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讀後感範文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範文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需要怎麼寫呢?我們不妨一起來參考下範文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以下是小編為您蒐集整理提供到的拖延心理學讀後感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範文1
隔了21個月,最後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
唏噓啊~~~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還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心感受、恐懼、期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刻根源,拖延者與時刻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聯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
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向拖延,最後失敗了能夠說不是他是關聯,是時刻不夠補。
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
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麼全部要麼沒有。
看到這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麼全部要麼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麼不做,要做就徹底。
好多時刻下決心的時刻比做的時刻還長,喜愛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後務必做了才會全力以赴去做。
自我控制,體此刻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能夠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於他人。
能夠透過拖延和自己厭惡的人唱反調,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能夠報復他人。
安全感就在於拖延者透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
實際上他們只是期望有個夥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於孤獨,害怕被疏遠。
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透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刻根源
拖延者的時刻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
他們的主觀時刻和客觀時刻嚴重衝突,總主觀認為時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後才去做,實際上已經時候不充足了。
拖延者時刻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刻方面無序和誤解。
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
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刻區域裡:時刻迷失、時刻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刻的流逝不在意,不為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
大腦中的執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於無意識中;三、潛伏記憶的影響;四、;聯結的通路;五、左逆轉。
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潛質,能夠打破舊的神經聯絡,建立新的神經聯絡,即是“神經的可塑性”。
就是說我們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
生活經驗能夠激發神經元,將電子脈衝從一個神經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元,並釋放生化資訊,促使神經元在數量上不斷增長和連線度上不斷緊密化。
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
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建立了頑固的連結,但是我們是能夠打破的,能夠重新建立新連結。
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
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
當恐懼感出現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
透過恐懼建立的神經連線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
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禦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
但是,由於神經元是可塑性的,我們能夠透過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應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
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神經迴路,然後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
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域。
當這區域被啟用,我們就會感到放鬆,對世界懷著開放的心態。
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裡。
所謂的“左逆轉”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迴圈的狀態。
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域。
拖延症和執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鬱、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
執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正因執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
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正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刻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
抑鬱症的人則正因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樣可能不拖延。
拖延的焦慮症的人一般是強迫症、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狀況是“腦鎖住”。
強迫症的人不斷重複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
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
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
應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即逃”的反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
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狀況,都是能夠透過重建神經迴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症。
順便提提季節性情緒紊亂症。
隨著白天日子的縮短,環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生影響,神經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疲勞不堪的狀況。
冬春兩季較多出現。
人際關聯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為了維護其家庭關聯而做出拖延行為。
有些則期望透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
還有就是為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聯而選取拖延。
雖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麼多,我覺得我主要是正因:一是懶;二是時刻觀念;三是執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義;五是強迫症;六是抑鬱。
這六大原因。
當然,我此刻也在想辦法重建大腦神經迴路,應對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來。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範文2
這本書是我在圖書館的書架行列間閒逛徘徊時發現,瞄到後便毫不猶豫地取出來。
原因很簡單,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熱衷者,而且越發有嚴重之勢。
比如與朋友赴約,我往往會把時刻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又比如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喜愛把作業拖到限期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此刻的讀書筆記,我想著明天就務必列印,因此只好趕在週末的尾巴把這趕出來…… 於是,我決定要透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相簿名字 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立刻開始,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還有時刻,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
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這無疑是我一學期來的心路歷程。
開學初,我往往雄心壯志,想著這學期我務必時刻溫故而知新,切勿期末臨急抱佛腳,我得立刻開始。
漸漸地,學習往往會被一些莫須有的瑣事耽擱,於是我開始想: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於是,臨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還有時刻……
對於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於遙遠、無法自我約束。
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
仔細想想,我喜愛把赴約的時刻調得剛剛好,是由於我以前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愛等待,於是選取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於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於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高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願以償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甜蜜愛情簽名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
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務必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
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揮著間接的提示作用。
或許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後透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務必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個性的方法。
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證明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資料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
我堅信,我是真的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