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讀後感2000字左右

小說讀後感2000字左右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大家看過哪些小說呢?有什麼感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小說讀後感2000字左右,歡迎閱讀!

  小說讀後感 篇1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裡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係。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麼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佔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裡,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小說讀後感 篇2

  《老人與海》即使是對於一個不愛讀名著的人來說,也是一本能讓人輕鬆讀完的作品。它講述的是一個有真實背景的故事: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上魚的情況下,終於孤身釣上了一條超大的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費了三天三夜終於把它殺死之後,小船裡實在裝不下,老人只能把魚綁在船邊,流出的血因此引來了一群群鯊魚,最後從遠海回港時只剩下巨大的骨頭了。

  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含了深厚的哲理和寓意。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這是一篇讓看過它的人都感動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也在這幾天裡死死盯著。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在返航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雖然殺死了幾頭鯊魚,但老人也已筋疲力盡,武器也壞了。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也許,書中的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最終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帶著魚骨上岸。雖說勝利者往往是笑到最後的人,老人也沒有笑到最後,可是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肉體,而意志和精神卻是不可戰勝的,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那樣。這就是人與眾不同的地方,人可以思考,可以戰勝自然。清晨歸來,老人並非一無所有,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而獲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勝利的象徵。也許,老人並不是在捕魚,而是在尋求希望的曙光。哪怕明知不敵,也依然堅持。再一個普通平凡的老人身上,竟然也有如此可貴的品質,那麼我們呢?難道不應該學習他嗎?

  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陷。人無完人,或許是身理上的缺陷,又或許是心理上的。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我認為,所謂勝利,不一定是笑到最後,而是在拼搏的過程中感受自我,享受過程,哪怕最後失敗,也要讓自己沒有遺憾,即使成為了悲劇,那也要像李清照說的那樣,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失敗了也要做個悲劇英雄。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而是與它們拼搏,就像反抗現實的壓迫一樣,不屈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正因為有這樣的人存在,人們才能一次次的超越極限,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當我們讀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戰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魚類的時候,我們願意相信這就是活著之所以應該活著的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對於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來說更應該多從這個角度來理會本書的內涵,奮鬥可能沒有結果,可能一切都會是一場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奮鬥的過程是何其令人讚賞?正像某書評作家解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讀者最喜歡的還是西行中的孫行者,而不是已經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說到這,大家可能有疑問:孫悟空能大鬧天宮,可為什麼取經時總向菩薩求救?很多人在網上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看看去。可我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才更能顯示出這本書的價值。如果一帆風順了,那還有什麼意思?這本小說的精華,盡皆在此,那就是號召大家勇於反抗。不屈服的拼搏精神,正是我們需要的。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寬,也很危險。它可以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們為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個好漁人,是擁有桑提亞哥的意志和精神的。

  我想:人生即是海洋,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在風裡你可以感受堅毅,在浪裡你可以感受激昂!這些都是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享受吧,少年!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小說讀後感 篇3

  我們踩著曾經灑下血汗,充斥著貧窮的土地一路走來,看著血汗綻放成滿園的花,望著貧窮逐漸稀釋,變成飽食暖衣的小資。那些不甘貧窮,拼命奮鬥的日子,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佔據它應有的價值,也收穫它應得的回報。初次讀《平凡的世界》,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且不評判它的文學價值,能被裡面各色的人物牽引出我的思緒,對我而言,已是這部小說的精美之處。

  讀完這部小說,說不清楚結局是喜是憂,只是覺得有稍許的倉促,不過倒也突出了平凡的世界裡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在主人公孫少平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這個平凡的世界,窺探了這個平凡但不平庸的有志青年的大半個人生。要說孫少平的優點,太多。不過,最震撼我的是他的堅毅。我無法想象在暗無天日的煤礦工作環境下,他是如何保持最初的夢想與堅持,在毫無生機與希望的攬工日子裡,他是如何能保持閱讀與看報的好習慣。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不說閱讀,就連靜下心來好好聞一聞花香都會被嘈雜和粉塵給覆蓋。現在的人們太浮躁了,靜不下心做研究、做學問,也很少坐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聽聽這個世界的呼吸。街上的人們要麼行色匆匆,要麼高談闊論。其實這些也不能完全歸咎與我們,每個時代有它特有的背景,自然也存在這個背景下衍生出的產物,或高尚或頹唐,總之不能避免它的出現,可作為個人,我們卻有權選擇是否接受。

  孫少平在平凡的世界裡摸爬滾打,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看來,都凝結著信念,支援他一直奮鬥的,除了那個大氣善良的姑娘田曉霞,就是他的信念了——平凡但不平庸。現在的我們,在物質上,早就過了那個為口糧日夜不辭辛苦的年代,我們比孫少平擁有的更多,可是我們的精神呢?或許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才能聽到風吹麥浪、蟋蟀彈琴的聲音。

  世界是轉動的,那如果我們不動,是不是就意味著在你打個盹的時間裡就被世界悄悄地遺棄。曾經聽過一句話,“如果你覺得迷茫,要麼是因為很久沒旅行,要麼是因為很久沒讀書。”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世界是平凡的,我們每個人也是平凡的,但在平凡的日子裡,我們也可以讓心靈、讓身體開出一朵不平凡的花。

  在路遙的這部小說裡,感受到最強大的氣流就是小人物的艱辛與不甘困苦而與命運的頑強抗衡。而在眾多的權欲、物慾的轟擊下,我卻為另外一抹暗淡的悲情久久地惆悵、思索,那就是田潤葉。路遙筆下的女子真誠、善良,在《平凡的世界》裡,我慨嘆田潤葉的一生,她善良但卻悲情,執著卻又固執。她的一生都沒有真正為自己而活,全用善良與妥協成全著別人。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她的愛是病態的,因為一個人,只有懂得如何愛自己,才能奉獻出我們的愛給世界,給某人。我們就暫且認為她對少安的愛是深沉的,是把整顆心都奉獻出來的無畏與忠貞,當少安和秀蓮結婚後,潤葉的心也被那場婚禮埋葬,一埋就是整個青春。對於這種感情觀,我是覺得有點沉重。

  現實中,不乏有深愛,但像田潤葉這種讓愛主宰了整個生命的卻是不常見的。潤葉和少安的悲劇說到底也是時代造成的,不過,每個人都應該做命運的主宰者,而不能做它唯唯諾諾的奴隸,悲情的田潤葉就做了《平凡的世界》裡感情的奴隸。或許也是因為時代的不同,讓彼此關注的點不同,我總是覺得,人不能總倚靠愛情生活一輩子。得不到,那就無須強求,何苦讓虛幻的愛情禁錮了自己的生命,那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身邊愛你的人的一種折磨,就像深愛著潤葉的李向前,他心裡的痛苦與無奈,寥寥數筆怎麼能道的透徹。

  世界是一個整體,而每個人又是獨立的個體,你的所有喜怒哀樂只是屬於你自己,而與世界無關,就像雨打芭蕉,滋潤的是芭蕉,而雨卻不知道。所以,你的生活過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而與外界無擾。某些時刻,我們被打壓、被摧殘,那顆玻璃心一碰就碎。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玻璃心可以有,它透明晶瑩,盛放純潔、善良,可是同時我們也要煅燒出它鋼鐵一般的堅毅。在世事變故面前,保持理智,保持堅強。回到《平凡的世界》,潤葉因為失去心愛的人而放逐了生活,每次讀到她晦暗慘淡的婚後生活,我就覺得無比壓抑。我理解她內心的悲苦,但她卻任性地不從痛苦的泥沼中走出來,我就倍感焦灼。

  她因為愛不到,所以選擇自我折磨,同時也刺痛著身邊愛她的人,雖然她後來也選擇了跟李向前在一起生活,可是這樣的結局她若早一點看破,是否就能夠讓心裡的那層灰塵落得少一點,再少一點。

  現實裡,我們往往會碰上一個敵人,他叫“得不到”,我們可不要因為他自甘淪落。生活是自己的,既然活著,那就選擇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去生活,不要讓“得不到”這個惡魔捆綁了我們的內心。並且世間萬物,於你來說,存在,即心存感激;逝去,便溫柔相送,切不可在有生之年,辜負了日月,蹉跎了青春。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感受勞苦人民的艱辛,體會底層人民的奮鬥,敬仰在黑暗中仍擦亮眼睛尋找光明的堅毅,也惋惜為了愛情而放棄了生活的愚昧。回到現實,世界仍是平凡的,依舊生老病死,依舊潮漲潮落。面對芸芸眾生,她不卑不亢,給你足夠的自由去譜寫屬於自己的那一頁篇章。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奮鬥吧,物質的豐裕遠不如精神的璀璨更讓人愉悅。選擇讓自己好過,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去生活,去擁抱這個平凡的世界,擁抱平凡的自己。去聆聽,去感受,平凡的世界裡總會有他的動人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