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的讀後感
《貨幣戰爭》的讀後感
《貨幣戰爭》引發了國人對金融的深思和探討,並且長期居在暢銷書榜前列。時隔兩年多,在激烈的爭議聲中,我帶著好奇和渴望讀完了這本“另類”的“類經濟史”著作。下面是《貨幣戰爭》的讀後感,僅供參考。
《貨幣戰爭》的讀後感一:
看完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感覺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興奮不已,對本書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所折服。在這裡我引用一下,國家發改委金融司司長徐林的話:“從貨幣搏弈的角度,演繹了西方近代史與金融發展史,並推導與瞻了未來全球格局展示視角挑戰了傳統貨幣機制,令人驚而後思。”
貨幣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老百姓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貨幣的貶值會使我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直接引起物價飛漲,金融是新世紀對內對外沒有硝煙的一場戰爭。
透過看書與現在改革瞭解了一常常識作對比,看出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透過貨幣來控制政權,這樣剝削一個國民經濟和資源使得更容易。如今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之後有那些不同?目前,中國的貨幣金融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無法與西方金融寡頭直接對抗。中國要想擺脫被動局面,必須逐漸建立和完善中國的金融體系,嚴格把控貨幣發行權,逐步提高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讓中國貨幣成為財富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這是中國最終的出路。當下應堅持各走各的路,加強黃金儲備,嚴格把持貨幣及金融證券發行權,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積極加強外線作戰,收購國外銀行資產迅速擴張,在激烈競爭中快速成長。如果海外擴張和擴張受阻,中國也不妨按照對等原則辦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 看資料得出這樣的結論:與以前有所不同就是在於,從前國家有銀行雖然推動資產通貨膨脹來賺取利潤,但絕對有來惡意製造通貨來血洗人民的財富的企圖,我國有強力的國家中央銀行作後盾使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
金融資本勢力有一個極為長遠的計劃,它旨在建立一個金融系統來控制世界,一個被少數人控制的,能夠主宰政治體和世界經濟得體制。歷史證明,放貸者會使用貨幣和發行的控制。貨幣是否堅挺成為一個國家盛衰交替最早出現的特徵。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它的不同與其他一切商品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中的一個行業,每個機構,每一個人都許要的商品,對貨幣的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的最高形式讀了此書以後,使我對貨幣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和作用。整本書都是圍繞貨幣的發行權、金(銀)本位等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問題來展開的。貨幣發行權的私有化,使得各國民眾永遠揹負起不斷激增的國家債務,法定貨幣的不斷貶值。為了讓國債數量不斷增加,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資本家們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
從整體上看,本書有利於中國人民特別是精英階層瞭解西方金融的發展歷史,提高金融防範意識,喚起愛國主義熱情。
《貨幣戰爭》的讀後感二:
今天終於看完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很驚愕故事裡的情節,還有一些戰慄,就像是冬日裡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底的感覺。如果這是一本驚慄片的話,導演宋鴻兵無異達到了完美的效果,從本書的情節設計上講,本書絕對是好萊塢大片級別,絕對能讓你手不釋卷的一口氣讀完。
讀完後我最大的感覺是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陰謀, 而我們的股市更是個陰謀謊言, 我現在口袋裡面的錢,不過是美國輸出貨幣流動性的產物,某一天,可惡的美國佬會兵不血刃的從我的口袋裡搶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的雙眼都被矇蔽了......不過真的從裡面學到了很多的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
《貨幣戰爭》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著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透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本書的暢銷,只能說明他迎合了我們東方人的心理,對於經濟和現代金融,我們無法讀懂西方的各種法則與制度,但我們很是羨慕他們經濟發展的成功,更多的時候,我們是透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西方的發展的,正如當年的煙片戰爭,對於西方的船堅炮利,我們認為那是鬼神作祟,在自我的臆想中,我們便認為西方如此發展,肯定有一些精英組成的集團在控制著世界。同時,由於近代中國幾次反儒學運動,加之,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的虛幻。現代中國完全處於一個信仰虛無時代,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橫行。當然這也許是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都要經歷的痛苦過程,正如狄更斯《雙城記》:“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超過了一切,渴望暴富的人比比皆是,《貨幣戰爭》幾大銀行家控制全世界賺取大把的鈔票的故事,完全迎合了大家的心態。所以說,此書中的故事,只是大家心中關於財富故事的嚮往。
書裡沒有提關於中國的一切,但是毫無疑問,作者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戲劇性的輪迴”。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思考的一本書,值得大家一看。
《貨幣戰爭》的讀後感三:
《貨幣戰爭》引發了國人對金融的深思和探討,並且長期居在暢銷書榜前列。時隔兩年多,在激烈的爭議聲中,我帶著好奇和渴望讀完了這本“另類”的“類經濟史”著作。
對於我這個非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而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幅四維立體圖一樣,不容易讓人理解。並不是這本書的內容晦澀,而是它所揭示的玄機隱藏在芸芸眾生的視野盲點之中.。從我們日常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來觀察金融寡頭們的邏輯;,往往會被他們所製造的種種假象所迷惑. <貨幣戰爭>給我們勾勒出了寡頭們所打造的”金融王國”的脈絡,但能否看情那個王國的真象,就跟看立體圖一樣,看到的,會很震驚,看不到的,會很茫然.。
<貨幣戰爭>顧名思義,是以貨幣為手段來發動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書開篇就介紹了兩場戰爭,一個是明面上的有硝煙的滑鐵盧之戰,另一個則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利用戰爭的`勝敗訊息而發動的英國公債收購戰。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沒有硝煙,也並不是貨幣不會引起硝煙。1812年爆發的美英戰爭,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73年的中東戰爭等真刀真槍,血肉橫飛的戰爭,都與貨幣供應和貨幣危機有著直接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戰爭都是貨幣戰爭.美英戰爭是為了第二合眾國銀行的貨幣發行權.一戰是為解決歐洲積重難返的財務問題.而一戰和會強加給德國的龐大的戰爭賠款埋下了二戰的禍根. 1920年代德國的超級通貨膨脹以及金融寡頭們對納粹的扶持,為二戰的爆發做足了準備. 70年代的中東戰爭更是寡頭們為了給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劃出的石油危機.為了貨幣問題,而用貨幣來培育戰爭,挑起戰爭,這何嘗不是寡頭們發動的另一類貨幣戰爭!
不管是有硝煙的貨幣戰爭還是沒硝煙的貨幣戰爭,那都是點,是一個個獨立的事件.真正將這些點串接起來的,是黃金和美元之間的戰爭,或者說是誠實貨幣和債務貨幣之間的戰爭,這才是主線.
《貨幣戰爭》全書,一直在講的是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比如這些財團與美官員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聯署,使得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當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稅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幾大財團還聯合引爆兩次世界大戰,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幾大財團就是透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大量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
它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對世界金融發展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經濟歷史書,也可以看成是一本科普讀物,也可以看成是一部金融家奮鬥史的小說。但是,我認為,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大學生,應該看到這本書的現實意義。
這樣一本暢銷書。所追求的現實意義是闡述中國如何打贏貨幣戰爭,避免重蹈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覆轍。作者宋鴻兵老師是個堅定的金本位支持者,他的結論是在中國建立金本位的貨幣體系。當信貸貨幣體系瓦解之日,就是金本位的中國佔據世界金融中心之時。雖然我還是不太明白這些金融學的專業術語,但是我想,我國現行的政策,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於人民的。畢竟,記得有一則新聞曾經說過,這本書的出世也引起過中央領導的關注。
這本值得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中國人一讀的教科書,披露了很多金融界我們難以想象的事實。但是我想,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對我們國家的貨幣制度有了更深的瞭解,並且充滿了危機意識。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會在理財方面更加細心,以一顆成熟的心卻看待金融界的風雲變幻。希望,在將來,可以為保障我國貨幣安全,抵抗危機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