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論文

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論文

  導語:遙感是指非接觸的,遠距離的探測技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論文,歡迎閱讀。

  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

  摘 要: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因此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調查顯得尤為重要。遙感技術在長期的發展中已經日漸成熟,在各個領域中被廣泛應用。遙感技術在土地資源調查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調查的效率和準確性。據此,本文將針對遙感技術在土地資源中的應用,做出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遙感技術、土地利用調查、應用

  遙感技術是一項發展較早的技術,在長期的不斷完善過程中趨於精確,能夠對物件做出較為準確的定位和勘測,極大便利了地理調查。遙感技術從廣義上來講,是指在較為遙遠的地方藉助專門的特殊探測儀器,將遠處的物體輻射的波長訊號進行記錄和接受,再透過專業處理程式進行再加工,從而將遠處物體透過影象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能夠使得勘測人員透過觀察影象,瞭解遠處的情況和環境。遙感技術由遙感平臺、感測器、應用系統等多個部分共同構成。

  一、遙感技術國內發展現狀

  遙感技術在我國的應用起步較早,是伴隨航天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最近幾年來發展迅速,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我國國家統計局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便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廣泛的土地資源調查統計工作,在這個調查過程中將遙感技術引入進來,透過遙感技術得來的資料實現了對我國整體土地使用情況的首次瞭解,調查結果的準確性保障了我國後期土地政策制定的適用性。從此我國的土地使用情況開始了用遙感技術進行勘察的方式,並且在長期的發展中趨於完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遙感技術在國內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在我國土地資源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說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服務於各級政府,有利於提高政府政策的準確性,依據遙感情況制定完善的土地資源管理計劃,及時對土地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反饋,起到對有限國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規劃作用;2、及時反映了當前土地利用情況,為後期進行城市建設規劃以及瞭解土地利用總體情況奠定基礎;3、為整體土地利用發展規劃提供充足的資訊。

  二、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中應用的可行性

  遙感技術相比較於其他調查方法,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並且能夠及時有效的獲得土地使用情況資料,遙感技術受地區環境限制較少,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快的完成任務。遙感技術在資訊的記錄上可體現出週期性、動態性以及豐富的動態性,能夠及時記錄土地使用的變更情況。傳統的土地利用調查依賴於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工作週期長,工作的準確性不高,成本極高。土地利用調查是在城市化程序進一步加快,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強化土地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的利用是適用社會發展的必要措施和基礎工作。

  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統計中的應用具有以下特點:1、起點較高,具有全域性性,基於遙感技術的土地利用調查一般而言具有全域性性特點,而且往往具有很強的宏觀性,起點高的特點使得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調查更有利於統籌全域性,把握整體的土地資源利用情況;2、技術要求高,遙感技術看似原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要求,在管理上也需要專業人員的科學化管理,從勘測到記錄都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3、實際應用性,遙感技術應用下的土地使用調查,不僅要求提供最終的調查結果和準確性較高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還要求為現實的整體規劃做出調整,最終應用於整體土地政策的規劃,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由上可見,傳統的土地調查方法較不科學,存在著週期長、資金投入多、調查受周圍因素干擾大的問題,極大影響了整個調查的整體運作情況,客觀性和週期性不強最終使得所得資料和記錄的可用性不大,與現實的結合不緊密。而遙感技術則具有了明顯的優勢,週期短、客觀性和準確性強,這位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資料支援。

  三、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地資源利用調查的方法

  遙感技術需要多方面技術的綜合應用,比如勘測技術、資訊處理技術、影象處理技術、網路資訊科技、數字化資訊記錄技術等。多方面技術的綜合應用決定了遙感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的技術性和專業性。遙感技術在土地調查應用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遙感影像的製作和再加工過程,這個環節最終決定了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地調查的好壞。

  (一)影像校正

  影響校正是指透過遙感技術所得的遙感影象資訊,按照打底的水準面和座標系對影象中物體的具體位置,使得遙感影象資料依據現實環境幾何座標進行校正。影像校正分為多個步驟,首先第一步便是位置的計算,位置選取是控制點確定的重要一步,控制點的選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了整個影像校正的過程。控制點的選擇要堅持易分辨、特徵明顯的原則,保證控制點的選擇能夠準確為後期影像的處理奠定基礎,找準位置。另外在控制點的選擇上還應該注意在影象的邊緣留有一定數量的控制點,避免在處理過程中因為誤差出現影像外推。

  (二)遙感影像的配準

  遙感影像的配準是指將多重映像進行重疊,即是將影像中的地理座標和影像之間的統一,具體操作是在配準過程中選擇多項式模型,以人機互動的方式實現對影像的配準。在配準過程中要儘量減少誤差,並且儘可能實現對配準的現實適用性。遙感影像的配準是實現了控制點與影像之間的配合,是將標準化的空間方式進行整合,最終在有限的範圍內對影像進行配準。

  (三)遙感影像的融合

  遙感影像的融合是指將多源資料統一在同一個地理座標中,採用專業科學的.演算法和運算方式將多幅影像合併在同一個新的影象中。影像的融合包括了基本資訊、色彩的融合。融合的過程是將感測器得到的不同型別的資訊加以綜合,用單一感測器減少多重遙感器帶來的不必要麻煩和矛盾,使得最終影像能夠直觀易懂,並且能夠清楚認識。最終融合的影象是綜合了多元的資訊產生的,具有豐富性和準確性,能夠反映更多的資訊,減少因為單幅影像造成的資訊不清晰,從而提高資料的適用性和利用率。另外從影像的色彩來看,融合之後的影像色彩飽和度更高,對比度強,位置能夠更加精確的表示出來。

  (四)遙感影像的識別

  遙感影像的識別和判讀是一個較為專業的過程,一般來說分為觀察和計算機自動分類兩種方法,遙感監測得到的最終影像任然需要專業的判讀。人為和計算機的兩種方式應該與實際勘測的地形和物體情況相聯絡,就土地利用調查的實際環境和要求來看應該採用人機互動的方式對影像進行識別和判讀,將影象資訊轉化為描述性語言,增強影像的描述性和可視性。

  四、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侷限性

  遙感技術的使用對專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使得遙感技術的推廣和操作中的準確性面臨困境,技術的制約使得勘測結果失效。遙感影像色彩鮮豔且對比強烈,這位調查提供了較為完善直觀的資料支援,但也存在著難以判斷圖片的物體的具面積和大小,要進行具體測量。在遙感技術使用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地界統計的出入,因此在統計的結果中存在一定偏差。另外遙感技術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統計方法,還需要在不斷完善現代化統計手段的同時兼顧傳統,採取多元調查方法結合的方式增強最終資料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遙感技術的發展極大便利了土地利用的調查,使得調查週期縮短,準確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減少了傳統調查方式下的人力財力投入。雖然在實際操作中遙感技術還存在一些缺陷,相信隨著計算機資訊科技的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會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常慶瑞等,《遙感技術導論》,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8-19頁

  [2]湯國安等,《遙感數字影像處理》,科學出版社,2004年 ,第123-131頁

  [3]濮靜娟,《遙感影象目視解釋原理與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第23-26頁畢業論文

  [4]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我國土地調查評級資訊化建設回顧與展望》,2004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