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四年級學生讀後感

羊脂球四年級學生讀後感

  寒假裡,我讀了《羊脂球》一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羊脂球四年級學生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羊脂球四年級學生讀後感1

  讀世界文學名著法國作家莫泊桑寫的《羊脂球》,讓我有一種看了一遍再想多看幾遍的強烈願望,羊脂球讀後感。名為《羊脂球》,實際上裡面有28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只是其中的一篇。

  是小說總有情節、人物、場景的細緻描寫。看第一篇“港口”,裡面寫到了一個哥哥在法國港口城市馬賽邂逅其妹妹的遭遇,此時的妹妹由於生活的無奈已經成為了一個女。

  說的高潮部分發生在後面,透過兩人的對話,男的終於發現坐在他大腿上的竟然是自己的親妹妹。痛苦、懊惱、絕望此時一瞬間襲擊著哥哥的全身,他在地上打滾,哭鬧,和他一起來的其他幾個水手以為他瘋了,於是幾個人一起架著他,把他送到他原來的房間裡——一個他和妹妹已經呆過的房間內······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語言緊湊,透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描繪,深刻揭示了法國社會形形色色人物的真實面目。有人的貪婪和自私,有人的冷漠和清高,也有人的吝嗇和姦詐等等,基本上囊括了幾乎人的所有“原始”特徵。

  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在他的作品中也都能得到體現,貴族、軍人、官僚、商人、公務員、農民、流浪漢,甚至女、乞丐等,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社會成員。透過對形形色色不同人的互不相同的內心世界的深刻揭露,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法國十九世紀社會生活的真實畫面。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就是在看一幅反映法國現實生活真實情況的畫,就是在看發生在我們周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本教科書。

  我在中學階段在中學語文課本上曾經讀到過莫泊桑寫的兩篇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以及“項鍊”。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再讀這兩篇短篇小說,我不僅沒有感到因為以前已經讀過了,那就一晃而過的想法,相反今天當我再一次讀這兩篇短篇小說時,我再一次被文章中所描繪的故事情節打動了,讀後感《羊脂球讀後感》。

  打動我的不僅有故事情節,還有莫泊桑在作品中所顯示出來的那種高超的描寫手法。尤其是看“我的叔叔于勒”,當大家知道于勒有可能發大財時,全家人把他捧上了天。母親說:“只要你們的于勒叔叔一回來,我們就有好日子過了。他可真是個好心人!”

  可到後來當知道于勒只是船上的一個窮困潦倒的靠賣牡蠣為生的人時,一家人的態度馬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這個渾蛋會發財,那才怪事呢,他遲早會再來找上我們!你們達爾朗什家能出什麼大人物!”看看!這就是人,這就是人性。什麼親情、友愛、良知、寬容在這一幫子人面前猶如垃圾一般,不值一分錢。再重溫“項鍊”,夫妻兩人辛辛苦苦為還債,吃了不少苦頭,過了十年終於把債還了。

  有一次當妻子和以前借給她項鍊的好友碰頭、聊天時,才明白原來當初好友借給他們的那根項鍊竟然是一個假項鍊。“噢!上帝!不得了啦!我可憐的瓦蒂爾切!那是一串偽造的啊,最多也就值五百法郎!上帝!······”友情在哪裡?真誠在哪裡?關愛在哪裡?原來都在空氣中,那麼虛無,那麼飄渺。

  需要指出的是,莫泊桑很少在作品中發表自己的評論,他只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的細緻描寫以及故事本身的前後因果關係來讓讀者自己來作評判,這就是一切大師寫作的高明所在。怪不得過去了那麼多年,當我們重溫莫泊桑的作品時,依然會有一種歷久彌新的感覺,這也是所有優秀的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

  《羊脂球》最後一篇短篇小說名叫“皮埃羅”,皮埃羅實際上只是一隻小狗的名稱。但作者就透過這樣一隻小狗,把兩個女人的吝嗇心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讀來不禁要為作者如此精巧的結構佈局而拍案叫絕。

  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其不朽的魅力而永遠被世人稱道,莫泊桑的《羊脂球》短篇小說集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在時間的洗禮下,依然閃耀著它不朽的光芒!

  羊脂球四年級學生讀後感2

  寒假裡,我讀了《羊脂球》一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金錢、利益……種種可怕的力量,使真善美從人們身上淡化,使他們的靈魂逐漸扭曲。永遠無法忘記出自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筆下,那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善良的西蒙爸爸——鐵匠菲利浦·雷米;不捨得花一分一毛自己的錢,卻糟蹋他人的金錢的都市小市民——奧萊依太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公務員——卡拉望夫婦;貪婪自私、愛慕虛榮的貴族官僚——鳥先生……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特點,一個個都令人感慨萬分。當然,還有那最令我難忘的一位女——羊脂球。

  在從魯昂逃亡吉艾卜的狹小馬車上,高貴的人們誰都沒有為自己準備一點兒食物。一路上,因為戰亂,沒有人做生意、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食物與別人分享。車上的人們都很餓,但是他們找不到食物。就在這時,羊脂球拿出了自己所帶的食物,開始吃自己起來,但並沒有邀請別人。我一開始覺得她很自私,但當看完整部小說,我便認為她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那些貴婦在一開始根本不會接受她的好意,她們對羊脂球的歧視越來越強烈,甚至是恨她。她們恨不得把她從車上扔下去。這種“恨”,的是因為羊脂球有食物,而自己卻因為拒絕向一個女開口而不得不餓著肚子看著她吃。於是又是鳥老闆,他的一句話給了羊脂球開口邀請的機會。他和他的.夫人成了羊脂球提籃的第二個光顧者。在鳥老闆的“帶領”下,一行十人很快就風捲殘雲地吃完了提籃裡足夠羊脂球一個人吃三天的食物。他們依舊恨,恨這隻提籃為什麼不再大些。

  但事情過後,眾人立刻換了副嘴臉,對羊脂球不聞不問。在途中也沒有分享給羊脂球一點兒食物,羊脂球氣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小說便在羊脂球的嗚咽聲中結束。

  羊脂球就那樣地被那些人當成犧牲品送給敵軍從而換的自由,然後又像毫無作用的東西一樣扔掉。讀完後的我便為羊脂球打抱不平,對於那些所謂的上層紳士的憤怒。難道女就沒有自己的尊嚴嗎?而那些上流的人又真的高尚到哪裡去呢?相反,我覺得那些自認為上流的人才是真正的骯髒、低賤!當他們點頭哈腰地對待敵軍,卻對自己的同胞冷嘲熱諷時,我想,他們的靈魂一定已經骯髒到了極致。

  短篇小說大王莫泊桑用一個身份低賤的女與上流人士做對比,反襯出那些人虛偽、醜陋的本質,揭露並諷刺了當時人與人的關係是建立在金錢地位上的虛偽的友誼與情意。也難怪《羊脂球》一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呢。

  人人平等,無論是何等地位的人,都不應隨意去隨意踐踏他人尊嚴,他們的熱愛祖國的情感並不會比高尚人士少,我們不能根據職業來判定或看輕一個人。讓大家都知道:災難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