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作文:臺北故宮博物館
遊記作文:臺北故宮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世上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小編收集了臺北故宮博物館,歡迎閱讀。
第一篇:臺北故宮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外雙溪,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孿生兄弟”。戰爭時期,蔣介石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貴的文物都運到了臺灣,並又建造了一座博物館來存放它們。所以,來到寶島臺灣,故宮博物院不得不看。
下了車,步入博物院一樓大廳,再沿著樓梯來到二樓,只見有幾件文物被人們層層包圍著,使得附近被堵得水洩不通。導遊告訴我們,那幾件受歡迎的文物是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我們首先欣賞的是翠玉白菜,導遊介紹說:“翠玉白菜又稱翡翠白菜,是清朝皇帝寵妃的嫁妝,由一塊綠白摻雜的極品翡翠雕刻而成。玉石工匠根據這塊翡翠的特點,別有用心地將它雕琢成一棵鮮嫩的白菜。瞧,上面還有一隻蟈蟈呢!”我們仔細地端詳著翠玉白菜。的確,這隻蟈蟈給它增添了一抹極為亮麗的色彩,使整個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我們又來到肉形石的展櫃旁。只見它表面光滑,呈醬棕色,“肉”的紋路和上面的“毛孔”清晰可見,像極了一塊美味的東坡肉。導遊說,這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只經過一些諸如切割的簡單加工。我們驚訝萬分,讚歎不已。
故宮博物院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世上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也是中國藝術史上光輝的篇章,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璀璨結晶。
第二篇:臺北故宮博物館
天邊有兩朵烏雲,太陽也不見了蹤跡,時而刮來兩陣冰冷的寒風。雖然天氣比較糟,但是我的好心情卻一點也沒有受天氣的影響,依舊陽光燦爛。因為今天我和同學們要遊臺北故宮博物院。
導遊領我們進大廳之後,上樓到了二層,開始正式的遊覽。
首先我們參觀了翡翠白菜。仔細觀察這棵大白菜,乳白色偏黃的白菜幫脆生生的能掐出水來。菜葉邊上的鋸齒就像海水碧綠的波紋,而且白菜上的葉脈也是清晰可見,真像是一顆大白菜。
導遊告訴我們說這顆白菜上還有兩個蛐蛐兒呢。
我們爭先恐後的趴在展臺上尋找蛐蛐兒,突然一個胖胖的男同學激動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同學們互相告訴夥伴們蛐蛐兒的位置,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看去,還真有兩隻肥碩的栩栩如生的蛐蛐兒匍匐在菜幫上像要隨時準備跳躍離開。
導遊告訴我們說,這個翡翠白菜是清代的能工巧匠在一塊一邊灰白一邊翠綠的玉上精細雕琢的。白菜從諧音來講寓意著百財,是很旺財,吉利的象徵。
這使我們更加驚奇,讚歎了:就算是人工雕刻的作品那已經是巧奪天工了,選材之妙就像是渾然天成,而且還有這末深刻的寓意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了。
之後我們又參觀了肉型石。肉型石的外觀像一塊厚厚的五花肉,乳白色的毛纖毫畢現,逼真極了。彷彿都能聞到肉的香味來,勾起人們的食慾來,讓我垂涎欲滴了。
我們又參觀了書畫,碑帖,青銅器,玉雕,陶瓷,刺繡……這些國寶有些大自然的傑作,有些是能工巧匠們一點一滴的辛勤汗水的結晶。
一件件國寶讓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短暫的展覽在我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
這次展覽使我想到了北京的故宮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的故宮博物館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現在兩岸“三通”了,我希望臺灣的小朋友多到大陸來看看祖國的變化,我也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第三篇:臺北故宮博物館
臺灣是個美麗的寶島,是中國人睽別了50年的家園。在這裡,我們有著心酸的.歷程,有著驚心動魄的故事,有著和暖溫馨的記憶。當我聽到媽媽告訴我,要去臺灣旅遊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緊張忙碌的準備工作就此啟程,我的心,也時時刻刻的懸在那裡,生怕遺漏了什麼。
媽媽說:“不瞭解歷史就很難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不去親眼看到現在這個樣子,所瞭解的歷史無非也就是一些知識的記憶,這些知識會被更多的資訊衝擊逐步的消磁。”媽媽對我說的這些話我還是不完全明白,但是我也懂得,這也就是為什麼讀萬卷書後還要並列行萬里路的含義吧?只有真正來到一個地方,才能領悟到書中知識更深層次的含義,才能更加到歷史對當地文化背景沖刷所造成的影響。
於是,開始了去寶島的前期準備工作。
開啟寶島近百年來的歷史,我看到了屈辱的時代,臺灣被迫成為了日本的補給地,幫助日本人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行,在經濟上,實行“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政策,由臺灣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後期則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在臺灣發展與軍需有關的工業,把臺灣當作日軍的補給地。臺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鬥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功。
但是,這一切,終於在1945年8月結束了。臺灣重新迴歸了祖國的懷抱,日本人被打跑了。至此,臺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後來,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國共兩黨進行內戰,國民被迫逃向臺灣,並封鎖了臺灣與大陸的海岸線。在這50年間,被隔在臺灣海峽的家庭被迫分離,妻離子散。60多年後,英明的“小馬哥”解除了海岸線的封鎖,終於讓家庭能重新團聚。
回顧國共內戰的時候,蔣介石帶兵把故宮裡好東西都搬遍了,帶著這些文物,來到了臺灣,花費五十幾億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又名中山博物院)。而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終於來到這國立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中國最珍貴的文物,聽說這故宮博物院有鎮館三寶呢!
一是純潔美麗的翠玉白菜,這翠玉白菜是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哦!翠玉白菜是由一塊完整的翠玉雕琢而成,翠玉本身就有綠與白兩種顏色,再加上宮中的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術,這傳世珍寶翠玉白菜就此誕生。但看著綠的“菜葉”就覺得鮮嫩欲滴,還有那又白又大的“白菜幫”,加了幾條有趣的紋理。哎呀呀!簡直就是一個新鮮的大白菜嘛!好像一掐就能掐出水來。
二是讓人垂涎三尺的肉形石,乍一看,還真能和江南著名的肥肉相間的東坡肉相媲美,這塊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取自一塊黃玉,經人的鬼斧神工,竟然就雕成了一塊玉東坡肉。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怎麼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這肉呀,好像是經過十幾次的熬煮,燉燒、滷味,讓看見的人垂涎欲滴。仔細一看,肉皮表面的那一個個毛孔都清晰可見,聽說是工匠們用那最硬的鋼針一個一個扎出來的。可見工匠們的細心。總的來說,這肉無論從哪方面看,都可以以假亂真。
三是刻著五百個字的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器物,於清朝道光年間在陝西岐山周原出土,據考證是清道光年間(1851年),自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裡挖出來的,聽說毛公鼎還險些被日軍搶走,幸虧葉恭綽做了一隻假鼎上交日方,這時才有了結。1948年,國民黨退守臺灣,大量南京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南遷至臺北,毛公鼎亦在其中。這才來到了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三個鎮館之寶,可奪去了我的眼球。在這三個寶貝旁邊,永遠是圍滿了人。你可不要以為只有這三個寶貝是真的,告訴你哦!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所有展出的東西都是真的。而且儲存真寶貝的的玻璃櫃都是控制著溼度和溫度,這也許就是建個博物館要花費五十幾億的原因吧!
這裡還有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開片的汝窯水仙盆,曾經有一個身家數億的美國兄弟,想買走這個水仙盆,出價五十億,這已經可以蓋一個非常高階的博物館了。可是沒能買走,誰也不知道這個水仙盆到底應該有多少的價錢,我們只知道,這個水仙盆是個無價之寶。美國人把這個美麗的,唯一沒有開片的汝窯水仙盆稱作貓食盆,就是貓喝水的盆子。這也算是一個笑話。
這博物院裡的東西,真是有奇又有故事。有祖孫三代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共同雕刻的象牙球。聽到這個故事,我感動的險些留下了眼淚;有皇帝用的純金的飯碗,讓我明白了什麼才叫奢侈;這些寶物看得我心花怒放,一天的視覺盛宴就這樣結束了。回到酒店,故宮博物院裡的奇珍異寶在我面前飛舞、旋轉,伴我入眠,這是我在寶島臺灣第一天的旅程,是一次令我感動又感慨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