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傳》讀後感兩篇
《喬布斯傳》讀後感兩篇
關於《喬布斯傳》的讀後感 大家瞭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 《喬布斯傳》讀後感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喬布斯傳》讀後感篇一
我不是一個商人,我對商界的傳奇人物不感興趣;我不是電子產品的發燒友,至今我也未曾擁有蘋果相關的產品。但我卻知道喬布斯這個人,因為他的名氣實在太大了,處在這樣一個資訊高速發達的社會你想不知道他的名字都難。接觸到《喬布斯》這本書實屬偶然,暑假期間我到上海的妹妹家小住,在她家的書櫃裡偶然發現了這本書,這樣我才有幸讀了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傳記,獲益匪淺。
喬布斯,一個標準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者,一個被父母遺棄的私生子,一個只能忍受六個月大學生活就退學的叛逆者,一個曾經吸食麻的“癮君子”,更是一個“不創新就等於死亡”的踐行者。讀他的傳記,給我的內心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
說到喬布斯,你也許會羨慕他的財富,也許會驚歎他的事業,同時你也一定會喜歡他帶來的iPad和iPhone,但如果有時間,我建議你好好研究一下喬布斯走過的路,思索一下他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那麼,有一天你一定會認為這是正確的。”在喬布斯眼裡,生命就是一場戰鬥,這個略顯偏執的信念,激勵他在創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今天,蘋果每推出一款新產品,都讓世界各地的人瘋狂地趨之若鶩,當人們驚奇於喬布斯不斷取得成功,用什麼語言來讚美他都不過分。但,回過頭追尋他走過的路,你會發現這並非坦途。為追求卓爾不群,他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也不懼怕任何失敗。在創新途中,他曾經被董事會趕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蘋果公司達13年之久;他創辦的NeXT公司虧損到差點全軍覆沒;他收購併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克斯公司,在早期也差點被迪斯尼拋棄……
喬布斯經歷的坎坷,比你我只會多不會少,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毫不畏懼,在內心深處的理想引領下,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戰鬥,以此苛求自己的付出。這也許才是他最值得我們深思之處。
我們總是驚歎美國的科技,驚歎美國引領世界IT潮流,究其根源,是因為美國有成千上萬的喬布斯,他們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追求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中去,甚至不怕用生命的代價去追求與眾不同。微軟的蓋茨,為了堅持心愛的事業,不惜中途退學創辦自己的公司,最終成為電腦作業系統的絕對國王。在西雅圖,102棟辦公樓裡,數萬名世界頂級的工程師,在他打造的這片天地日夜辛勤奉獻,蓋茨本人也早已成為世界首富;甲骨文的埃利森,同樣是個IT狂人,一天近20個小時的工作量,誰人能比?他的資料庫已成為行業的絕對領導者,在矽谷,他一口氣把一個海洋公園買斷,幾棟圓柱形的大廈,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
《喬布斯傳》讀後感篇二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近日,我讀了《喬布斯傳》一書,讀完喬布斯傳最後一頁,我不由得要驚歎喬布斯的偉大。掩卷自忖,我的思緒不斷翻滾著。在讀喬布斯傳的這幾天裡,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到底中國能不能培養出或者是產生出喬布斯式的人物?我無法給出答案,至今無法找出能培養出喬布斯式人物的證據。我本人認為外因要靠內因才會起作用,我一直認同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環境只是造就人成功的一個方面。主要還是透過人的內部力量去改變現狀。但是,讀完喬布斯傳,我對這個觀點產生了疑惑和動搖,如果不是美國那種環境,喬布斯還能成就偉業嗎?
那麼喬布斯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我們先看他的成長經歷。喬布斯出生後就被父母拋棄,後被人領養。養父是位機械師,也是位完美主義者,這對喬布斯影響深遠。喬布斯不是一個願意服從權威的孩子,在讀完三年級前就被送回家兩次。到了高中第四年,喬布斯開始同時服用藥和麻。他在後來說,使用迷幻劑讓自己得到了更多啟發。迷幻劑讓你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當藥效退去後你就記不清楚了,但你知道有這一回事。它讓我更清楚什麼是重要的—創造偉大的發明,而不是賺錢。
如果是在中國,我覺得這樣的學生在初中上完已經被學校開除或者是外出打工去了,甚至初中都上不完。喬布斯在大學裡呆了18個月後就決定退學出去工作。如果這在中國,更不可能。
喬布斯的創新能力是我想著重談的一點。
一、喬布斯有著敏感的捕捉人類需求的能力。
1976年,在研究如何開發appleⅡ時,他就決定,下一代的蘋果電腦需要自帶一個漂亮的箱子和內建鍵盤,整合其他關鍵因素,從電源到軟體到顯示器。事實也證明,喬布斯的想法是對的。
1972年喬布斯和他的工程師們對在施樂公司看到的圖形介面技術進行了巨大改進,然後又以施樂永遠無法實現的方式對這些技術作了進一步完善。施樂的滑鼠並不能用來在螢幕上拖拽視窗。而蘋果工程師們設計出的介面上,使用者不僅可以任意拖拽視窗和檔案,還可以將它們拖到資料夾中。施樂的系統中,不管是調整視窗的'大小還是更改檔案的副檔名,使用者都必須選中後才能執行操作。蘋果的系統中將桌面的概念轉化為了虛擬現實,允許使用者直接觸控、操作、拖拽和移動檔案。蘋果的工程師和設計師每天都受到喬布斯的鞭策。
Ipad開始銷售後,一個打掃馬廄的6歲男孩在沒人指導也從未見過電腦的情況下,這個男孩開始憑自己的直覺使用ipad.小男孩用手指在螢幕上滑動,啟動應用程式,玩彈球遊戲。這可以看出ipad的一款十分人性化的產品,更方便的實現了人類的需要。
二、喬布斯可以預見到科技發展的方向而且做到專注。
比如,喬布斯改進了滑鼠。他想要一個可以操縱游標向任意方向移動的滑鼠,而不僅僅是上下左右。
喬布斯的一個過人之處是知道如何做到專注。“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做什麼同樣重要,”他說,“對公司來說是這樣,對產品來說也是這樣。”1997年他把蘋果所要做的產品集中在四個領域,那就是專業級、消費級、臺式、便攜。喬布斯把一些產品砍掉後,一些工程師激動萬分,因為他們知道應該朝哪個方向前進了。蘋果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突然高度集中在四個領域。專業級臺式電腦,他們開發出了Power Macintosh G3;專業級便攜電腦,開發出了PowerBook G3;消費級臺式電腦,後來發展成了iMac;消費級便攜電腦,就是後來的iBook。1997年蘋果離破產不到90天。1998年喬布斯重回蘋果歷時一年時間,把蘋果從死亡邊緣線又拉了回來,1998年整個財年,蘋果實現了3.09億美元的贏利。
Ipad在上市不久前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議,比爾蓋茨也不免要冷嘲熱諷。比爾蓋茨仍然認為手寫筆和真正的鍵盤也就是上網本,會是主流。但是Ipad正式銷售後,一些開始持挑剔意見的人們也修正自己的觀點,歷數ipad的好處,同時ipad也出現了銷售異常火爆的局面。它的纖巧細薄代表了以後電腦發展的方向。Ipad是成功的,喬布斯在一次站在了科技應用的前沿。
三、喬布斯為了創造更偉大的產品而不是賺錢。
有一次,喬布斯對負責麥金塔作業系統的工程師抱怨說開機啟動時間太長了。工程師開始解釋,但喬布斯打斷了他。喬布斯問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話,你願意想辦法讓啟動時間縮短10秒鐘嗎?”工程師說也許可以。喬布斯於是走到一塊白板前開始演示,如果有500萬人使用MAC,而每天開機都要多用10秒鐘,那加起來每年就要浪費3億分鐘,而3億分鐘相當於至少100個人的終身壽命。“這番話讓工程師十分震驚,幾周過後,喬布斯再過來看的時候,啟動時間縮短了28秒。”
喬布斯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他鼓勵設計團隊的人把自己也當成藝術家。蘋果的目標從來不是打敗競爭對手,或者是狠賺一筆,而是做出最好的產品,甚至比最好的還要好一點。
四、喬布斯追求完美的性格。
喬布斯是個完美主義者,渴望掌控一切,並且很享受藝術家這種不妥協不讓步的性情;他和蘋果公司將硬體、軟體和內容無縫整合,鑄成一體,這種數字化戰略堪稱典範。
在裝修Next總部時,儘管大樓是新的,但是喬布斯堅持要將電梯挪走,讓大堂顯得更加恢弘。在大堂的中心,喬布斯委託貝聿銘設計了一段宏偉的樓梯,看上去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樣。承建商表示這個設計沒法實現,喬布斯堅持能夠做到,最終也確實建成了。
喬布斯以追求簡潔為目標。追求簡潔不是要忽視複雜性,而是要化繁為簡。只要不是絕對必需的部件,蘋果在設計產品時就會想辦法去掉。
五、喬布斯帶領團隊的本事。
在早期,喬布斯與沃茲尼亞克合作時,沃茲尼亞克對前景並不看好,但喬布斯知道怎麼去說服他,他擁有說服別人的技巧。當時,他沒有爭辯說他們一定能賺錢,而是說這一定會是一次有趣的經歷。他說即使他們賠了錢,他們也能擁有一家公司。“在他們的一生中,至少有這麼一次,他們會擁有一家公司。”這句話對沃茲尼亞克的誘惑比變成富人的誘惑還要大。
阿特金森曾評論喬布斯說“喬布斯本人算不上是個工程師,但他十分擅長評估別人的答案。他能看得出來工程師是心存戒備還是缺乏自信。”
喬布斯給蘋果的員工們注入了持久的熱情,讓他們去創造革命性的產品,也讓他們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們製作了T恤,上面寫著“我愛每週工作90小時”。
喬布斯說服斯卡利加入蘋果的那句名言“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呢,還是想抓住機會改變世界。”
六、喬布斯追求自己的人生哲學,擁有自己的世界觀。
上大學的時候,他只上那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是一般學生無法做到的。有一門書法課非常吸引他,因為他注意到校園裡的大多數海報都畫得非常漂亮。他學到了襯線字型和無襯線字型,怎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間調整其間距,以及怎樣作出完美的版面設計。這其中所蘊含的美、歷史意味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讓喬布斯陶醉。喬布斯總是有意識地將自己置身於藝術與科技的交匯處。他是追求友好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先鋒。
1974年初,喬布斯急切地想要賺錢,原因之一就是前一年夏天去過印度的羅伯特鼓勵他也去印度進行一次精神之旅。喬布斯對東方精神、印度教、佛教禪宗以及探尋個人啟蒙的濃厚興趣,並不僅僅是一個19歲青年的心血來潮。縱觀他的一生,他追隨並遵循著東方宗教的許多基本戒律,比如“般若”的強調—透過精神的集中而直觀體驗到智慧和認知。
喬布斯對此評論說,“我回到美國之後感受到的文化衝擊,比我去印度時感受到的還要強烈。印度鄉間的人與我們不同,我們運用思維,而他們運用直覺,他們的直覺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發達得多。自覺是非常強大的,在我看來比思維更加強大。直覺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西方的理性思維並不是人類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透過學習獲得的。”
以上就是我讀《喬布斯傳》後的心得,但字數有限,一個人的偉大之處不僅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