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讀後感700字

滕王閣序讀後感700字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分享了滕王閣序讀後感,歡迎閱讀!

  滕王閣序讀後感1

  我們都會對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會對他們的文章或作品產生興趣。王勃,年少有為,初唐四傑之一,被舉為神童,不到二十歲就出仕。在這裡,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這個詞了,在作《滕王閣序》的兩月後,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聲,響徹蒼穹。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道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一筆。在勝景面前,他們的心靈是無法平靜的,富麗的詞藻躍然紙上,廣闊的胸襟得到了難得的滿足與震撼。內心的怒吼終於可以渲洩出來,如傾瀉而下的流水,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征服了當時的文才俊傑,也征服了現在的千百萬人。

  遠離了古代,飛機、火車、汽車取代了那沉舊的馬車,便不會有“儼驂騑於上路,傷風景於崇阿”的體驗與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層窗,即使看得見,也聽不到;身處其中,卻怎麼也摸不到。飛快的行駛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沒有了仔細的觀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會道出“閭閣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你津,青雀黃龍之軸”。更不會有“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千古佳唱。

  這壯麗的畫面,大氣的筆峰,對仗的文句,色彩的鋪墊。動靜相襯,情景相融。使我們不由自主的鑽進了王勃的視野,和他一起去分離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氣凌然,如此的廣闊胸襟,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齡而大胸懷。

  文章的每句話都似乎是仔細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氣呵成,信手拈來,博古今通今,無洩可擊。

  又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會有這樣感受,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氣傲,他的傲視群芳,他的才華橫越溢,他的思想與見解,瀟灑與胸襟,終會為人所不容。“時運不濟,命途多殲”這樣總結一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如此的事例數不勝數。而這又能怎麼樣呢?我會意志越發堅定,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酌貪泉而覺,處涸轍以猶歡。”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棄了原本的夢想,要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關上了門,但他會給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聲會與李杜齊名。

  在眾名士之前,他也會自謙幾句。表面的高興隱藏著內心真正的傷痛。“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當一切已為往事的時候,我將在何方?

  滕王閣序讀後感2

  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序》,僅僅是序,初次讀完便有了如臨仙境的感覺,字字珠璣,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彷彿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閣,見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閣的壯闊,亦感悟了人生的壯闊!

  王勃的詩,絕大部分是訴說難捨難分的心情,憂愁悲苦,所以對於王勃,我對他了解的並不多,今天讀了《滕王閣序》才對他有了別樣的看法,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徑洪州,恰逢九九重陽,大宴滕王閣,王勃應邀赴宴,在滕王閣的即興之作。

  前文寫景,後文借景抒情。其實讀滕王閣,讀出的不該僅僅是對景色的留戀,更應該挖掘出文章深處以及在當時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傑地靈”,僅僅四字,便道出了對聖地賢主、嘉賓、晚宴的稱讚。“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話,就把寒潭、煙光、暮山全部描述出來,讓我們感受到一幅美麗的秋光圖,彷彿身臨其境。

  “閭閻撲地”“桂殿蘭宮”“鶴汀鳧渚”這讓我聯想到了一幅工筆畫,是在一次畫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畫家麼順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自我感覺這應該是本文的點睛之筆。動靜結合,亦遠亦近。

  文字如何鋪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觸動千載讀者的則是文字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勾勒著模糊的相似圖景。

  王博文章的亮點,亦不在舞臺繁華之景,而在燈火闌珊之時。王勃少年天才,新舊唐書皆言其六歲即解屬文,新唐書更是頗令人生疑的記載勃九歲作《指瑕》以擿顏師古所注《漢書》之失。少年王勃已經以才高名天下,卻又在志得意滿之時急轉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時運不齊,命途多舛”。藉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擁有,留戀之情頓生,由個人際遇引發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將自己比作屈原賈誼,表“聖主”“明時”的不滿。

  後來他還提到了馮唐和李廣。終老始見功名的馮唐,逃避海曲的梁鴻,但最終王勃巧妙地峰迴路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來表達自己仍抱積極精神,希望有所作為。

  處卑位而思有為的心胸,引來許多文人的共鳴。韓愈曾提過“壯其文辭”“讀之可以忘憂”。失意悲哀是對時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積極壯懷,有入世的樂觀精神。

  最後來說說《滕王閣序》的文體,屬駢體文,但駢體文卻在王勃的筆下有了新的創新,他以駢體文的基礎又對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認識,自然流露,迸發出真實心聲,字句絢麗!以駢體文之精彩,抒詞彩之絢爛!

  一個才華橫溢而又有充滿著豪情大志的詩人,因為現實社會的環境和遭遇,終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以一生而積極進取,卻往往收穫在鬱鬱不平的季節。

  儘管詩人的熾熱情懷和窮且益堅的執著令人欽敬,但也不難看出詩人要表現的,也更為強烈的卻是他的才華施展。可惜是人生無常、命運多舛,或許正是由於詩人常概嘆於自己的才華超群而懷才不遇,才使得他屢次遭受打擊,唯以滕王閣序的怨艾嗟嘆,藉以“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言志寄託。

  滕王閣序讀後感3

  我站在滕王閣裡,七月的南昌竟下起了雨,閣外的長江和著雨聲,如唱,如泣,如吟?那雨聲纏綿著我的思緒,那思緒裡有著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夾雜著我的愛惜、惋惜和遺憾。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仕途不順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親,一路上風餐露宿。當張燈結綵的滕王閣映入眼簾時,他將他的愁苦,他的憤懣,他的懷才不遇,連同那滿腹的經綸,一併揉入了《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裡,又飽含了他多少心酸。“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裡又有多少南昌的青山秀水。我讀著吟著,深深地愛惜著,那篇華美的《滕王閣序》,道盡了南昌故郡裡的美景,訴盡了王勃心中的抑鬱,揚名了滕王閣,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壇!

  “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這滕王閣裡的熱鬧繁華本該與他無關,閻都督為了女婿揚名而開辦的一場盛宴,本是讓他拿筆推謙的,他卻鋪紙研墨,揮毫潑墨間洋洋灑灑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在座的人們驚異了,而後惋惜了,十四小兒被薦入沛王府,而就為了區區一紙的“鬥雞賦”,心胸坦蕩而又才華橫溢的他成了官場的犧牲品。惋惜,惋惜,除了惋惜,人們真的無言了。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本該不屬於他的繁華成就了一代才子王勃,當滕王閣一幕成為遠景時,他無憂地繼續著他的行程。

  可是——

  每一個愛才的人遺憾了,還未折柳相贈,還未道一聲珍重,還未依依惜別呢……遺憾了,卻也無用了。我更願意是龍王召他作了女婿,那天的長江是否也如今天一般如唱,如泣,如吟?

  吟那首《滕王閣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濤聲呢喃,傳誦至今,只是再沒有王勃你那清瘦的身影,年輕而驕傲的眼眸了。

  我站在滕王閣裡,輕輕嘆惜一聲:千年的風雨裡,王勃,你還好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