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讀後感
少年維特讀後感
導語:像是一種緣分與宿命,維特的故事在這個怪異的冬天走入我的生活,激起了我心中一陣陣的淺痛,讓我對生命和愛情多了一點思考和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少年維特讀後感,歡迎借鑑!
(一)少年維特讀後感
看完《少年維特的煩惱》,糾纏住我的一個問題是:維特為什麼非要自殺不可?他正年輕,正是生命之花開的正豔的時候,他為什麼選擇死亡?我能理解他所經歷的一切,可是生命是有韌性的,當你經歷任何災難和不幸之後,都有一股莫名的內在動力要讓你活下去,這就是生命的韌性。所以,人活著就不要輕易選擇死亡,我們都得為自己負責。
有人曾說“只有當人內在的純然性、完滿性遭致破壞、裂變,以至再沒有其他有效的方法使之恢復、整合時,自殺的發生才有可能”。維特的過去確實交織著紛擾和詭詐,痛苦和寒慄,還有理想的破滅及現實的無情,這在他的心理留下了陰影,我們也為他的不幸而難過。可是我仍然覺得這些都不能為他選擇自殺這種弱者的做法辯護。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有抗壓能力,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人性本善,我相信每個人心目中的世界都是最完美無瑕的人間天堂。可是,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勇敢地去面對一切,接受一切。而這個,是維特所缺少的,不得不說,他的內心不夠強大。
維特的死讓我聯想到當今的社會現實,新華社一篇名為《和諧社會需要尊重和鼓勵失敗者》的文章中引用的數字表明,我國每年自殺人數達28。7萬,還有200萬人自殺未遂。也就是說中國每兩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自殺,同時還有8個人自殺未遂。這個數字大的驚人,也讓我感到難過。人來到這個世界多麼的不易,一切的痛苦、磨難都是我們應該經歷的,這樣的人生才算完美。只有在你經歷過所有的喜怒哀樂,人生的大起大落後因為生命到了盡頭而死去,這才是完整的人生,也才是真正的人生。《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他的一生經歷了家庭破產,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以及女婿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最後連僅剩的小外孫也去世了,這樣的人生悲劇,他仍然堅強的活著,與一頭老牛作伴終老。我覺得在面對生命這方面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珍愛生命,要看到生的希望,堅強的活下去。
最後,生命誠可貴,生命是父母給我們可以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權利。我們的生命不只是自己的,還是父母以及身邊關心我們愛護我們的朋友的。所以,我們要好好活下去,要活的自在。
(二)少年維特讀後感
歌德的一部最受歡迎的小說是《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書開首第一句話就是:“哪個少年不善鍾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道出了少男少女們的內心秘密。書中主人公維特與夏綠蒂的愛情,更是熱烈、悽婉、動人。《少年維特之煩惱》問世後,成為18世紀感傷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迄今在世界各地仍擁有眾多的讀者。
歌德為什麼能把維特和夏綠蒂的愛情故事寫得如此悽婉纏綿、逼真動人呢?那是與他自己的一段戀愛生活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少年繼特的煩惱,實際上就是少年歌德的煩惱。
事情的經歷是這樣的:1772年初夏,年方23歲的歌德遵從父命,從法蘭克福到威茨拉爾的最高法院去工作。不久,他在一個舞會上結識了青年姑娘夏綠蒂。他倆由相識而相慕,由相慕而相愛,由相愛而又相絕。歌德在與夏綠蒂相慕的過程中,才知道她已與自己的朋友、外交官克斯特納爾訂了婚。夏綠蒂性情很溫柔,既鍾情於歌德,又不忍棄絕原來的.未婚夫,內心十分矛盾。有一次她很委婉地向歌德訴說了自己的苦衷,歐德自知無望,帶著苦惱離開了威茨拉爾,回到自己老家法蘭克福。剛一到家,他先接到夏綠蒂結婚的訊息,接著又聽到他的朋友耶路撒冷,因愛一個有夫之婦最後失戀自殺的噩耗。幾件不愉快的事接遏而來,使歌德深感苦惱。有一西次,歌德也曾起過自殺的念頭,他常把一柄短劍掛在身旁,在極端絕望的當兒,他幾次準備用鋒利的刀來結束自己失戀的痛苦。
儘管時代的與個人的煩惱象魔鬼似的糾纏著他,但歌德畢竟沒有自殺。
他要奮鬥,決心積極地工作。他用了四個多星期的時間,把兩件傷心的事——他自己的和他朋友的,交織起來,運用典型的方法,寫成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歌德在晚年,對他的秘書愛克曼談及《少年維特之煩惱》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象鵜鶘一樣,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來的。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東西,大量的感情和思想,足夠寫一部比此書長十倍的長篇小說。我經常說,自從此書出版之後,我只重讀過一遍,我當心以後不要再讀它,它簡直是一堆火箭彈!一看到它,我心裡就感到不自在,深怕重新感到當初產生這部作品時的那種病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