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讀後感例文

雅舍小品讀後感例文

  雅舍小品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大家在讀過以後都有什麼體驗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讀後感,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雅舍小品讀後感一

  讀過此書,我第一次驚奇的發現,語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讀與理解。

  他操著樸實無華而略帶一些小幽默的輕鬆筆吻,向我娓娓敘說著一樁樁一件件同樣舉無輕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小事,就像喝著幾杯小酒和一個熟悉無比的街坊鄰居聊天。無論是花瓶還是痰盂,是衣服還是頭髮,是香檳還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談,就這話題無限發散開來,憑藉著他數十年的閱歷,作出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慮,不需故弄玄虛,每一篇卻都是那麼的飽滿與真實。這麼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就這麼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著眼鏡,圓臉,頭頂光溜溜,咧著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麼平易近人,那麼有感染力,彷彿把空中的陰霾也染成了陽光,彷彿流雲也為他停滯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麼激動人心,彷彿把乾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彷彿胸中滾滾的熱血都是為他而流淌的。

  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首先是文章幹練簡結,能用一個字拎清,不用兩個字磨嘰,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對事例的引用,在我書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從五千年前的堯舜禹湯,到昨天打的領帶,一篇雜文可以引用七八個恰到好處的事例,再者,與當今社會的浮華風正反,他的文風非常平實,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豹窺一斑,在其他作家焦慮的思考如何給文章取一個華麗的主題目來譁眾取寵吸引讀者時,“雅舍小品”這四個簡潔幹練、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經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還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朋友們,愛書吧,讀書吧,而且試著寫作吧,相信她會讓我們更加快樂,咱們都不妨一試!

  雅舍小品讀後感二

  今年暑假,我讀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雖說是讀,其實就是聽,因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這樣,我才有機會用耳朵聽到了這麼美的散文。《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裡面有描寫臺北故居、寫雅舍、時間即生命……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從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幾公里,如果有客人來,要爬七八十層土臺階,再走過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間,作者只佔了兩間。因為房子是依著山勢修的,就形成了一個超好玩的現象。早晨起來從書房到廚房是上坡,吃完飯從廚房到客廳是下坡。

  房子是用來擋風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風,也不能擋雨。不能遮風是因為窗上沒有糊紙,不能擋雨是因為房頂上的瓦片有許多小細縫。雖然雅舍盡不到房屋的責任,但作者認為“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雅舍給了作者靈感和快樂,雅舍前面是金燦燦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後面是荒僻的土山坡。這麼美好的景色,作者怎麼會不喜歡呢?讀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認識到了語言的美。當我讀到一些詞句的時候就感覺深處作者描寫的那個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鳥》的散文,裡面描寫了各式各樣的鳥,當作者在描寫這些鳥的時候我都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覺。我不僅體會到了語言的美還懂得了要珍惜時間。我在《時間即生命》學到“不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年輕的時候要學習,不然到了老就會有所遺憾。”這本書用它獨特的方法讓我受益終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