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永不失敗的人生哲理

成功不是永不失敗的人生哲理

  一個求職者滿懷希望地去應聘新聞播音員,結果被面試官一口回絕。面試官認為他的嗓音不適合當播音員,甚至還調侃說他的名字又長又臭,此生都難有出頭之日。這個求職者名叫阿米塔布·巴沙坎,後來成了印度寶萊塢的天王巨星。

  一個出身貧寒的小男孩,靠賣報紙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他讀書時並不出眾,卻對高深莫測的宗教和火箭十分著迷。長大後,他研製發射的第一艘火箭不幸墜毀,研製的導彈也多次發生故障。他成為了眾人眼裡的笑柄。他名叫阿卜杜爾·卡拉姆,後來成了印度總統、“導彈之父”。

  1962年,在德卡唱片公司的`面試官面前,一支樂隊的4個小夥子忐忑不安地演奏了他們最拿手的幾支樂曲。結果,面試官們無動於衷。其中一個面試官說:“我不喜歡他們的音樂,更何況吉他樂隊就要過時了。”這支樂隊名叫“甲殼蟲”。

  1944年,藍書模特公司的老闆不無嘲諷地對一個夢想做模特的女孩說:“你還是去學做秘書工作吧,或者乾脆結婚得了。”這個女孩就是後來的瑪麗蓮·夢露。

  1954年,鄉村劇院經理看過旗下一個歌手的表演後,當場解僱了他。這個經理毫不客氣地說:“你哪裡也別去了,孩子,你還是回家開卡車吧。”這個歌手就是後來的“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

  1886年,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電話。當他興致勃勃地向總統演示電話的使用方法時,這位總統卻潑了一瓢冷水:“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但是誰會願意用它呢?”

  經過2000多次實驗,托馬斯·愛迪生終於發明了電燈泡。有一次,一個記者問他對此前屢戰屢敗有何感想,他說:“我從來沒有失敗過,只不過電燈泡的發明正好需要2000個步驟而已。”

  1940年,意氣風發的切斯特·卡爾森帶著自己的新發明一連拜訪了全美20家公司,竟沒有一家公司理睬他。7年之後,即1947年,飽受白眼的卡爾森終於得到紐約一家小公司的青睞。這家小公司買下了他的新發明——靜電覆印機,並搖身一變成了世界馳名的施樂公司。

  有一位小女孩,因為是早產兒,剛出生時,人們甚至擔心她能否活下來。4歲時,她又不幸染上了雙側肺炎和猩紅熱病,導致左腿癱瘓。9歲時,她扔掉左腿的金屬支撐架,開始練習獨立行走。13歲時,她奇蹟般地恢復了行走能力,並異想天開地要去參加賽跑。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她參加了一場比賽,結果得了倒數第一。接下來幾年,每逢有比賽,她必會參加,但總是排名最後。人們都勸她放棄,但她始終堅持。直到有一天,她贏了一場比賽。接著,她又贏了一場。到後來,她逢賽必贏。最後,她竟然拿下了3塊奧運會金牌。這位女孩名叫威瑪·魯道夫。

  成功不是永不失敗,而是永不退縮。生活是不公平的,但是它對每個人都是如此,因此生活又是公平的!面對生活,你是畏縮不前,還是勇於嘗試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