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本健康為題目的隨筆
以我本健康為題目的隨筆
特別是心理,始終保持著一份矜持,一份超然,一份睿祥以及一份冷豔,其間,似乎還有一絲的麻木和傷感,不管如何,我自認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必要前提和基礎。然而,時有朋友會點選其認為的軟肋,以此來證明我的灰色中難保心理的平衡以至健康,對這種警醒和關注,我時常在無語中深表對朋友的謝意,緣由是這種朋友式的提醒充滿了善意的元素和意會,由此也引發了我的深思。
人生的變數通常與兩個條件有關,一是所處的時代乃至環境;一是自生天成的性格。兩者間互為關聯及其互動的結果,對自我人生的軌跡調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在封閉式的社會形態中會受到一定的制約而不彰顯,不受制於這種制約的結果通常會是十分慘淡,比如改革開放前的那個時代被打成所謂右派、反革命等的人群,這個群體中不乏時代的佼佼者。而在當下逐漸趨於開明(哪怕是表面的)的時代,使自我選擇的方式、種類等相對條件相對寬鬆,從而導致自我選擇的可能大大增加,這種增加實際上也會使變數不斷加大。對於沒有更多社會資源和自我附帶先決條件的人來說,這種變數在不確定中充滿了極大地風險,也就是說推進自我軌跡調整和前進的動源中的燃料或是推進劑全部或部分的靠自己解決,自我前進的小車能否經得起道途蜿蜒崎嶇的顛簸以及缺乏燃料的尷尬會成為時常襲擾的問題,這種變數中又包裹的無數變數,將會成為想自我奮鬥者的羈絆,當然也可成為激發要素而轉化為動能,儘管如此,許多人的自我暗示雖然不願選擇這種個人奮鬥途徑來詮釋自我,但由於處於社會下端的無奈,也別無選擇。然而,擁有一定社會資源和附帶相應條件的人無論在何種社會中都是少數,特別是我們這樣的歷史淵源及其社會體制,故而絕大多數人被社會或者是被稱作命運的動能自覺或不自覺的拋向自我尋求發展的不歸路中,而這種被動者成功的機率是十分的渺小,絕大多數的人將在自我假定的目標中漫無目標的長途跋涉,飽受飢餐露宿的苦痛和磨折,進而了此殘生。當然,我們也不排除由於社會變革而導致的人員階層身份的轉換,使座上客為階下囚,而使落魄者步入天堂,中國歷史演變的歷程告訴我們,這種機率也是少之又少,而能夠獲取這種待遇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在變數叵測的`人生歷程中,倍受人們推崇核心理念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這種人生觀,放在不同的時段,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詮釋,我不想對此發表議論。
我們習慣於將人的貧富比形容為兩頭尖而中間大,這種比喻實際上不能完全和客觀的反應我們的社會現實,這是由於富庶階層永遠都是小的佔比,這個通常難以改變,而中產階層與貧窮階層的佔比,卻永遠處於一個動態性極強、變數極大的區域,至少是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形態呈現的幾乎都是一頭和中間小,而佔有社會絕對數的貧窮階層弱勢群體佔比數永遠龐大,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永遠都是被人口占比數小的富庶和中產階層所控制和壟斷,也就說,社會財富的絕大部分永遠都是被人口占比小的富庶和中產階層所控制和壟斷,由此,大多數人追求的小康生活形態可能將成為永遠的話題,除非是社會向真正的公平社會所轉化。
由於自己的不慎而使其不幸掉入了那個屬於人口占比絕對數的龐大群體無以自拔,嚴重的失落感和失意感猛烈地撞擊著自己的神經中樞,不出現短暫地休克或是失憶已然幸運,一個性的神經分裂有時在所難免,其間的狂躁不安從而導致的胡言亂語情有可原,正如一架失事飛機騰空而降撞擊大地所產生的劇烈爆炸,而其中一人索幸逃生而短暫失常,實在是可以理解和同情。人的可塑性極強,除了少數人難逃厄運外,大多數人都具有極好的自我調節機能,能在一定的時空內走出幻覺,回覆昔日的特性和本能,進而去應付命運賜予的客觀現實,由此而時常看見的乞丐作為一個群體而出現的幫派,在衣衫襤褸中其樂融融;背篼汗流浹背後的街邊積聚小賭的刺激,也顯得愉悅非常。這樣的場景無疑是對心懷天下而虎落平陽者的心智,也無疑是一道撫慰的風景。
人的悲哀有時是自造或自找的,比如改變環境的情由,人改變環境的可能微乎其微,而改變自己雖然十分困難但相比之下,改變自己通常才是最佳的途徑以及最安全的方式。與時空所抗衡,絕大多數人皆是以卵擊石而粉身碎骨。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時候讀一下老子道德經這段話也許會有些善悟,其實,中國的文化在對逆境中不氣餒的勉勵詞語有很多,比如有:激流勇進、劈荊斬棘、逆流而上、臥薪嚐膽、百折不撓、忍辱負重、矢志不渝、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堅苦卓越、堅持不懈、奮發圖強、奮發有為、奮發蹈厲、奮發進取、奮起直追等等,如此多的激勵之句其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逆境不矢志,而這個不矢志中卻頗有說辭。
所謂不矢志,一定不要與適時的政治結構、形態、理念以及方向所連線,至少在未成氣候之時節不要如此,否則,很可能將會落入未了志願身先死的結局,這在我們歷史長河中呈現的範例比比皆是不勝列舉,從我們的現代史中我們遺憾的看到,政治主張的階段性十分凸顯,昨日的貶損之政見,也許又是今日之極力推崇,而個人為之奮鬥的代價也許會相當的沉重。這時我想起一首有名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人的悲哀通常表現在人生過半時的感悟,這種感悟又向兩端而延伸,一是人活得越明白就越顯沉重,這是一種負重感和責任感;一是人活得越明白就越顯輕鬆,這時一種參悟感和釋懷感,這與人的社會存在價值取向及其胸懷志向有關。沉重的憂懷,參悟的寬和,責任的希冀,釋懷的深邃,蘊含著人生的邏輯命題核理和價值取向內涵,人的階段性和階層性決定著其思辨和走向。
假如還有另一種情結的話,那就是一切如過眼雲煙,不管是富貴和貧窮,淡化自我守恆,青雲自我標識,解除安裝自我價值,模糊自我認同,哪怕只剩下粗茶茅屋,也能清心寡慾恪守清貧,以一個健康的心態以及健康的體魄,來觀賞和品味事態炎涼,也不失為一件人生快事!
當我們回眸往事,馬上引入眼簾的是保爾柯察金那個至高無上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是多麼崇高的境界啊!當然也充滿了一個時代的豪情和烙印,這是我們年輕時的座標和楷模,可是,時至今日,這種情節已然脫變,這種時代的差異和比對只能是心裡落差而出現的一片蒼涼和茫然,而那種飽含的激情盪漾揮斥方遒已成湮滅,替代的是另一種人生情結及其價值,不知道這是時代的前進還是倒退
還是回到開篇的話題吧,活著並且保持健康,也許才是重要的,健康的活著涵蓋了兩個要素,即,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身體健康是前提,心理健康是保障,要確保這樣的狀態,就要做到:該捨去的即捨去;該放下的即放下。最佳化整體結構,整合現有資源,將生活的樂趣最大化,將幽怨的情結虛擬化,燃放歲月的煙塵,絢麗人生的清純,把控當下,著眼明天,充分享受生命的賜予,開心輕鬆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