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的小孩讀後感(通用8篇)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通用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羊的小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1
這個故事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是大多數人在童年時期接觸最早又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過《狼來了》的故事,我有些印象。最近,兒子也纏著讓我講故事,又看到這篇童話,使我身有感觸……
這篇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牧童。他每天趕著羊群到山頂去放羊。由於太悶,他想出戲弄村民的惡作劇。第一次他喊“狼來拉,狼來拉……”,結果村民拿起鋤頭等工具,趕到山頂,才知道是小牧童的惡作劇。小牧童很得意,感到很好玩,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村民們已經知道是小牧童故意製造的,久而久之,就都不去理他啦。有一天狼真的來了,他拼命地叫喊,村民們卻沒有一個來,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了,他被狼吃掉了。這無疑是一個實施戒謊教育的故事,之所以流傳廣泛,人們往往從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來解釋。然而我們說,這個故事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原因絕非如此簡單。它所蘊含的觸動靈魂的力量,幾乎使所有的孩子聽到以後都產生了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我也給我們班上的孩子講過這個故事,引起了強烈反應。孩子們往往睜大了眼睛,用摻雜著遐想的驚駭目光仰望著我。讓我充分意識到故事震懾幼兒心靈的效果。只要注意體會自己在兒童時代對這個故事的心靈反應,或者認真觀察孩子們聽到這個故事時的反應,就會知道,這個故事的力量並不在於結局的可怕──遠比這可怕的童話故事多得很,卻遠不及這個故事能夠觸動幼兒。
這個童話也使我想到了“誠信”。一個人要生存,要進步,就必須要有“誠信”,它是為人之道,做人之本。“誠”就是誠實,老實,“信”就是信用、守信。如果一個人有“誠信”那麼他會得到領導、同事、親朋好友的信賴,會願意與你交朋友,當成知己;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麼他會失去一切,甚至自由和生命。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2
晚上,窗外風呼呼地吹著,我在窗前,我津津有味地讀了古希臘人伊索創作的《放羊的孩子》這則寓言故事,對我啟發很大。同時,我也想介紹給你們看一看,你們也會喜歡。
故事說的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天天過著平淡的放羊生活,覺得很無聊,就把羊趕到山上,站在高處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山坡下的村民聽到了,馬上操起傢伙就向山頂跑去,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的鏟子,還有的拿起鐵鍬。來到山頂,小孩見到村民一臉慌忙,哈哈大笑,說:“你們真笨啊!被我給騙了!”。村民沒有看到狼,非常氣憤,就匆匆地走了下去。這時的他內心一定感到非常開心吧。可是,這樣子是不對的,只會失去大家對他的信任。我們可不能學他撒謊啊!
我接著往下讀,心揪得緊緊的,想他又會怎麼辦呢?
第二天,小孩覺得昨天的惡作劇很好玩,再次用同樣的方法去耍那些單純、無知、善良的村民,高聲大喊:“狼來了!狼來了!這次是真的。”村民聽到了,半疑半信,怕出人命,只好又拿起鋤頭等傢伙衝到了山頂,可眼前的一幕又重現了。有些村民開始罵他了:“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啊,下次不來救你了。”孩子,我想告訴你:你對人生與生活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把騙人和說謊當作自作聰明和娛樂,人們就會把你看成是一個心口不一,以假亂真的人,就會沒有人願意聽信你的話語。
第三天,孩子感到這個太無聊了,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想著想著,突然,他眼前出現一個恐怖的影子,沒想到,狼真的來了,他撕咬著羊,小孩在情況不對就馬上大喊:“救命啊!狼來了!”村民以為他又在騙人了,就沒有理會。幾天後,有村民看到小孩的屍體。這孩子,最終傷害了是自己啊!在此,我要奉勸親愛的同學們,從小就應養成誠信的良好品德,萬不可像放羊的孩子那樣為人和處世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撒謊騙是不對人,別人信任你,可你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他們,真的不對。真誠與信賴,是連線人間友誼的紐帶,是和諧的橋樑,所以,我們在學校裡要做一個老師心中的好學生,同學們的好朋友,家長心中的好孩子。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3
這個故事大概內容的是:一個放羊的男孩,好幾次都吹牛,狼來了,大人們就急匆匆的來幫他,才知道他是說謊,最後,狼終於來了,他再喊,大人們都不相信,他結束了他自己幼小的生命!
我想起了我一年級時因作業沒做還撒謊,老師知道後,把作業當場撕掉,還叫我把以前和昨天、今天的作業重做。原來,撒謊的代價多麼嚴重啊!我從此再也沒撒謊過,爭取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放羊的孩子》。內容講了有一個放羊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他覺得很無聊,於是他騙人們說放羊的孩子,人們相信放羊的孩子,就拿著武器去打狼,他們到了山上時,看到狼沒有來,是小男孩騙了他們。第二天,小男孩又騙人說放羊的孩子,人們又相信了他,第三天,小男孩又說放羊的孩子,這次,狼真的來了,人們還以為小男孩又在騙人,於是就沒有人理他,狼咬死了所有的羊,小男孩也從山坡滾下來了。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不能騙人,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5
《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放羊的孩子,因為在放羊時覺得很無聊,就想愚弄山下正在勞作的人們,於是衝著山下大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人們聽到後急忙跑上來,卻發現根本沒有狼,這個放羊的孩子看到人們上當了,覺得很有趣。第二天,他又這樣喊道“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人們再一次上了他的當。等到第三天,狼真的來了,這個孩子又衝著山下大喊“放羊的孩子”,但是人們已經不再相信他,結果狼吃掉了他許多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不應該用惡作劇欺騙別人。作為小孩子,我們更應該要誠實,不應該撒謊。媽媽說,信任就像一張白紙,一旦揉皺了就再也沒辦法撫平,欺騙別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只有我們誠實的'對待別人,別人才會信任我們,幫助我們。雖然現在我們小孩子還不能完全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有一天我們長大了就會明白欺騙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而不是放羊的小孩。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6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看到農民伯伯在山下種地,他為逗農民伯伯玩,故意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農民伯伯聽到求救聲拿著工具上山救他,結果根本沒有狼,小孩就在旁邊大笑,農民伯伯非常生氣走開了。不一會兒,小孩又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農民伯伯又上山救他,根本沒有狼,農民伯伯生氣走了。這次狼真的來了,小孩大聲呼叫,但沒有一個人上山救他,最後小孩被狼吃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騙人,要做好事,做個誠實的人,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7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在山坡上放羊的孩子。有一天,那個放羊的小孩就對山下的人們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人們都急忙跑到山坡上去打狼。到了上坡上,人們問那個放羊的小孩狼在那裡?然後,放羊的小孩說:“是我騙你們的。”放羊的小孩連續欺騙了人們兩次。第三次,狼真的來了,放羊的小孩大聲的對山下的人們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可是,人們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結果,他的羊全部都被狼吃掉了。
讀《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做人要誠實,不要撒謊。要做一個誠實,懂事的好孩子。
放羊的小孩讀後感 篇8
暑假裡,我讀了《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牧童每天都在山上放羊,因為無聊,就編出了“放羊的孩子”的謊話,騙了很多人,第一次有人信了,第二次也有人信了,到了第三次,男孩兒真的遇見了狼,小牧童再次說:“放羊的孩子,狼真的來了!”山下的人卻都以為小牧童又在騙人,就誰都沒有管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欺騙別人善良,一兩次可以成功,如果你一而在,在而三地這麼做的話,等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再怎麼喊,別人也不會再相信你了。因為大家都不信任你了,誰都不會來幫你。所以我們要做誠實的人,做一個讓別人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