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課題工作報告

科研課題工作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研課題工作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研課題工作報告1

  在這一階段的科研工作中,在校領導和梁教授的帶領下,以課題《課堂互動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為牽動,以全面落實新課改為中心工作,以校本培訓為基礎,以學習型團隊建設為重點,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認棄科研課題,有序進行教科研工作

  結合學校科研課題和主攻方向,制定了科研課題《課堂互動方式及有效性研究》。透過有計劃的、科學規範的組織,從而培養學生樂學、甚,主動探究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質量,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效益,從面唱響科研興教的主旋律,把我校的教科研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積極開展重點課題研究,增強教育科研活力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由於受長期傳統教學的韻自,我們的實際教學中,仍普匾存在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象。倡導探究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探索的學習方式已成為當前教師採用的重要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知琳只形成的過程與方法,體驗學習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發展探究能力,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研究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勢在必行。

  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不僅有利於保證整個教有科研工作能有計劃、有步驟、持續、穩定、深入地進行,教師組織起來,一起搞科研,增強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群眾性,使教育科研充滿勃勃生機。為了使教科研更加正規,我不僅與本校教師互相溝通,還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科研交流會。認真聽取教師的經驗總結,取長補短。我致力於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而不僅僅把精力放在“播種”與“收穫”上。課題在期初都必須有學期研究計劃,在期中有課題研究活動,在期末有學期研究小結。這樣,幾個研究課理都能在每學期有量的積累,從而為最後質的飛躍即課題研究的`結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吸取別人先進的科研經驗,大膽探索,積爪經驗,提離科研能力。教師學歷是教師文化素養、業務能力的一個標誌。為了更好的進行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本人積極參加進修,除此以外,我還繼續進行資訊科技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化程序,並透過學校教育網站,拓展教有空間,拓展資訊渠道,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

  三、構建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以互動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儘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張曉光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構建出“提出問題一一收集資料一一形成解釋——評價結果”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四、學習與交流

  1、多聆聽

  當前的社會更強調開放、合作與交流,教育也不例外。透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法,多角度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方面邀請有關專家、名師來校開設專題講座:另一方面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多觀摩、多討教。做到心中有標準,心中有學生,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多閱讀

  教育理念始終引領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教育改革的步伐要求我們不斷更新與充實自己的教有理論。這就食哭我們多閱讀各類有關教有教學、教有科研的書籍與刊物,瞭解最新的教育動態,學習最優的教育策略,室握最有效的科研方法,使自己能採用更合適的教育行為來幫助岸生的發展。

  3、多交流

  在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更新教有觀念,構建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豐富生動的教育環境。透過各種課堂教學的嘗試與探索,重視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我積極參加各項教科研活動,互相交流,讓個人最大限度地成長。並且增長專業知識,走教師專業化之路。我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有規律的反思教與學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並把這種反思的結果用來指導和調整進一步的實踐。

  五、成果與收效

  本學期我堅持做到每節新課都做反思記錄。聽課節數達到32節,回顧這一階段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力爭今後進一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加強更待解決和教育教學前沿問題的研究,與時俱進,務實創新,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從而真正實現歷史性跨越。

科研課題工作報告2

  一、封面

  (一)課題名稱

  (二)單位

  (三)課題組成員

  (四)日期

  二、正文

  (一)題目

  (二)單位和署名

  (三)摘要:用簡煉的語言介紹本研究課題內容,一般在300字左右。

  (四)前言:

  寫明

  1、本課題的來源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當前社會對該課題的研究狀況,包括國外、國內、省市區內對該課題或有關內容研究的狀況,如深度、廣度、已取得的成果或存在的問題,有何問題還沒有研究或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等。

  4、本課題研究的有關背景、研究基礎、研究的理論依據。本課題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研究、現狀如何;已做了哪些前期研究,取得了哪些和本課題有關的初步成果;本課題是在什麼平臺上進行研究的;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思路等。

  5、本課題研究成果將產生的作用和價值。

  (五)研究方法及步驟

  1、本研究的主要指導思想、依據和研究原則;

  2、本研究要達到的預期目標;

  3、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4、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過程採用什麼方法、用此方法研究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目標、得出什麼結論;

  5、研究程序和研究工作的實施:寫出研究過程中各階段的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實施情況;

  6、在研究過程中涉及到調查和實驗,要特別寫出以下內容:

  (1)對調查的實施,著重寫出

  調查的目的、任務、時間、地點、物件、範圍;

  調查方法要說明是普查還是非普查(如: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隨機等);

  調查方式是座談會、訪問、還是問卷或測試;

  調查問卷要說明問卷來源、編制依據、發放方式、問卷有效數量和資料處理的方法;

  對於測試要說明測試量表的來源、編制依據、測試依據、物件和方法、評分標準和有效性的保證等。

  (2)對實驗的實施,要寫明:

  實驗目的、內容、方法和思路;實驗的假設和理論依據;

  實驗的條件、時間、數量、結果及適用範圍;

  實驗的具體步驟等。

  (六)研究的主要結果和產生的效果

  注:要講究研究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不要寫成“我是怎麼做的,應該怎麼做”。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與形成的理性認識

  1、對現狀研究的理性分析;

  2、要提出有效的措施、可操作的對策和方法;

  3、寫明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新理論、新觀點、新見解、新認識和新方法等。

  (八)問題和討論

  1、應該研究而由於其他原因未進行研究的問題;

  2、已經進行研究但由於條件限制未得出結論;

  3、與課題有關但未列入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問題;

  4、需和同行商榷的問題等。

  (九)參考文獻、引文註釋等。

  1、對調查或實驗資料(可用圖、表的形式)的分析和初步結論;

  2、在調查或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