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父母篇讀後感

弟子規父母篇讀後感

  家長在閱讀了《弟子規》後也會得出相應的體會,只有在家長率先樹立了好的道德規範,孩子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家長讀後感,僅供參考!

  《弟子規》中的父母呼的讀後感一

  星期四中午,嬸嬸買了個西瓜,姑奶奶切開了西瓜,說:“作業沒做好的不可以吃。”其實姑奶奶是說著玩的,可我當了真,心裡擰著小鼓說:“不吃就不吃。”

  過了五、六分鐘,姑奶奶走來說:“可做好了?吃西瓜吧。”我沒有說話,因為我還在生氣呢。我的生氣也使姑奶奶生了氣,因為我賭氣不答姑奶奶的話。看來姑奶奶真生氣了,上午原本說幫我去開家長會,可下午因我的緣故又不去了。

  簡單的一個“噢”字,我卻不願說出來,說出來了什麼事出沒有,大家都是高高興興的,從這件事使我想到了另一件事。

  王明吃飯都是他奶奶喊,沒有一次自己回家吃飯,不是在河裡游泳,就是與小夥伴打成一團。一天,晚上他奶奶喊他回家吃飯,他奶奶大聲喊了一聲:“明明。”沒人回答,他奶奶又喊,喊了一聲又一聲,總聽不見王明的聲音,他奶奶可急了,挨家挨戶的找。東邊找到西邊,他奶奶又喊,終於王明答應了,原來他在鉤魚,聽到了奶奶的喊聲也不答應,再不答應他奶奶都要急哭了。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一頓毒打,但始終改不掉王明的習慣。

  這是多麼著急的啊,聽不到你的回應,家人是多麼擔心,擔心你出了什麼事,對父母不說兒女是最重要的。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弟子規》裡面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當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當即刻答應,不能遲緩,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句話,來提醒自己,督促別人、提醒別人。

  《弟子規》中的父母呼的讀後感二

  很多人說《弟子規》裡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道,我很羨慕。《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昇華,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長養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人生會大不相同。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 “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和委屈。“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讀書,而我有時卻不能如他們所願,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因為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要想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