是艱苦或者不幸,但他擁有十分愛他而又堅強的妻子、善良而又倔強的兒子、懂事而又乖巧樂觀的女兒、老實而又努力的女婿、能言善道伶牙俐齒的孫子,失去所有的親人後他也還有一頭老牛陪他,在看似不快樂的生活中原來福貴他非不快樂。

  快樂背後可能是災禍,災禍後面也可能是快樂。不可否認活著必須經歷許多喜怒哀樂,但大多數人常常將娛樂誤當快樂,不幸時放大痛苦,彷彿活著一切都缺唯獨不缺煩惱,但有時,生活真的沒那麼不快樂。福貴的爹臨死前對福貴說“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後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裡,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裡,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幾句話道出了福貴家族的沒落,但福貴卻從此過上了踏實而又有愛的日子。很多時候我們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不小心多了一個吻,然後你發現需要一張床,一套房,一個證……離婚的時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活著本該很簡單而又快樂,只是越看越遠,越要越多,純粹不再純粹,簡單也變複雜,快樂亦覺非快樂。看一看,想一想,數一數,你會發現你擁有很多,生活沒有那麼艱苦而不快樂。

  別忘了,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是活著多挫磨,得你一人未發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