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徵文

小學六年級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徵文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告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徵文,歡迎大家檢視!
 

  【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徵文1】

  長征,是決定中華人民是否能站起來的重要決策,長征路上無數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炮火,許多熱血青年紛紛加入共產黨,在那艱難的長征路上,是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才鋪平了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道路。

  在長征路上,戰士要走過草地,那草地一望無際,只要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沼澤。戰士們的糧食吃完了,只能忍飢挨餓。他們一天走200多公里的路,休息的時候坐下,可有的戰士坐下就再也站不起來了。穿過草地,他們又面對著一座座雪山的挑戰,戰士們一個個毫不猶豫的上了山。在雪山上,他們每時每刻都有可能面臨掉下去與雪崩的危險,他們餓了就殺馬吃、後來就用皮帶、棉花、草根來充飢,戰士們的體力已經快支撐不住了,便走一百步休息一下,後來減到三十步,就不能再減了,如果再減的話,就會永遠長眠在雪山上了。過雪山時,戰士們在零下30度穿著單衣,一個個凍的手發紅。犧牲的戰士5個人或6個人一起埋在雪地裡,剩下的戰士望著那裡戀戀不捨的含淚而去,那些英勇的戰士翻越了20多座雪山,受盡了磨難,犧牲了成千上萬名戰士。長征終於勝利了!中華人民站起來了!

  長征,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淚水與血水匯成了一條小溪,翻起朵朵長征事蹟的浪花,在這幸福的歲月裡,這條小溪依然在人們心中流淌著……

  【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徵文2】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大家還記得這首詩嗎?這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為紅軍長征寫的一首詩。其實,我們學過的許多課文都與長征有關。比如,《豐碑》《金色的魚鉤》《軍神》。我們應該向課文裡的人學習,學習他們身上的各種好精神。

  在二萬五千里長徵中,解放軍們克服種種困難,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不知死了多少人,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蹟!

  今年10月,是紅軍長征出發70週年紀念日,我們要弘揚長征精神,學習長征精神。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有一個人叫於利祥,從1998年10月8日至2005年10月22日,自費110多萬元,累計用了整整4年零8個月的時間,跨越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走完了紅一,二,四方面和紅軍二十五軍長征經過的路線,共行9萬多華里,現場拍攝長征遺存圖片2萬多張,尋訪老紅軍數十人,寫及相關資料80多萬字。他的行動本身,就體現出了可貴的長征精神。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告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徵文3】

  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長征,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托起,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

  1934年10月中旬,他們懷著崇高的理想,懷著一顆赤誠的心,懷著必將解放全中國的信心踏上了征途,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裡記下了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長征的精神!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這裡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裡是中國的搖籃! 在毛主席的詩詞裡,有這樣幾句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是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時,不因自然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不顧艱難困苦,搶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盧定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最終他們勝利了。這是他們的驕傲,更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驕傲!

  這,是發生在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一個十四五歲的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因飢餓而暈過去了。這時,又來了一位老紅軍,看見孩子的樣子,先給孩子灌了點水,等醒了之後,把自己僅剩的一點乾糧分一半給孩子吃了,但看孩子還是沒飽,猶豫了一會兒,又把最後一點乾糧給孩子吃了。要上路了,他讓孩子先走,說自己歇會兒,其實他是不行了,沒有了乾糧網 ,沒有了水,死亡就要降臨在他的身上。一不小心,他掉進了泥潭,在掙扎之中,卻愈陷愈深,但他還是不斷的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人來救他的。可當人們來時,他卻已經只剩腦袋在外面了。人們呼喚著他,可他已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