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讀後感

四面楚歌讀後感

  四面楚歌,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在此,小編為大家準備好了四面楚歌讀後感,一起來學習吧!

  篇【1】:四面楚歌讀後感

  我個人是很喜歡項羽的,雖然很多人說他殘暴,但是他身上確有許多現代那些所謂的“正義人士”都沒有的品質。

  “四面楚歌”首先先贊一下韓信吧。他太是當將軍的料了!居然在兩千多年前就想出了“不戰屈人”之計,的確要真正摧毀一支軍隊首先還是要攻破他們的心理防線,士氣都沒了還打的贏仗嗎?其次我真的要好好的感慨一下項羽了。他其實智商不低,司馬遷甚至稱他有“過人之才”,畢竟能在3年內滅掉強大的秦國,這可不是阿貓阿狗都做的到的,反正猥瑣的劉三是肯定不行的。可是項羽他太高傲了,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不相信他人的能力,他太不會用人了!韓信以前不是投靠他的嘛,可是項羽封他什麼?“執戟郎中”就相當於現在幫主席看門的門衛,堂堂一個七尺男兒又有將帥之才,怎麼肯委身於此?而同樣雖然劉邦也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但是經蕭何一舉薦馬上從一個小官破格升為將軍,掌管千軍萬馬。這是什麼差距?縱然韓信最後不得善終,但是至少也風光了一回。被劉邦殺了,總比寂寂無名地死去要有意義的多。所以韓信拿“四面楚歌”來回報埋沒他才華的項羽,他要證明給項羽看,失去他是項羽的損失。

  唉,項羽也算是一代英雄霸主,居然敗在了一個曾經給自己看門的小子,實在可悲可嘆哪!不過項羽敗也敗得爽快以一死酬過去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試問當今天下還有什麼人有如此豪情!項羽是敗了,但是他死的比韓信更體面。項羽比韓信更令人尊重,因為韓信是不得不死,而項羽卻是以一人獨生為恥。如此英雄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惜!

  篇【2】:四面楚歌讀後感

  今天下午,方老師帶我們來到電腦房,讓我們在尚書文獻網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我選擇了《中華成語故事》裡的《四面楚歌》進行閱讀。

  《四面楚歌》裡的大概內容是:“楚霸王”項羽和汗高祖劉邦的一場戰爭,項羽本來兵精糧足,但他實行了錯誤的政策,軍事上節節敗退,最後被包圍了。一天夜裡,項羽聽到四面八方都傳來一種歌聲,仔細一聽,聽出來是楚地的歌聲,準備和劉邦決一死戰。項羽帶著兵衝殺了一陣,看見自己沒多上兵力了,在安徽烏江市自殺了。第一遍讀完後,感覺到了項羽的霸氣,雖然,他最終自殺了,但是他還是帶著八百名騎兵殺出一條血路,不愧被人們叫做“楚霸王”。第二遍讀完後,我感覺帶劉邦的聰明之處,劉邦佔領了楚國後,先用大軍給圍住項羽,再派小部分兵力去楚國找奴隸,找到許多奴隸後,逼他們唱家鄉的歌曲,項羽手下的'楚國人聽了後只會想念家鄉,忘記現在要打仗。這時,劉邦攻進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殺掉項羽和他的手下。第三遍讀完後,我感受到了項羽的勇氣,項羽那時只有八百名騎兵,但面對擁有幾萬人的漢軍,一點也不害怕,拼死突圍,勇往直前,殺出一條血路。但漢軍人多勢眾,他也沒臉再回江東去見家鄉的父老,悲慘地自刎了。我讀完三遍後,非常佩服“楚霸王”項羽的勇敢。

  我讀完後的感受:我感到“楚霸王”項羽的相思之情,劉邦的聰明之處和項羽的勇氣。我體會到:項羽哪怕陷入非常孤立的境地時不害怕,不退後,堅強勇敢。我也體會到“楚霸王”項羽的思念以及渴望家鄉的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