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有史以來最高成本的影片《珍珠港》觀後感
好萊塢有史以來最高成本的影片《珍珠港》觀後感
《珍》在拍攝前申報的預算就是1億4500萬,因此《珍珠港》是名副其實的好萊塢拍攝成本歷史第一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珍珠港》,希望對你有幫助。
《珍珠港》觀後感一:
《珍珠港》開始時,雷夫和丹尼正在玩著飛行遊戲。雷夫總是坐在前面而丹尼坐在後面。兩人一直都是如此,較年長的雷夫總是保護著丹尼。
注意他們兩人,雷夫戴著飛行帽,而丹尼戴著防風鏡。
到了《珍珠港》的最後幾幕,丹尼兩次救了雷夫,併為雷夫而犧牲了。(也許那是他一直想做的吧,他並不希望被雷夫保護,希望自己也能保護雷夫吧)
臨死前,雷夫對丹尼說他快當爸爸了,不能死。而丹尼卻對雷夫說:不,是你要當爸爸了。(丹尼知道自己不行了,把自己最愛的伊夫林和孩子託付給雷夫。也許他知道自己死了才能成全他們吧)
雷夫一行人返回美國時,但伊夫林看見雷夫安然無恙時露出了高興的笑容,但雷夫雖然看見了,但他沒笑,轉身抬出了一副棺材...而伊夫林立即再也笑不出了,因為她知道棺材裡的人士丹尼,她走前摸了一摸丹尼的衣服,忍不住抱著雷夫痛哭...
也許丹尼並不是她最愛的人,但她確實是愛他的。
幾年後,戰爭結束了,雷夫和伊夫林結婚了,和小丹尼一家三口回到了小時候的家鄉。那裡一切依舊那麼美麗,紅色的飛機依然在那,唯一不同的是屋旁多了丹尼的墓碑...
雷夫看著天真無邪的小丹尼在爸爸的墳前好奇的玩著花朵,隨後伊夫林從後抱著他。
一切看起來是多麼的完美,但在雷夫心中卻有著遺憾。雖然他如願和最愛的伊夫林結婚了,但代價是失去了十多年來一直在一起,最親密的兄弟。
值得安慰的是,丹尼留下了他和伊夫林的兒子。對雷夫來說,小丹尼不但是好朋友的兒子而已,也是丹尼留給他和伊夫林的紀念。
雷夫帶著小丹尼乘著飛機飛上天空。飛機上只有他和小丹尼。
小丹尼頭上戴著雷夫及丹尼小時候戴著的飛行帽和防風鏡...
意味著丹尼依然在他身旁,不曾離開過...
天空是雷夫和丹尼兩人而已獨特的天地,他們兩人的友情和親情依然在天空中飛翔著。
《珍珠港》觀後感二:
(雷夫和丹尼是一對相交多年的好友,他們曾一起學習駕駛飛機,在老家作噴灑農藥的機師。二戰爆發後,他們又一起參加了美國空軍部隊,雷夫作為美國空軍的志願人員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當時美國還沒有參戰),而丹尼則被派駐紮到珍珠港的空軍基地。雖然兩人身處異地,但這對好朋友卻同時愛上了戰地醫院裡的女護士伊雯琳。
就在此時,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了,美國宣佈加入戰爭。三人之間的感情面臨著烈火硝煙的嚴峻考驗。為了成全好友與自己所愛的女人,雷夫毅然參加了敢死隊,與杜萊特上尉一起奔赴前線執行“奇襲東京”計劃;而在珍珠港,丹尼同樣為了愛情和信念在堅強地戰鬥著。三個彼此深愛著的人的命運與轟轟烈烈的戰爭密不可分地聯絡在了一起……)
珍珠港事件已經過去75年了,可是世界各國的許多人士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它的`種種猜測與爭論,在十幾年前觀摩本片時恰逢60週年紀念,所以也接觸過很多相關話題。但那時沒有過多在意,只想著買碟紀念。當時口碑很牛的,評價為《拯救大兵瑞恩》和《泰坦尼克號》之合併的都有。三張碟蠻貴的(當時沒DVD,影院更貴)。看的時候家裡沒人,聲音可以開大些。都說其紀實性比較靠譜的,事件的主要過程描述的很對得起觀眾據說,看過後也不得不承認那些場面人物都做得十分精緻,就像親臨了那場戰爭,戰場裡外都看的很逼真,扣人心絃,場面震撼。這碟已經跟了自己十幾年,不過也有十多年沒看過,是因為更早的時候我已經把它重複過了很多次。當時還沒拍拖,主要是看後兩張碟,原因就點到為止了,那時像個孩子,不過也順便學點英語。這次搬家又把三張碟整理出來,彷彿昔日往事重來,見證了自己的許多成長。再回顧的話,不想說後兩張碟。之前把前半部分看了一下,實際在偷襲前的情節對當下更有現實意義。望著殘舊的BC碟和嶄新的A碟,好像有個聲音在笑我是傻瓜,當時也的確是。可我不覺得很慚愧,當時做證券分析的同事,比我年長十歲,說戲沒拍好,,就像女主懷了孩子就知道丹尼會死,,都是老套什麼的。而我,不懂也至少沒說什麼,就負責看。這又過了十多年,本片看到的對於我不再是戰爭的場面,也很排斥那些。該片其實非常設身處地的把被戰爭牽連的人心做了細微描寫,後半段已經卷入戰爭,矛盾的態度心理都基本轉向一致,無可厚非。但此前,也就是在我等偷襲場面那一個小時裡面,其實有很多“素材”,不像是演的戲,就如實際生活中未經總結提煉的形象、文學、藝術、感性等,像分散的未經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可能是上下兩部分描寫的“領域”差別甚遠的緣故吧,前段那些素材,悄悄的在詮釋闡明人之內心那種與生俱來渴望平和生活的本能,並不希望去主宰什麼。但是,當時是處在人類歷史上最空前的大戰當中,想做孤島很難,包括戲中山本五十六大將,被誇獎時,他謙虛道,自己若是真有本事就可以避免戰爭啦。很不確定,翻譯的基本意思吧。所以此前的角色,看似按部就班襯托歷史事件,但沒有可以馬虎的地方。剛說的那種不確定性存在於每個人的腦海,涉及很多很多語言。從片頭雷夫與丹尼小時候的鬧心故事開始講起,留心丹尼父親的那番話,這戲是在反戰。跟著這節奏去想,緊接著劇中也是他倆長大後片裡的第一件鬧心事,被少校責罵那段。從這些,已經知道他們的長輩、前輩都不是那些好戰者,,再到其後伊弗琳的出現,看似士兵們與護士們的趣味加派對場面,不光指的是雷夫丹尼。
場面歡快,語言表現豐富,是本片離戰爭元素最遠的一段,但有未想到離得最近的那段---日本空軍出動前,肅靜的場合場面,士兵心中與家人之對話,還有駕駛艙內家人的相片。氣場上看這兩段為天壤之別,可是,安靜的再想想,是否為異曲同工、“有謀而合”。再想想山本五十六的那段話。60週年紀念的這部電影已經不用再過多觀摩了,就那些已經足夠。丹尼與雷夫可能不是最厲害的戰鬥員,但他們是最優秀的。丹尼從父親那裡“學”到了戰爭之可怕可怖,而雷夫的樂觀勇敢是面對戰爭的不二態度。但與其他人同樣的,也是咱都有的,就是追尋友情和愛情的平常心。還有便是伊芙琳在影片最後旁述裡的話,則教育我們:誰都渴望幸福,但幸福往往來之不易,遇見困苦艱難需迎難而上,接受改變和薰陶。本片公映十多年後,我們自己也印證了這些,,得民心者得天下。
至於我自己想補充一點內容,雷夫丹尼打架那段,,愛情的電影大家看的多啦,自私多少都會有的,但好兄弟之間也是喝醉了才打起來的,不管是動作還是語言上,咱生活裡的也不必太當真而放在心上。
《珍珠港》觀後感三:
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紮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準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每部影片都有它自己想傳述的東西,我們並不知道導演和演員在拍攝時的思想,也不需要道聽途說它的影評怎樣,只有當你自己看了,心裡才會做出對它的定位與評價,或者說你從中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這也是一部影片的魅力。
《珍珠港》是一部戰爭愛情片,有的人從中看到了主人公的家國情懷與抱負,有的人看到了兄弟朋友之間的相互信任,有的人看到了 感動人心的愛情,有的人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與悽慘,有的人或許什麼都沒有看到、、、但每一個你所的感受,都是你自己最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