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靜農拜堂讀後感800字

臺靜農拜堂讀後感800字

  《拜堂》敘述的是封建社會寡嫂和小叔子汪二偷偷拜堂的故事。故事中的寡嫂因為有了四個月的身孕,小叔子迫於眼前的現狀,只得揹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父親在孤寂的黑夜偷偷拜堂。

  寡 嫂和小叔子的結合,在中國舊社會是大逆不道的,違反當時的倫理道德的行為。小說透過他們特殊的拜堂,將封建社會中窮苦的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與他們對命運的抗爭表現出來。

  文章對夜的描寫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少頃,她們三個一起在這黑的路上緩緩的走著了,燈籠殘燭的微光,更加闇弱。柳條迎著夜風搖擺,荻柴沙沙地響,好像幽靈出現在黑夜中的一種陰森的可怕,頓時使三個女人不禁地感覺著恐怖的侵襲。汪大嫂更是膽小,全身戰慄的幾乎要叫起來了”中的“殘燭”、“闇弱”、“幽靈”、“陰森”、“恐怖”等詞的運用,一方面表現出了黑夜的特點,同時襯托出了人物內心的無奈,傷感,悽苦與極度的恐懼。再者,我認為這裡的黑夜也恰恰暗示了現實的黑暗,當時舊社會的輿論,就像這漫漫的長夜籠罩著他們,給他們帶來揮之不去的陰暗。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對他們拜堂過程的一些描寫。這其中有一些細節,因為沒有紅毯子,用破席子代替;沒有紅絲線,用幾條棉線代替;還有陳舊褪色的天地牌,無一不表現出了底層人民的辛酸。而當趙二嫂說到“給陰間的哥哥也磕一個吧”的時候,汪大嫂“眼淚撲的落地”、“渾身顫動的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著,顏色變得難看”。這是靈魂的戰慄啊,他們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情感,對汪二哥哥的愧疚已無處隱藏,在這一刻夾雜著對世人目光的恐懼徹底的爆發了出來。“又是一個磕頭”,寡嫂和小叔子拜堂後那樣一種內心恐懼掙扎後的無力,被抽絲剝繭般的淒涼之感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透過這樣的細節描寫,把他們生存的`悽楚苦澀,與他們生活的境遇,精神創傷表現的淋漓盡致。

  小說透過對拜堂的描寫,揭示了封建宗法制下的小人物的悲哀,表現出了人性與倫理的衝突。也寫出了古老鄉鎮封建氣息的濃郁,以及在這種封建宗法觀念和倫理道德侵蝕下苦苦掙扎的底層人民。文章的主題是沉重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小叔子和寡嫂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的生存意志和追求精神,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

  其實這樣的事情,若是放到當代社會中來,恐怕也會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吧。若他們不顧眾人的阻攔,正大光明的結合,那一定會遭到更多人的非議。這是中國舊社會留下的深深烙印,要改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