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1

  經常聽爸爸媽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剛看到《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本書時,我想裡面的學者和專家肯定個個都聰明睿智。可剛讀到希帕索斯發現無理數就被同門師兄弟拋到海中時,我才感覺到科學發展的歷程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一些看起來是常識的發現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布魯諾堅持日心說而被教會活活燒死的故事。現在哪怕小學生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可在布魯諾的時代,大家都認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布魯諾堅持地球圍繞太陽轉顯然是大逆不道,勢力龐大的教會審判他、折磨他,讓他睡冰冷的石板,吃混著鼠糞的米。這樣過了八年,布魯諾仍然堅持日心說是正確的,義無反顧地走向火刑柱。

  新的科學發現往往都是打破傳統和慣例,最開始時經常不被人接受。有些科學家為了保護自己會隱藏自己的觀點,但更勇敢的科學家寧可捨棄生命也要捍衛真正的科學發現。發現心臟血液迴圈的`塞爾維斯也是個寧折不彎,不肯說一句假話的人。當時人的習慣是,經典上說甚麼就是甚麼,只須看書,不必觀察實驗。特別對於人體,這是上帝所創造,只有權威者才能解釋,怎能輪上一般凡人來妄加議論。誰要提出不同意見,便是有違上帝,自然要處以極刑。塞爾維斯不肯違心改變自己的觀點,1553年10月23日便被大主教加爾文用大火燒死了。

  正如書中所說“科學從來艱難多,多少汗水多少血,暗夜深處炸驚雷,知識叢中臥英烈。”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2

  《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本書採用古代章回小說的形式,講述科學真理如何被一個一個挖掘出來的故事。讀了這本書,我發現了科學家們幾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敢於質疑、敢於嘗試、敢於探索、甘於吃苦的精神。

  伽利略25歲的時候,便對當時人們都信奉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產生了質疑,用一個鐵球實驗就輕而易舉地推翻了他的理論;而開普勒用自己精密的計算否認了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權威的說法。

  要說敢於嘗試,非維薩留斯莫屬。這個科學狂人認為學校教的解剖學是錯誤的,老師的水平也不高,他便想出一個驚人的辦法:在夜深人靜時,盜走絞刑架上的屍體,將它帶到一個密室裡進行解剖。要是換成別人,恐怕連想都不敢想。

  居里夫人是愛探索的典範,她因為研究一個獨一無二、無人涉足的專案——鈾的放射性而意外發現了鐳。但是有誰知道她研究時吃了多少苦?她租了一間房子,為省煤,家裡冬天不生火。睡覺時把所有衣服都蓋上還是很冷,她便把唯一一把椅子壓在身上,在重壓造成的虛假的溫暖中才能入睡。

  要想突破舊理論,建立新理論,可不是件容易事,它需要勇氣和質疑精神。真理只會在具備這些品質的人的腦海中產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