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論文
關於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論文
宏觀經濟學作為各高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物件,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人、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一、宏觀經濟學的課程特點
(一)龐大而複雜的體系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包括國民收人決定理論、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它是研究一國的整體經濟執行狀況,如經濟增長、充分就業、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等問題,以及政府如何採取政策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控的社會科學,因而它的理論體系是相當完善和龐大的。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學經歷了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新古典主義、現代貨幣主義學派、供給學派、新凱恩斯主義等理論學派的演變,目前也存在眾多不同經濟流派的理論學術觀點。此外,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許多前提假設、剔除眾多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的學科,不同的前提假設,必然引起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的差異,因而它的理論體系是相當複雜的。
(二)抽象而晦澀的理論分析
宏觀經濟學是在不斷改變前提假設的基礎上,透過抽象的理論分析方法,運用數學模型和數學推導來描述變數之間的關係,從而演繹經濟活動的學科。它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用總體的眼光來進行分析研究,這對於剛人大學,沒有社會經濟生活深刻體驗的學生來說,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宏觀經濟學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圖形、表格、模型,需要良好的數學知識和微觀經濟學理論作為基礎,如果微觀經濟學就學得一知半解,那宏觀經濟學不可避免地就會遇到很多難題,從而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學時較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宏觀經濟學的學時設定都在30-40個學時。宏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型學科,其內容繁多、體系性強,還有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數學模型需要講解,在有限的'學時內,教師容易陷人兩難的境地。如果按照教材內容講解,可以把理論都灌輸給學生,完成課本內容,但這樣就有了照本宣科的意味,與學生互動交流少,案例教學少,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如果在教材外引人大量案例教學,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加交流討論,則可能導致教材內容講不完,學生基礎知識沒掌握好。
(二)教學方式單一
雖然近幾年,部分高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考核不僅僅侷限於考試成績,也開創了一些實驗課程,但大部分的宏觀經濟學課堂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透過多媒體PPT講解,學生記筆記,大量的授課篇幅往往會讓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更加談不上主動和獨立的思考了。
(三)理論聯絡實踐不夠
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基礎上的一門學科,其產生和發展是為了更好地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因而,我國的宏觀經濟學教學難以像國外高校那樣,將學生熟知的案例完美融合於教材當中,加深理解。我國社會體制的區別,以及教師經濟社會閱歷的不足,會導致無法用最合適的案例恰當模擬經濟形態,取得生動教學的效果。
三、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一)改革教學模式
要想學好宏觀經濟學僅僅依靠聽講、記筆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主動思考,激發興趣才能充分理解其理論精髓。因而,在教學模式上應進行改革。即在傳統的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增加課前預習階段和課後複習階段,要求學生課前先把知識點整理一遍,有疑問的地方做出標註,帶著問題來聽課,課後佈置適當的練習,比如模型推導和求解問題等,把重點、難點問題重新加固一遍,加深記憶與理解。透過課前、課中、課後三階段的結合,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鍊,有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
在課堂講授階段,可以在傳統的教師全堂講的基礎上,增加多種互動形式,比如課堂討論、小組辯論、演講、主題講座等方式進行多層次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透過對熱點問題的討論,比如“人民幣升值有何利弊”等等,可以讓學生意識到理論是怎樣指導實踐的,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二)增加案例教學
在增加了課前、課後階段的學習後,課時少的矛盾問題就得以解決,課堂上可以用大量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案例的選擇可以用國外經典的案例,也可以用我國當下的熱點問題,透過案例分析進行說明、驗證,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理論,把抽象的理論變成簡單、具體的知識,達到進一步鞏固所學的作用。同時,案例教學會引導學生進行關聯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透過理論指導案例、案例驗證理論,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培養思維方式
傳統的教學質量是透過考試成績進行評判的,只要學生能夠順利透過考試即意味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人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掌握實實在在的理論知識,並化為靈活運用的工具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教學質量。對於宏觀經濟學而言,讓學生熟記專業術語、數學模型顯然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宏觀經濟學作為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方式,為之後的專業經濟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比如,讓學生意識到假設前提的重要性而不是僅僅記住推論的結果,不同的學派正是因為假設條件的不同,才有了觀點的對撞和政策主張的差異。再如,說明宏觀經濟學的西方經濟背景和我國的經濟形態的差異,讓學生結合本國國情,瞭解哪些理論和政策主張是適用於我國當前形勢的,哪些是不適用的。
四、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宏觀經濟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們應透過改變教學模式、增加教學內容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培養經濟思維、學會分析市場現象,從而為社會輸送合格的經濟人才。這也是我們應努力追求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