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通用5篇)
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通用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 篇1
蕭紅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她是一位體驗型、情緒型的極富才華的現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顛沛流離、短促悲涼,飽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獨和痛苦。蕭紅的小說創作正是她的悲劇人生的真實寫照。她的小說名篇如《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牛車上》、《小城三月》等等都聞名於世。同樣,她的散文創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悽切憂婉,在情感濃度和抒寫張力上都較深刻強烈,刻畫人物注重心理深層的挖掘,文字優美。
蕭紅是那種以全身心投入寫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靈魂的自傳。在她的作品裡,看不到炫耀、賣弄、製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種與大地相連的美好品性。她的遭遇、情愛與她的文字如同呼吸。創作的素材大多來源於她的真實生活體驗。蕭紅寫出的都是生活,她筆下的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她非常懂得人性中的貪婪和漠不關心,也懂得人間的愛與溫暖。在她的筆下經常出現的不是她自己,也非狹隘的權利富貴階層。而是那些被忽視的湧動在社會最底層的話語缺席者。那些飽受磨難、犧牲的靈魂。並“與歡樂的人同歡樂,與憂傷的人同憂傷”,設身處地地與對方享有同樣的感情。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與他筆下的人物應該是一種化入的“同情”的關係。蕭紅做到了。寫自我卻能超越自我,不侷限於自憐自哀。蕭紅是一個身心俱受摧殘的不幸女性,一個被家庭、愛情和社會所放逐的靈魂。但她依然“向著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來寫作。她以自已悲劇性的生命體驗,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冷靜地觀照自已熟悉的生存環境,把個人的命運納入人類的命運之中。探入了中國人的生存、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最深處,對生存的原生態和大苦難的揭示,對人自身命運的正視和清醒體味,使蕭紅的作品意蘊具有了普遍的意義。這種慨嘆和蒼涼感又不僅僅是她個人的,而是超越自我屬於時代的。這使得她的作品透著一種獨特的寧靜,實際上是一種瀰漫著生命的肅穆的熱情,這種肅穆因其超越了世俗的空虛和表層的喧鬧而益發顯得難得和崇高。
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 篇2
《蕭紅散文》是蕭紅的一部著名的散文集,此書收錄了《同命運的小魚》、《雪天》與《失眠之夜》等60多篇散文佳作,林非先生曾評價說:“蕭紅的小說寫得有散文的韻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風格。”我最喜歡的是《回憶魯迅先生》一文,若要了解魯迅,這篇文章就是你的不二選擇。蕭紅告訴我們魯迅十分珍惜時間,“先生的休息,不聽留聲機,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覺,先生自己說:‘坐在椅子上翻一翻書就是休息了。’”魯迅每天的睡眠時間平均只有3小時,他夜以繼日地進行文學創作,一生為我們奉獻了《吶喊》、《野草》和《朝花夕拾》等100多部聞名中外的作品。
有人誇魯迅是天才,他卻說:“哪裡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到了學習和工作上了。”文中的一個小插曲表現出了魯迅對孩子的尊重:有一次吃魚丸子,海嬰吃上一口,說不新鮮,許廣平不信,在座的人也不信,海嬰再吃,仍是嚷,魯迅拿過來嚐了嚐,果然不新鮮,魯迅說:“他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檢視就抹殺是不對的。”蕭紅透過描寫魯迅包紙包的過程表現出他的耐心和一絲不苟:他“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偏一點,然後拿著剪刀,把捆書的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的。”魯迅先生雖然早已仙逝,但透過閱讀蕭紅的文章,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先生的音容笑貌,魯迅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 篇3
悲情女作家蕭紅,這是別人給他的評價。每一個故事的開頭就像一朵未開放的花蕾,而她的故事的開始就是這朵花蕾夭折了。
孤獨是蕭紅的記憶。故事的見始就像《呼蘭河傳》悲情,悲傷著忘卻了自己快樂。光怪陸離的家庭,荒涼的宅院,不和諧的、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讓這個敏感而善良的蕭紅過早的體會人世間的冷暖。每一個人都相信虎毒不食子,善娘伴子親。在蕭紅的時間裡取而代之的是缺乏人性父親對她的冷漠,生母對她的惡聲惡色。縱使有祖父張為禎的百般疼愛也撫平不了她幼小的心靈。“等我生下來,第一個給了祖父無限的歡喜,等我長大了,祖父非常疼愛我。使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有祖父就足夠了,還怕什麼呢?雖然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和祖母用針刺我手指的這些事,都覺得不算什麼。”(《呼蘭河傳》)在蕭紅成長的歲月裡只有祖父張為禎讓她知道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而這些才是蕭紅永久憧憬和追求的。在這個小女孩僅有那麼短的童年時光裡,有著滿身帶著金粉的大紅蝴蝶,金色的蜻蜓,綠色的螞蚱甚至全身長滿絨毛、胖圓圓的蜜蜂的後花園才是天堂,有祖父的天堂。可在美的天堂也有倦意的時候,哪怕是多麼的不捨得,祖父的離去讓她對這個家庭又少了一份僅有的眷戀,留給她的只有祖父張為禎教會她的古典文學。
愛情是蕭紅極力掩藏的淚水。愛情是天使掉落人世間的一滴淚,總有一天這滴淚會回到雲的懷抱裡。外面的世界對蕭紅而言,新奇而又美麗。出走後的她極力擺脫父親給她安排的婚事,隻身來到北京。這個紛繁的城市 ,這個又痛又愛的北京,是蕭紅情感悲劇的開始。衣食無著落,孑然一身的她或許是渴求愛撫的心讓她接受了她一身中的第一個男人,她父親給她安排的.丈夫。自尊心強的她在遭遇有身孕後無情的拋棄,接近崩潰邊緣後的她遇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蕭軍和舒群。相守的日子有蕭軍的陪伴雖苦亦甜。後來的愛人端木蕻良,還有一身的好朋友舒群讓她人生多了那麼的快樂。
善良是蕭紅的本性。她的希望與憎惡在《生死場》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讀著這卷血淋淋的歷史。她是蕭紅,悲情的蕭紅,讓魯迅讚揚的蕭紅。
笨拙的筆觸難以表達對蕭紅的敬仰,如果可以我想回到歷史去悲情她曾經悲情的過往。
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 篇4
世間最難說清原由的應該就屬緣份二字了,我與蕭紅作品的緣分也正是如此,早幾年喜歡看林徽因的作品時就知道蕭紅是民國才女之一,也曾想要讀讀她的作品, 借來她的《呼蘭河傳》沒看幾頁屬實讀不進去又原樣還了回去。究其原因細想是來自我對她名字的一種偏見,蕭字無端給我一種蕭條悲涼之感,所以會對她的作品產生抗拒。正所謂無善無噁心之體,我承認普通人的煩惱絕大多數是來自於自己的執念。今天來讀蕭紅傳,不是因為放下我執只是因為孩子讀完了我需要與她交流討論,帶著這樣的任務,我走進了蕭紅的淚雨飄零的世界。
如果說楊絳是上天的寵兒,那蕭紅只能說是上天的棄兒,寵兒給出人生的評價尚且是“人生實苦”,論到蕭紅更是苦不堪言了。她年幼喪母,年少喪家,被父親開除祖籍,接踵而來的厄運,讓這個瘦弱的女子成為無根的草,連同她的生命,註定漂泊。易經中有個上上卦叫地天泰,與它一卦之隔的下下卦叫天地否,由泰入否只需一卦,而想否極泰來卻要經歷63卦,易經總共也不過64卦呀。蕭紅這一生否泰轉化的艱難歷程,實非我等常人能夠體會。蕭紅的父親早早為她選定一家與之門當戶對的人家,為了逼迫蕭紅結婚,斷了她的學費供給,倔強的蕭紅在表兄的幫助下逃離家門,可是父親的勢力實在非同一般,逼迫表兄的家長也斷了表兄的生活供給,兩個半大的孩子幾乎流落街頭,無奈向父親低頭回到家中的蕭紅,備受家人的冷落與白眼,不堪精神痛苦的蕭紅又一次隻身出逃,為生活所迫,這一次她竟然與先前死活不肯嫁的汪家公子哥同居在了一起,轉了一圈,收穫的只有數倍的困難,無可預知的未來,如果當初選擇順從命運,今天或許就不會承受這樣多的痛苦了,這究竟是命運的殘酷還是自己的任性,亦或是這些所有的難都是難逃的劫,無論你以什麼方式,終究是繞不開啊。
命運要想折磨一個人,那真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懷著身孕的蕭紅,因為先前逃婚的種種行為被夫家認定不恥,堅決不許她再進家門,汪公子也無力抵住壓力悄然離去,只留給已是身無分文的蕭紅一筆鉅額債務。衣不禦寒,食不果腹的她,家人近在咫尺去沒有伸出援手的,任他是死是活。都要活不下去的蕭紅只能寫信給報社求救,命運又給她安排了一見遇見,雖然遇見的結果令她心碎到肝腸欲斷,可是這樣一個真心愛她,她也真愛的男人的出現的確算是命運的一次厚待。縱使那個男人是個決絕之人,愛的時候,舍盡生命地待她好,當愛逝去,他卻不留半分情分。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然而當初見成為回憶,依靠燃燒記憶溫暖自己,那點熱度或許只能把淚水烘乾,淚痕紅綃透的心情誰人能知?
蕭紅,歷盡一生跋涉,穿越生命荒寒,她的生命定格在31歲華年,永遠地沉睡在煙雨民國,她的靈魂卻是穿越萬水千山,穿過幽幽時光,她的生承受了淋漓盡致的苦,在她走的時候,我說了一連串的“身先死,不甘” ,“身先死,不甘” 。
蕭紅的家庭教師讀後感 篇5
伴隨著深夜的燈光,蕭紅的文字緩緩流淌在心間。懷著崇高的敬意,我默默感受著她那淡然的語氣中難以言說的寂寞與悲涼。
蕭紅的文字細膩而樸實,她筆下有北方蒼茫大地上嚴冬凜冽的天氣,有八月烏鴉飛過的淒厲啼鳴,有絢爛多彩、變化萬千的火燒雲,還有祖父花園裡充滿生機的小蟲和小花。她那細緻入微的描寫,給我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閱讀體驗。精彩的臺子戲、熱鬧的放河燈,為我開啟認識上個世紀民俗世界的大門。她常常用樸實無華卻極具表現力的文字,在漫不經心之餘抒發點滴情感。這文字卻如同纏繞著的藤蔓深入人心,令人體會濃濃的悲涼之感。我常想她的文字或許正如她筆名中的“蕭”字,蘊含著無限蕭條和無盡的淒涼。
蕭紅筆下的人物,每一個都是鮮活立體,極富個性的獨特生命體。讀她的文字讓我們如同與人物面對面共同渡過一段難忘時光。無論是給予她毫無保留疼愛與關懷的祖父,性情古怪愛偷東西的二伯,還是回憶裡談笑風生、亦師亦友的魯迅先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後花園中祖父爽朗的笑聲和幼年蕭紅頑皮的身影,不時在我腦海中閃現,初冬早晨弟弟“深色的眼睛”溫暖了姐姐的心,也觸動了我,頓覺內心柔軟。蕭紅用敏銳的眼睛洞察一切,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立體生動的人物形象,在這眾多人物之間流連。我恍然發現蕭紅並不孤單,這麼多鮮活的人物陪她一同對抗孤獨,也是一種安慰!
歲月無情,而勇於直面歲月荒涼的蕭紅,僅僅三十一歲就離世而去了,此刻我又細品著她用心靈和回憶著成的作品,其中那些細膩而又質樸的文字敘說好似超越了時空,在生命無盡的流轉中永遠散發著奪目的光彩。這位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怎能不使人仰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