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1000字作文

2022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1000字作文

  2016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為“先輩的旗幟”,為紀念紅軍百折不撓,信念不移的長征精神。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2016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1000字作文一】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愛思範文23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 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二萬五千裡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裡沒有浸透著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裡沒有譜寫著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國*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程序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裡,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開創新的未來!

  【2016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1000字作文二】

  今天八點鐘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看《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線,給小朋友上了“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堂課,每一堂課的小結將過去與現在對比,讓孩子們明白,現在的“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應該做到哪些。

  讀著“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八個字,感受到正是這八個字支撐著無數的先烈,在八年抗日戰爭的歷程中,義無反顧的拋頭顱灑熱血;正是靠著無數愛國的熱血青年,靠著無數有著大愛的國際友人的幫助,我們才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聽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透過那鏗鏘有力的音符,我似乎看到了硝煙瀰漫的戰場,無數的先烈用他們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為幸福的今天,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看著那些曾經的抗戰老兵,心中油然升起的是敬佩和愛戴。沒有他們的勇敢、團結、奉獻,又怎會有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那些抗戰老兵參軍的年齡,僅僅十一、二歲,正是花季,正是該享受著父母的寵愛的時候,他們卻背起了槍,奔赴戰場,保家衛國,他們胸前的勳章,是他們用生命和鮮奮戰的真實寫照。我是一位教師這讓我不由得就想到現在十一、二歲的孩子,他們生活在最和平的年代,擁有著最好的學習環境,有著無數關愛他們的親人和朋友,而他們心中卻缺少這份“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的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將這樣的精神,根植於孩子們的心中,讓他們知道現在做一個勇敢的人,不用付出一切,只要能勇敢的面對困難,勇於擔當;團結就是要與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合作共贏;自強就是要做一個自信、自主、自強的人;愛國就是要把祖國當成自己的家愛護它,珍惜它,建設它;同時告誡他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關閉電視我的眼前還浮現著抗戰老兵那精神矍鑠的眼神,我的耳邊還縈繞著《義勇軍進行曲》的豪邁。“先輩的旗幟”!英雄值得我們銘記,在民族存亡的時候,他們為正義為戰,為祖國而戰,為人民而戰,為子孫後代的幸福而戰,無數“老兵們”用生死給我們換回來的幸福、和平,我們要珍惜愛護。面對英靈,祈禱鬥爭不存、敵對不存、戰爭永遠不來,讓人類延年永續、永無止境,讓英雄的勇敢、自強、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存在我們的心中,並不斷的傳承,延續!

  【2016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1000字作文三】

  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人民翻身解放,為了中華民族的存亡,為了祖國燦爛的明天,廣大的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在兩萬五千里長征戰略的過程中,經受了爬雪山、過草地、挨凍受餓,人類難以生存和死亡的考驗,特別是在敵軍前堵後追的長期殘酷浴血奮戰的戰鬥中,終於以無數先烈的代價,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推翻了腐朽的蔣家王朝,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才獨立自主,人民才將得以翻身解放。

  解放後的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頑強拼搏精神和開拓創新的思維,使我國在工農業生產,文教衛生,科學技術,以及國防軍事高尖端的武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和發展。這不僅改變了我國一窮二白的面貌,而且從一個落後而備受帝國主義欺壓、剝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一舉變成了繁榮昌盛的新中國。特別是經過了十二五規劃的經濟建設發展使我國在經濟總量上趕超了日本,而穩居世界第二。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雄偉的挺立在世界的東方。

  長征歷史的回顧,深深的教育了我們。在兩萬五千裡征程的自然環境和極端殘酷的對敵鬥爭中,戰士們都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堅信勝利一定最後屬於人民。這是因為每一個紅軍戰士心中都有一顆為解放全人類,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終身奮鬥的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這就是紅軍戰士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動力。

  長征歷史的回顧,深深的教育了我們。長征的革命隊伍,讓我們認識到,紅軍是一支戰鬥隊,更是一支身體力行的政治宣傳隊。長征革命隊伍的精神,鮮明的體現了一心為人民,一心無私的奉獻。為了人類的美好不惜生命,特別是團結互助,自力更生,艱苦樸素,嚴以律己,克服一切艱難困苦的革命精神,以及堅定不移的為解放全人類,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政治決心,這就是長征精神的靈魂。

  今天我們在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的時候,就是要以長征精神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覺悟,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到社群去組織群眾,宣傳群眾,使長征精神的正能量在廣大群眾中永放光輝。

  長征歷史的回顧,深深的教育了我們。當我們今天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的時候,深知今天勝利的成果是無數先烈們前仆後繼的生命代價。今天我們不僅要建設好國家,更要保衛國家的安全。

  當前國際環境嚴重威脅我們祖國的安全,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不但否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惡,還妄想進一步否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際會議對日本軍國主義國家定性的公告。從而捲土從來,進而為再次發動侵略戰爭找到法律依據。目前,安倍晉三以各種卑鄙惡劣的欺騙手段,籠絡有爭議的國家,和美國一起組成軍事聯盟,在東海、南海、大搞挑釁活動。在國內,安倍晉三違背廣大日本人民心中的和平堅守,強行透過武器出口三原則,進一步修改和平憲法的條款。

  因此我們在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的今天,一定要居安思危,千萬不能忘記甲午戰爭和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今天的國際環境無論風雲如何變化,我們全國人民一定要緊密地團結在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周圍發展好,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堅決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中央集體領導治國理政方略。當前四個全面和嚴以律己的三嚴三實,這是共產黨先進性的標誌。只有這樣才能治理隊伍,才能統一思想,才能真正提高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堡壘作用,因為黨的先進性是鞏固執政地位的生命線。

  總之我們要充滿信心,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兩個100年和全面小康社會奮勇前進。

  偉大的長征精神萬歲!

  【2016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觀後感1000字作文四】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父親就給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那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無數動人的故事,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成為不斷激勵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還在我剛上幼兒園時,父親就找來一些紅軍長征的連環畫讓我看,我邊認字邊記住了不少紅軍的故事,還在幼兒園講給小朋友聽。上小學時,經常出差的父親只要一回家,就關心我的學習,每當看到我的作業本上打滿“√”和考試成績優良時,就講一個故事作為獎勵,我記得講得最多、印象最深的還是紅軍長征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長征精神的理解雖然還比較膚淺,但還是認真地照著紅軍的樣子去做,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用紅軍“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學習上一個個“攔路虎”,使自己各門功課成績在班級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我用紅軍“一袋乾糧”、“七十六粒糧食”等故事激勵自己,主動為他人排憂解難,體味助人的快樂;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我用紅軍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自己,從而自覺犧牲個人利益,主動關心集體利益,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我為三峽工程捐款和為城市建設獻一計的事蹟還被多家媒體宣傳,為此,受到學校的獎勵,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

  步入大學校園後,當時學校正在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我作為組織培養的重點物件,聽了幾次黨的創新理論講座,利用課餘時間重溫了《紅軍長征六十週年紀念文集》、《紅軍長征故事選》等書籍,在腦海裡一直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在那種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艱苦條件下,紅軍長征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在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前進路上,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能夠義無反顧、前仆後繼?那是因為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作為精神支柱。有了認識上的昇華,使我更增強了對黨的無比信賴,更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為了把更多的同學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我和另外幾名學生黨員還開辦了“知心話兒對黨說”的網頁,定期在網上與同學們交流,宣傳黨的知識,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亮點。

  隨著閱歷的增加,那些聽了上百遍的長征的故事依然感人,用血與火凝成的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她好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為我執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學畢業即將面臨工作分配時,擺在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融入市場經濟大潮,做一個在商海中搏擊的“弄潮兒”;一條是投筆從戎,當一名新時期有為的軍人,把青春和知識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國防建設。我是軍人的後代,理應做一名紅軍精神的傳人,為此,我選擇了從軍之路。儘管從軍之路很艱辛,一穿上軍裝就投入緊張的訓練,磨破了手腳,曬黑了皮膚,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艱苦訓練,使我以軍政考核全優的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武警戰士。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之際,我隨父母走進了“重走長征路”的行列,親眼目睹了草地的神秘、雪山的險峻;親耳聆聽了大渡河的濤聲、川主寺鎮的傳說;親手觸摸了瀘定橋冰冷的鐵索、“紅軍樹”累累的彈痕,從而品味到什麼是真正的偉大、聖潔、崇高和永恆。也使我再一次強烈地感到: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她在人們的內心裡蘊藏,外化成為一種能量、她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久湧動的岩漿,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為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故事給我的啟迪,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

  長征精神永存於我心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