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淺談議論文寫作的三論五段四步驟
關於淺談議論文寫作的三論五段四步驟
理工醫科類學術論文寫作有許多共同的研究方法。下面重點介紹觀察法、試驗法、實驗法、邏輯法和模擬法。
(一)觀察法
科學觀察是客觀地觀察、記錄和描述事物或現象的認識活動,是科研工作者根據研究課題,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或透過輔助儀器和其他科學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處於某種條件下的客觀事物及其變化狀態進行系統觀察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理工醫科研究的基礎,能為後續的深入探究提供線索。觀察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和重複性等特點。在理工醫科研究的許多領域,都需要透過直接或藉助儀器觀測試驗結果,收集試驗資料。
(二)試驗法
試驗法是指科研工作者為了瞭解某種已知事物的效能或者結果而進行的試用性操作的研究方法。試驗與實驗是不同的研究方法。實驗一般是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是否成立而進行的某種技術性操作研究活動;而試驗是為了檢驗某種材料或技術的結果,或某種事物的效能而從事技術性操作研究活動,試驗是為了探索新理論、新發明的實際應用是否可行,得到教訓的可能性比較大。
實驗法是在人為控制下,去觀察事物的變化運動規律。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新的技術成果都是先在實驗室中發明創造出來的,許多新的理論的驗證也是在實驗室裡完成的。理工醫科研究的實驗法主要有比較實驗、定性實驗、定量實驗、結構分析實驗、析因實驗、模型實驗、模擬實驗等。
(1)比較實驗:為了研究兩種以上研究物件間的異同、優劣等,常用比較實驗的方法。在比較實驗中,可以只進行單因子比較,也可以進行多因子比較。通常把研究物件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類似的群組,其中一個作為“對照組”,不加干涉,讓其自然發展;另一個或幾個作為實驗組,透過一定的實驗步驟,判斷研究物件是否具有某種性質。
(3)定量實驗:是透過實驗來判定研究物件某種屬性的數量界限,或某些因素之間的數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定量實驗是為了深入瞭解客觀事物和自然現象的'量的特徵,揭示各個因素之間的數量關係而開展的實驗。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從定性到定量,是人們認識深化、從感性上升為理性的需要和標誌。定量實驗離不開儀器、裝置和測量工具,而儀器、裝置、測量工具和被研究的物件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係。因此,在分析評定從研究物件所獲得的資訊時,必須考慮測量和研究手段,說明實驗的條件。
(5)析因實驗:是從已知因素中去尋找主要原因或因素的實驗方法。析因實驗中若有兩個原因,則可以透過比較實驗的方法,去確定何者為主要原因;若有多個原因,則可以透過逐個排除的方法,去確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如正交試驗法等。開展析圍實驗可以將兩個或多個因素的各數值或水平交叉分組,進行實驗或試驗,它不僅可以檢驗各因素內部不同水平間有無差異,還可檢驗兩個或多個因素間是否存在互動作用。
(6)模型實驗:是在某產品或某丁程未投人生產和施工之前,為檢驗設計方案是否可行而進行的實驗。這種實驗更接近於實際生產,能全面地檢驗設計方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為大批次生產或正式施工做準備。
(7)模擬實驗:對於某些稀缺的研究物件,並不允許對其直接進行實際實驗,但為了獲取對研究物件的認識,可以透過模擬的方法做出研究物件的替代模型,在替代模型上模擬實驗物件的實際情況,從而獲得研究物件的有關資訊。
(四)邏輯法
邏輯思維是科學抽象的重要形式,可以說,每一個研究課題專案都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推理系統,只有成功地運用各種邏輯方法,才能逐步地推演出正確的研究結果。具體與抽象的思維方法存在著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係,在思維過程中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抽象存在於具體之中,具體體現了抽象。邏輯思維中對有關物件的抽象是從所獲得的感性材料中抽取出事物發展的規律。感性如果不上升為理性,具體如果不上升為抽象,就不可能克服認識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從而也無法從事物的現象中去認識事物的本質。
(五)模擬法
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法和數學模擬法。物理模擬法是以模型與原型之間的物理相似為基礎的;數學模擬法是以模型和原型之間具有相同的數學方程式為基礎的。模擬法的基礎是模型,模型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模擬結果的客觀性;模型要簡明清晰、切題、精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丁學研究中的模擬法應用得更加廣闊,特別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工程模擬領域,更多地會透過軟體程式的開發來模擬實驗或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