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流行“佛系”?

聽說,現在流行“佛系”?

  佛系這個詞,徹底火了,還莫名其妙跟“第一批90後”這個關鍵詞做了繫結。流行的背後,我們90後怎麼了 ?

什麼樣的人算是“佛系”?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總結成關鍵詞,無非就是“不爭”與“隨緣”罷了。

  從“佛系”二字引申,聯絡到日常工作生活的種種,便有了各種佛系體驗……

  佛系乘客:給司機打電話說,你不要動,我來找你。

  佛系健身:下班後去健身房走一走,就很開心。

  佛繫好友:在朋友圈隨緣點贊,都是愛的鼓勵。

  佛系粉絲:不混圈、不掐架、不產出。經典語錄:“愛他,就給他誦經!”

  佛系買家:不確認、不點評、不退貨。經典語錄:“我們買的不是東西,是和平。”

  佛系員工:不悲不喜、不推辭、不攬活。經典語錄:“心中MMP,臉上笑嘻嘻。”

  佛系學生:不玩瘋、不死學、相信命。經典語錄:“考過就是緣,掛了也是命。”

  佛系化妝:不燒錢、心不亂。經典語錄:“塗了口紅就是妝。”

  佛繫戀人:不撒嬌、不吵架、不奪命連環call。經典語錄:“人生就像一場戲,你我有緣才相聚。”

  還有佛系遊戲玩家、佛系PY、佛系備胎、佛系鏟屎官……

  就像出家了一樣,有什麼不開心的、執念深重的、求而不得的……只要心裡默唸一句“善哉”,好像一切都煙消雲散了,留給自己足夠的所謂“平和”。

  頗有種打破牙齒和血吞的悲壯,只不過是換上了數念珠、敲木魚、聽大悲咒的套路。


你不是什麼佛系,你只是沒什麼本事


  撕開“佛系”的外衣,其核心竟然和這幾年大火的“喪”文化如出一轍,兩者同樣流行於90後之間。

  房價高到高不可攀、就業困難難於上青天、最好的創業專案已經被別人佔據、6070後掌握著社會財富、80後佔據著職場中堅力量和社會話語權,留給90後的只剩下落寞、孤寂、等待、看不到頭的'明天、主流社會的邊緣……

  從小在蜜罐長大的一代,哪裡受過這種苦頭,前面是牆,後面無退路,乾脆懶洋洋原地躺好,做了未必成功,什麼都不做,就什麼都不會失去。

  再加上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頂”、“油膩”、“得病”、“出家”……更讓90後“頓悟”出要勇敢做自己,也敢於承認自己是“loser”、“垃圾”…


“佛系”也行,做一個“鬥戰勝佛系”的90後


  生活是很艱難,你覺自己不妨瀟灑淡然一些,同世界妥協,和自己和解,看似風氣雲淡,其實就是不敢勇於面對這殘酷世界,除了看淡,似乎也沒有什麼東西可看了!

  你可以不願被外物所累,但是如果你內心沒有堅守的東西,就和周星馳說的: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

  生活是很艱難,你覺得自己努力似乎沒啥意義,但生活不也沒壞到哪兒去,你何必那麼垂頭喪氣,早早羽化登仙,佛系並不能讓你超脫和快樂,它是精神毒藥,然你漸漸放逐自己!

  生活是很艱難,大多數人都生活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最早的90後也不到三十,怎麼就這麼就怕了?你想過自己如何面對四十、五十的自己嗎?

  所謂佛系就是你給自己懶找的藉口!

  終日碌碌無為,自嘲對美好生活沒興趣,不願吃苦努力,只想輕輕鬆鬆、敲鑼打鼓,那你只能寄希望於做夢能改變生活。

  “佛系”也行,做一個“鬥戰勝佛系”的青年。給自己內心一些堅守,像孫悟空一樣戰鬥,那石猴不也是赤裸裸的草根?天生地養沒爹沒孃,不也一樣能把天戳個窟窿?


  所謂“佛系”,其實只是一種調侃,或者一種自我發洩。我們真的無慾無求?或許並不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