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通用10篇)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通用10篇)
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拓展自己的哲學知識。將生活與理論相結合,讓自己擁有更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1
《神聖家族》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會面並第一次合寫的批判青年黑格爾派主觀唯心主義和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主要是批判以《文學總彙報》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其中包含了馬克思對於近代形而上學批判的重要觀點,是馬克思向近代形而上學正式進行批判的陣地。
在此作品中鮑威爾及其夥伴創辦了《文學總彙報》,在裡面鼓吹以自我意識為基礎的主觀唯心主義,並且宣稱他們的理論活動是世界歷史程序中的唯一積極因素,把這種理論活動稱作 批判地批判 。他們把改造社會的事業歸結為批判地批判地大腦活動,認為社會進步的動力是純粹的思想,只有個別傑出人物,即 精神 的 純粹的批判 的體現者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鄙視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該書就是為從理論上徹底批判這種思辨唯心主義思潮而寫的。而“神聖家族”也就是對鮑威爾及其夥伴的諷刺。馬克思和恩格斯闡述了物質生產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思想,批判了鮑威爾等人把“精神”和“群眾”絕對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
在我的看來,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批判的批判”的其原因是在於:
1.他們用自我意識來代替現實的人;
2.不承認歷史的真實的發展是群眾的歷史這一歷史的真實;
3.僅僅是用現存的唯心主義哲學和現存的社會意向來制定公式;
4.他們認為群眾觀、歷史觀以及哲學觀是不相聯絡的。
《神聖家族》在唯物史觀創立過程中佔十分重要地位。該書透過批判鮑威爾等人的英雄史觀,提出了群眾是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原理,反應了無產階級在社會上的重要性。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現的重要著作之一。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2
唯物史觀的創立,不但引起了哲學史的偉大變革,而且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程序。但馬克思恩格斯並不是天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者,他們的思想也經歷了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著兩次重大思想轉變,第一次轉變是從黑格爾唯心主義到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唯物主義的轉變,第二次轉變是從人本主義唯物主義到歷史唯物主義的轉變。而後一轉變較前一轉變更為困難,也更具有決定意義。在對後一轉變的研究中,我國理論界更多地關注1845年《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意義,對在此之前(1844年)的《神聖家族》的意義關注不多,這可能同恩格斯的看法有關。恩格斯認為,《神聖家族》只是進行了“超出費爾巴哈而進一步發展費爾巴哈觀點的工作”,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則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事實上,《神聖家族》不只是進行了“超出費爾巴哈而進一步發展費爾巴哈觀點的工作”,唯物史觀的“天才萌芽”在《神聖家族》中已初露端倪,《神聖家族》是唯物史觀的萌芽所在。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則是在《神聖家族》萌芽的基礎上對唯物史觀的初步表述。
所謂萌芽,是指新生的但未成熟的事物,新的事物在仍持有舊事物外核的同時已在舊事物中顯現出來。在馬克思恩格斯思想轉變過程中,“舊事物”是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唯物主義,“新事物”則是歷史唯物主義。筆者之所以認為《神聖家族》是唯物史觀的萌芽所在。這是因為: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還沒有完全擺脫費爾巴哈的影響,依然保留有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唯物主義的痕跡,有時馬克思恩格斯還承認天賦的本質固有的天性;有時,他們還講異化,強調物質的異化,強調群眾自我異化的實際後果;他們還用人的本質異化論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同是人的自我異化”,在異化中,“有產階級獲得人的生存的外觀,是被滿足的”,而無產階級得到的則是“非人的生的存現實”;無產階級反抗私有制是因為無產階級所處的“達到了違反人性的頂點”的“現代社會的一切生活條件”,使無產階級“完全喪失了合乎人性的外觀”;馬克思恩格斯還把自己的哲學稱為“現實的人道主義”、“真正的人道主義”、“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繼續高度評價費爾巴哈,但費爾巴哈的思想已不佔主導地位,費爾巴哈的作用也被限制在批判和突破黑格爾唯心主義體系方面。馬克思在1867年寫給恩格斯的信中,談到《神聖家族》時說:“我愉快而驚異地發現,對於這本書我們是問心無愧的.,雖然對費爾巴哈的迷信觀在給人造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印象。”在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外殼下,唯物史觀的一些重要觀點在《神聖家族》中已顯露出來。並且,在《神聖家族》中,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鮑威爾等人英雄史觀的思想根源和認識論根源,闡發了唯物主義群眾史觀的一系列基本觀點,科學地解決了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地位以及群眾創造歷史的途徑和動力等問題。群眾史觀確立了唯物史觀的物質基礎,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同時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神聖家族》中,馬克思主要有三個第一次,首先第一個第一次就是在這本書中第一次提出了生產方式的概念,揭示了物質生產是歷史的發源地。
物質生產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論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論點。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人透過自己的勞動去改造自然,佔有自然。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勞動是人與動物根本區別的標誌,“整個社會歷史不外是人透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重要原理在《神聖家族》中得到了深化。布魯諾?鮑威爾宣揚“歷史的發源地”是“在天上的雲霧中”,與此相反,馬克思、恩格斯概括出物質生產是歷史的發源地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提出生產方式的概念。布魯諾?鮑威爾說:“從歷史運動中排除掉人對自然界的理論關係和實踐關係,排除掉自然科學和工業,它就能達到即使是才開始的對歷史現實的認識。”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這種把“歷史同自然科學和工業分開”的思想是根本錯誤的。他們針鋒相對地指出:真正的認識這個歷史時期,就必須認識“某一歷史時期的工業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產方式”。在這裡,馬克思、恩格斯和布魯諾鮑威爾的分歧,實質上還涉及到究竟什麼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布魯諾?鮑威爾認為,人和歷史所以存在,是為是真理達到自我意識,他宣揚自我意識是歷史發展的動力。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歷史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物質生產是整個人類歷史的發源地。實際上已經包含了生產方式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的思想。在這裡,生產方式的概念雖然是籠統提出來的,它的內涵未完全揭示出來,但已明確地把生產方式作為認識歷史時期的標誌,作為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關鍵切入點。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他為馬克思恩格斯後來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透過對生產力和交往方式的表述,構成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運動的思想準備了條件。
當然在《神聖家族》中還產生許多其他第一次萌芽的哲學概念。這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3
“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呢?因為正確理解馬克思,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前提,而“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則是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實際上,我們對馬克思主義談論得太多了,而閱讀得則太少了!而閱讀經典這項工作,甚至應該“從娃娃抓起”,因為只有人生的第一個釦子扣好了,其餘的扣子才能扣好。
冬雪·危機
今年的冬較往年急了些,小雪時節,京城便已萬里雪飄。
千里冰封,詩意漸濃。不同於詠春的明媚,冬季的詩肅穆而深沉,暮雪蒼山,孤舟蓑笠,寒江獨釣。或許是天人感應,人在冬季不由得會去沉思歷史,大概是天地的肅殺總是讓人聯想到社會的深刻。
縱觀全球:在美國,金融危機餘波猶在,“佔領華爾街”運動彷彿昨日,頻發的種族衝突揭開了美國社會的傷疤;在歐洲,巴黎恐怖襲擊對尚未脫離債務危機的歐羅巴無疑是雪上加霜,一波波難民潮不斷衝擊著“歐共體”敏感的神經。不過,上述地區的大部分人還是幸福的,他們仍能歡慶聖誕節,或者與家人團圓。此時此刻,在大雪覆蓋的戰壕裡,庫爾德女兵緊握著鋼槍,在朔風凜冽的帳篷裡,敘利亞難民裹緊了單衣,在世界很多地方,還有數億黎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凜冬將至,我們應當認識到:寒冬並非一時的經濟波動,也非綿延數年的戰亂,而是道路迷失的危機。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照亮了大地;在二十世紀初,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社會主義運動席捲全球;上世紀末,福山宣告歷史終結:一條新自由主義的康莊大道蜿蜒通向天國。二十年,轉眼間,新自由主義在金融危機中的破產,留下人類在荒原裡不知所往。在全球化、資訊化這個人類社會“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面前,不平等格局下的弱勢群體大多皈依了宗教,在迷茫中,他們需要新的力量來告慰心靈,指導鬥爭,這也為狂熱的極端原教旨主義提供了茁壯成長的土壤,以宗教為名的愚昧、歧視與屠殺造成了無數人間慘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4
2008年紐約肅殺的街頭,一本著作的熱銷成了風雪裡僅存的亮色。書名:《資本論》,作者:卡爾·馬克思。書商的廣告簡潔有力:“他說的都發生了”。
人們常問:“經典是什麼?”答案是反諷的:經典就是隻有在危機中尋找出路的人才會想起去閱讀的著作。《資本論》的重新暢銷,不禁讓人啞然失笑,一段時間以來,馬克思的學說被人遺棄、嘲諷,哪怕是在將其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國度,僵化的教條也讓真知黯然失色,青年人避而遠之,不敬者鼓譟而攻。當危機兵臨城下,自以為是的人付出了代價,手足無措間方才想起重拾經典,卻發現經典早已在書架的角落蛛網塵封。讀懂馬克思,是當今整個世界亟待解決的一件大事。
在這樣的時景下,韓毓海教授撰寫了《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誠如作者所言,這是一本閱讀馬克思的“小冊子”,初為應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為青少年所作,文辭曉暢,頗多童真。在書店充斥著各色鴻篇鉅製的年代,如此清新真切的小冊子卻帶來了久違的動容。在諸如“馬克思究竟是哪裡人”等淳樸的問答中,一個不為人知的馬克思人生,一個別開生面的馬克思學說呈現在我們面前。
很多人都不知道,馬克思出生在優裕的猶太拉比世家,愛人燕妮是一位達官貴族的千金。青年馬克思所從遊者皆為上層精英,許多人都曾許之以高官厚祿,這是馬克思本應走上的“正道”,而他卻選擇投身於波瀾壯闊卻又顛沛流離的無產階級革命中。古人講知人論世,而對於馬克思,長久以來,少有人能識其人,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5
10月26日晚,校黨委宣傳部在行政樓213召開《馬克思靠譜》觀後感座談會。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包國祥教授、呂洋教授及各學院學生代表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由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德軍主持。
會上,師生們從馬克思的理想、愛情、友情等方面深入探討馬克思,展開了如何認識馬克思、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如何講授馬克思主義課等問題的激烈討論。包國祥院長指出,馬克思主義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人類社會發展等諸多領域,富有時代性、戰略性、前瞻性,具有極強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指導性,我們要用多種形式來認識馬克思,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呂洋教授談到,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傳媒學院2019級新聞學專業的畢麗婷同學在交流自己的感悟時,提出了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自己的理想與目標的疑問,引發了現場激烈討論。
同學們一致認為,《馬克思靠譜》這本書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鮮活、貼近大眾生活的有血有肉的馬克思,此次座談會使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馬克思主義。同學們紛紛表示,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6
1883年,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停止思考了。馬克思生前的摯友、學生以及親屬都來到倫敦郊區的海格特公墓,將他與其夫人合葬在一起,為他舉行了簡樸而又莊嚴的葬禮。在葬禮上,恩格斯以極其悲痛與無比崇敬的心情發表了這篇演說。
作為馬克思生前的摯友,可以說,恩格斯是最瞭解馬克思的一個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別人難以體會的,也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在這篇演講中,恩格斯並沒有直接陳述悲痛的字眼,而是用平常的話語來打動聽眾,讓人信服,他所作出的一切評價都是真實客觀的。馬克思的逝世對世界無產階級人民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恩格斯把他的貢獻與達爾文對於有機物的發展規律相比較,說明了馬克思對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是巨大的。恩格斯高度讚揚了馬克思的一生的兩大發展,除此以外,他還對科學領域的極其關心。馬克思的貢獻是偉大的,同時恩格斯也對馬克思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作出了十分精闢的肯定,形象而生動地表述了馬克思生前的為人,“他或許有很多敵人,可不見得有一個私敵”,讓聽眾瞭解到馬克思是一個胸懷廣大的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
字裡行間讓人感受到,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對於另一位大師逝世的悲痛。明確、嚴謹、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富有情感的語言,中肯理性的評述,構成了這經典悼詞。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7
在家放暑假的這段時間裡,我抽出一些時間零星的時間閱讀了《馬克思傳》的部分內容,而之後的內容也只是大致的瀏覽了一部分。整個過程雖是走馬觀花,且過程極為枯燥,但只要耐著性子讀下去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總之整個過程是一個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樂,也是回味無窮。
從書中我瞭解到了馬克思一生的坎坷,仔細想想我平常碰到倒黴事情總是喜歡抱怨,覺得老天爺不公平。然而馬克思卻在坎坷中堅持追尋著自己的真理,他的那種精神不僅給我帶來了心靈上的震驚,還有精神上的鼓舞,這種堅持真理的精神是每個偉人特有的,時代將改革的力量交給了他們,不僅是因為他們的驚天才華,更是他們敢於面對地獄的勇氣,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睏乏其身。“
我挺喜歡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選擇》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的,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這是馬克思17歲時寫下的話,那我們呢?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大學裡的自由時間要多少有多少,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嚴管。面對安逸的氛圍,自由的氣氛,原本心懷夢想的我們也之間變得懶散起來,同時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荒廢了學業,變得迷茫。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在大學裡混日子,那麼大學四年後我又將何去何從,我不禁捫心自問。我也感受到了危機,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奮鬥,我的人生將走向毀滅。
雖然沒有讀完全部的《馬克思傳》,也沒能理解透徹每一章每一節,也沒有完全領悟到馬克思一生中偉大的理想,但卻也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點昇華,對生活多了一些思考。瞭解了馬克思艱難坎坷的一生,我也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又多了一些理解。所以《馬克思傳》,這本記載著偉人傳奇人生的書籍,值得我們去看,雖然這本書有點枯燥和深奧,但靜下心來,慢慢的品讀,你會喜歡上它的。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8
作為一名基層宣傳工作者,必須要樹立“四種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 基層宣傳工作,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工作。如何做好基層宣傳工作關係到能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大問題。實際上,宣傳工作也是對基層各方面經驗的總結 和整體的形象設計,而且也是輿論監督和思想引導的總和。所以,宣傳工作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非常重要且有一定難度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把這項既重要又有難度的工作做好呢?我認為,要做好宣傳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做好宣傳工作,要掌握好一個最基本原則,即宣傳要講究分寸。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宣傳工作有錯誤認識,他們通常把宣傳與“吹捧”、“貼金”等字眼相聯絡,對宣傳工作持有偏見。因此,搞好宣傳工作要講求策略,拿準火候,注意分寸,要謹用誇大之詞、慎用虛浮之語。
第二,宣傳要做到三勤:眼勤,腦勤,手勤。即勤於觀察,勤於動腦,勤於練筆。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閃光點,善於培養自己的創作熱情和寫作靈感,並及時記錄和編寫,用流暢而優美的語言真實傳遞誠摯的情感和美好的資訊。
第三,宣傳要善於總結。宣傳工作,應體現工作中的亮點,挖掘更深一層的有重大教育意義特色的閃光之處,用精闢而又不脫離實際的語言加以理性的總結並進行重組設計,做到不僅實事求是,而且又能夠從繁雜的工作中發現具有本質性和發展方向的東西。
第四,宣傳工作者,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還要有大膽開拓、勇於創新的精神。重點要對內容、形式等諸方面進行精心策劃和設計,要做到體現大局意識和服務第一的基本思想。
第五,要做好宣傳工作,需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援,需要將精神鼓勵與物質利益相結合,不能一味搞精神鼓勵。
站在宣傳工作的前沿,基層宣傳工作者在推進基層黨的建設中,理應發揮先鋒作用,自加壓力,轉變作風,堅持“三貼近”原則,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始終做到眼往下看、心往下沉、勁往下使,充分發揮"排頭兵"的作用,為推動黨的建設再上新臺階做出積極貢獻。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9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相信大家對馬克思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吧。他對於社會主義的構想在今天仍影響著許多國家的發展。他的偉大不言而喻,可能正是因為他的偉大,我們總是以瞻仰偉人的角度去了解他,彷彿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直到最近,我閱讀了《馬克思靠譜》一書,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透過閱讀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彩色的,依然“活”著的馬克思。馬克思的青春被柏林大學嚴謹的學風“閃了腰”,柏林大學讓一個叛逆青年完成了到超級學霸的華麗轉變,同時也重新點燃了馬克思“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理想與抱負,也讓我們青年明白,在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之後,一味地逃避和離經叛道,並不能讓我們重回夢想的軌道,而我們該做的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繼續懷揣著夢想的行囊,不斷地豐富靈魂,豐盈精神,因為人生路上,目之所及,雖有荊棘,也有花香。
馬克思的偶像是普羅米修斯,他的一生雖沒有光鮮的物質生活,卻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因為他在選擇職業上,所依據的標準是“為人類的福利而勞動”,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反覆強調的“為人民服務”,他的一生所為也讓我們青年明白,人的尊嚴不能僅用金錢來包裹,不能僅用物質來粉飾,不能僅用財富來假扮,一個有趣的靈魂,能讓人身安為富,心安為貴。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讓我感動著,從他們的友誼中,讓我看到了真正而偉大的友誼。在兩位偉人的感情波折中,馬克思表現了偉人的真誠坦率和自責精神,而恩格斯則表現了偉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寬宏大度,這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真正密碼,也讓我真正明白了友誼的偉大。偉人寬廣的胸懷鑄就了偉大革命事業的成功和理論成果的輝煌,也成為我們今天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而今,馬克思主義依然如同“馬克思”這個名字,活在世人的心中,而作為當代青年,我們願意去相信,沿著馬克思的理論前進,我們將越來越接近客觀真理,而實踐也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舊佔據著真理和道德的制高點。願在馬克思的啟迪下,我們可以不斷進步,為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了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而努力。
神聖家族馬克思讀後感 篇10
最近閒來無事,在網上找了《馬克思靠譜》電子版讀了讀,這一讀,深陷其中,實在是一本讓人著迷的書。
恰好最近對哲學非常感興趣,所以帶著探討哲學的興趣來閱讀這樣一本書,其實我之前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一知半解的,並不是非常深入,讀罷此書,感覺馬克思的哲學觀開始在我的心中遍地生花了。
這是一本寫馬克思和他的哲學思想的一本書,他的思想隨著他的人生閱歷也在不斷的更新,揚棄,最終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哲學體系。書中文字毫不晦澀難懂,反倒是非常貼近90後或者新一代的青年們的日常用語,但是作者用深厚的功底把高高在上的哲學拉下來,變成了我們都能瞭解的概念體系。其中穿插了一些例項來解釋名詞的意思,這樣一結合,讓讀者很快就能明白,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書。
讀罷此書,收穫甚多。此書可以說是馬克思的一個小小的傳記,但是不是很詳細,只是摘出來幾個要點來寫他人生的某個階段,但是足矣!幾個階段就能讓讀者瞭解馬克思,崇拜馬克思,信仰馬克思。馬克思這一生,真的是艱難困苦的一生,在生活遭遇中,他喪子,顛沛流離,人生之艱難,可想而知。可是也是幸運的,幸運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在支援著他的事業,還有革命朋友恩格斯。
我實在是非常羨慕馬克思和恩格斯先生之間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兩個人三觀一致,你懂我,我懂你。學識也能夠讓他們彼此可以溝通毫無障礙,甚至是一方缺錢,另一方就傾囊相助。兩個人可以坐在一起談論思想,毫不覺得疲憊。我對這樣的友情實在是非常羨慕,非常非常羨慕!
學到的除了馬克思先生一身的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的浩然正氣,還有他的思想理論。透過此書,深入瞭解了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真諦,感覺這種哲學思想對我人生的道路也有巨大的指導意義。接下來還要進一步掌握運用這些哲學思想。
有的人活著,卻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一直活著。我算是真正明白了這句詩的含義。馬克思雖然離開我們百年,但是他卻在這百年之中一直活著,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將延綿萬年,永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