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落日讀後感

家園落日讀後感

  《家園落日》是莫懷戚的作品,文章以落日為發端,以落日作抒情的線索,把愛國愛鄉的情懷渲染得濃烈而深沉,美麗而迷人。

  家園落日讀後感

  或許是同莫懷戚一樣喜歡落日的緣故,第一次讀<<家園落日>>,我就對他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感情.這種情況還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次.

  喜歡<<家園落日>>,不是喜歡它優美的文字,也不是喜歡它流暢的語言,喜歡的僅僅是文章中感情悲涼的味道.

  家,幾乎是每一個人都熟悉的字眼.很多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幸福,對於一個孩子,她的幸福又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家,一個完整的溫暖的家.在家裡,可以和爸爸媽媽談心,可以和兄弟姐妹玩鬧.這就是他們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或許這個家很簡陋,但它完整,或許這個家很貧窮,可是它始終充滿溫暖.

  很多人都說,家是心靈的港灣.

  有家,的確是一種幸福.我很慶幸,我擁有這樣的幸福.

  讀到"家園"這個詞,我總能產生一種濃濃的故鄉意.很多年以前,我還覺得外面的世界美好而新鮮,思念家鄉不過只是徒增煩惱,實在是不可取的很.可真等到自己離開了那片故土,還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傷.那會兒我才明白,一個人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一種撕心的牽掛纏繞著你,揮不去,趕不走.這大概就是思鄉之情吧!

  家鄉是可愛的,我們留戀它的一草一木,我們熟悉它的每一個細節.人這種動物,總會由於親近而變得親切.對家鄉就是這樣,最濃故鄉情,最親故鄉人.

  說起落日,我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是的,我喜歡落日.我喜歡它的溫柔與平靜,喜歡它的從容與不迫.我喜歡它在臨走時給我們留下的霞光,那種色彩,讓人感到溫暖和純淨.

  莫懷戚說過,他喜歡落日,是因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了愛.是啊,或許是飽經滄桑後的成熟,或許是即將遠離人世的豁達,那時將人生參透後的深沉.

  喜歡看落日,因為最美不過夕陽紅.

  家園落日讀後感

  落日的餘暉照耀在東方的古國大地上,也許蒼涼儼然成為不了這一刻人們的悲鳴和惆悵。

  ——題記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的詩詞中落日二字似乎成為了悲壯代名詞。鄧賢的落日卻似乎在這一刻更體現了一份末日殘陽最後的猖狂。

  思緒再一次回到了1937年的夏季,炎炎的酷暑不在成為這個頹廢,萎靡的東方文明古國的主旋律,東瀛士兵鱗次櫛比的佇列正在從我東北三省向華北平原開進,烈日炙烤著的東方大地,而反侵略的戰爭似乎再也無法避免,一個民族的靈魂正在被煅燒......

  7.7事變後的中國,被迫陷入了與日本的戰爭,當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我大好河山的時候,再也沒有哪怕一絲絲的興致賞析一下如今夏日的荷花是否盛開,只留下,千山萬壑,銅壁鐵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當華北平原激戰正酣時,日本大本營的把目光放到了東方巴黎——上海的身上,三次增員,從海軍陸戰隊,到第二次的兩個師團,再到第三次松井石根親自帶隊的華中方面軍,包抄杭州灣,妄圖切斷上海前線70萬中國軍隊退路。彈丸之地的日本,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弱後就要捱打,

  弱國沒有外交。結束了長期的封建統治之後的中國,動盪不堪,根本沒有辦法與明治維新之後向西方列強學習,國力蒸蒸日上的日本較量。也許也正是因為照搬西方列強的模式,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危機中也只能透過走軍國主義道路,對外發動戰爭來緩和國內經濟的重負,可悲的是窮兵黷武的日本終於還是選擇要這樣一條不歸路來讓自己的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落日》這本書始終貫穿著日本國在為了轉移自己國內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強行發動戰爭而不過是窮兵黷武,就像即將下山的太陽一般,看著還能在我山河間猖狂一時,實質上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的思想。作為茅盾獎的獲得者,鄧賢始終將他這一手法貫穿在整部文集的始末。不難看出,東瀛士兵最後的猖狂不過是末日下的餘暉,恐怕是再也翻不起他日的'大浪了,只能伴隨著西下的落日,漸行漸遠,而慢慢的淡出世界列強的逐鹿。一場戰爭才剛剛開始,作者就以落日這樣看似結尾的標題,不難看出其中意味之深長,與此同時,也是象徵著中國也該到了崛起的時候了,再不崛起,國將不復存在,正如國歌中所唱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也只有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才能夠真正的覺醒,人民才能夠意識到渾渾噩噩只能註定亡國!多少辛酸淚,兄弟情,父子義早已經穿梭在這八年的戰鬥中,無盡的烈火也有燒盡的一刻,侵略者囂張的氣焰最終還是被淹沒在人民

  的汪洋大海中。哪裡有敵人,哪裡就有戰鬥。也正如落日一樣,再不濟,陽光依舊照耀著整個山谷,彷彿不覺得自己就要下山了一樣,從來不覺得力不從心。

  身處在戰爭水生火熱中的人民沒有再像戰爭初期那樣茫然而不知所措,朝香宮親王的鐵蹄踐踏中國華東的土地,在那裡留下了無數無辜平民的屍首,而卻要讓一個平民將軍松井石根最後來承擔戰爭的罪過自己卻逃過了遠東軍事法庭的判決,這不禁要讓我們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或者說始作俑者卻沒有得到人民最終的審判,不得不說是戰爭結束後一大憾事。

  《落日》一書只是描述了日本對我中國戰爭初期的攻擊與侵略,作者卻用了這樣一個出其不意的標題,可見其意味深長,內涵深厚。太多的話已經不用多說,明眼人自是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歷史終究是給了古人以審判。

  一曲落日悠然沒有結束,依稀見著他時落日斜陽照耀著的山坡,金黃的晚霞奄奄作別今日的歲月,我也漸漸翻到了書的盡頭,卻幽幽不覺已然夕陽斜下,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到那日無謂的感覺.......

  然而閱盡此書,我卻始終堅信如今的中國定不會是那日的落日,而必定是現在的朝陽!一曲落日下,必有明日新的朝陽升起,升起,照耀著整個東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