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學生自信心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探討論文
以大學生自信心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
本文透過大學生課堂教學的研究,探討了教師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識,在採用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的同時,透過對問題的進一步反思,培養大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自信心,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使大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僅樹立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且對他們的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自信心課堂教學創新思維極限體積
一、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即創造性,創新人才就是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由此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1]。
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心理學認為,思維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本質及其內在規律性聯絡的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應。創新思維是有創見性的思維。數學創新思維是數學發明創造的源泉,數學創新是數學發展的偉大動力。沒有創新思維,就沒有數學的發明創造,沒有數學創新,就沒有數學的發展。
數學創新思維有多種不同的思維形式,如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非邏輯思維、求異思維、求同思維等。而數學中的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一種思維形式,它是對數學的概念、公式、定理透過判斷和推理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概念、公式、定理。在邏輯思維中的思維過程重要包含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
創新意識主要指個體從事創新活動的主觀意願和態度。常表現為總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探索慾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自信心、好奇心、自尊心與創造性呈正比,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尤其是自信心。
本文透過對大學生課堂教學的研究,探討了教師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識,在採用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的同時,透過對問題的進一步反思,培養大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自信心,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使大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僅樹立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且對他們的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種意識特徵和心理狀態。它是每個人內在“自我”的核心部分,是人自己所具有的、保證完成某項活動的主觀條件,特別是對自身力量的充分估計和高度自我接納的態度。自信心是一個人順利成長和能夠有所作為所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品質,是一個人的潛能源源不斷地得以釋放的精神源泉,是一個人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肯定和充分估計,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一定願望的心理狀態,它是所有事業成功的動力。沒有自信就沒有獨創,就沒有勇氣將創新意識付諸行動。正如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可見自信的作用之大。
自信心之所以能夠影響創新思維,是因為:第一,自信心可以為創新思維和提供內在動力,第二,自信心可以增強自主的創新能力。只有相信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夠主動和敢於創新,為自己設立更高的創新目標,。只有相信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夠激發創新激情,歡迎挑戰,並在迎接挑戰中提升自己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第三,自信心是應對困難和挫折的內在積極心理資源。創新總是伴隨著風險,有成功,也有失敗。在面對困難、挫折甚至失敗時,自信心會為我們提供一種自我激勵,鼓勵我們不氣餒、不動搖、不退卻、不放棄。自信心使我們內心變得強大,是引領我們尋找新的創新路徑、發現新的創新方法、嘗試新的創新領域並最終使我們的夢想成真的關鍵心理因素。
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肯定和充分估計,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一定願望的心理狀態,它是所有事業成功的動力。沒有自信就沒有獨創,就沒有勇氣將創新意識付諸行動。正如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可見自信的作用之大。
三、自信心的培養
數學學習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數學認知、數學實踐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對數學學習的堅持性和情緒調節,它能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是決定數學學習成敗的關鍵。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能輕鬆愉快的學習,教師就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透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同時需要長時間循序漸進地積累。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焦慮感和壓迫感,形成愉快的情緒體驗。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設計,使知識的傳授由淺入深,逐步遞進,鼓勵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在給與必要幫助的同時要對他們進行成功心理的激勵,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將問題解決。
高等數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許多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的相關內容特別是對於理工類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是他們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所以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對於理工類學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總會感到困惑和困難,對於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缺乏自信心,總希望老師給出問題的標準答案,這時教師應該透過“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對問題的不斷反思,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的創新能力。例如:
這樣,結果不同。這時,教師同樣應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問題解法的行為,並且讓學生樹立這種想法完全正確的自信心,並非體積只能看作4倍,而不能看作2倍。這樣進一步探究問題的本質在計算的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總之,自信是英雄的本質,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援,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自信擁有強大的力量,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然之路。教師要善於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探索未知事物及領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融進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科研新成果,將學生領進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
參考文獻:
[1]劉元宗,席高文等.數學研究與創新[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2]同濟大學數學系.高等數學(第六版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數學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劉玉璉,傅沛仁.數學分析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趙樹嫄.高等數學(第三版上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