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雞年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精選
2017年雞年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精選
一個民族精神文化傳統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凝聚最大公約數,讓藝術真正有助於增進國民的價值信心,增進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強化對核心價值、對共有意識的堅守。
2017年雞年春節聯歡晚會一:
在人民大眾的記憶中,春節聯歡晚會就是趙本山搭宋丹丹,陳佩斯配朱時茂,馮鞏還是老一套。不過這些老面孔也有的漸漸離去了,趙本山大叔的17次春晚,哪次不是給一代人帶去了歡樂?可是在2011年,本山大叔身體狀況愈來愈不佳,便只能結束了表演生涯。很多人說今年春晚不用看了,可是春晚卻沒令一些人失望,不僅玩出了新花樣,還引出了一些新面孔、新節目。還使用了大量流行語,十分貼近人們的生活。
我十分喜歡一個語言類節目,雖說是老面孔,但有了新感覺。這個就是由蔡明和潘長江表演的《想跳就跳》。講述了一個犀利抑鬱的退休老太太碰上一個身材矮小、受人排斥的老頭兒。其中蔡明飾演的老太太犀利的語言逗笑了我們這些觀眾。比如說:潘長江:“我的藝名是小陀螺。”蔡 明:怪不得我這麼想抽你。還有“潘長江:你這老太太比慈禧還難伺候。蔡明:你伺候過慈禧啊!”等等,增加了許多笑料,不像往年的春晚一般毫無笑點。
除了這些,劉謙的魔術節目也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早在春節聯歡晚會前,就有人預料到是劉謙配董卿,不過,這次跨界組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劉謙和李雲迪。這種不一樣的組合還有朗朗和侯宏瀾,他們都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春節聯歡晚會雖然還有不少的人在質疑,但是在春晚的進步來看,它會越辦越好的。
2017年雞年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二:
從小學六年級期末語文拿到65分的那一個冷假開始,我基本上就喪失了看“春晚”的任何興趣,這一回導演換成了愛放炮的馮小剛,在我的潛意識裡放炮的總比那些不吭聲的顯得本領大一些,不覺就在打麻將往廁所的空隙忙裡偷閒略瞟了幾眼,因而馬上腸子悔青,馮小剛浪費觀眾時間的本事實在比那些“體制內”的導演絕不遜色,茲粗略羅列最少10大敗筆以下:
一、“春節聯歡晚會”和“馬年春晚”的叫法嚴格意義上來講是違反一般語文常識的,春節是從農曆大年初一開始算起,生肖紀年亦是如此,在蛇年除夕之夜舉行的一晚會咋就被主持人們叫成了“馬年春晚”這讓略微有點兒文學常識和中文功底的中小學生都難以理解,理應“除夕聯歡晚會”(除夕迎春晚會)和“蛇年除晚”才是真正正確的叫法,央視大臺那些個高階大氣上檔次主持人們的中文水平實在需要找幾個山溝溝裡的中小學惡補幾個假期的。
二、晚會一開場就由姚晨、葛優、吳秀波、範偉、成龍、姚明、黃曉明、楊冪、田亮、林志穎、張學友等一些演戲的唱歌的.打球的說“春晚是甚麼”,他們這一幫人的智商能弄清“春晚是甚麼”嗎?他們具有代表性嗎?
三、朱軍、董卿、張國立、李思思、畢福劍這5位主持人實在誰都可以少,而尼格買提本不該少,給尼格買提一個機會,可以和諧和緩很多的***,馮小剛沒有看到這一點。
四、全球15億華人同步觀看的一晚會,主持人的服裝應以中國風的漢服、唐裝為主,這樣比較有親和力和凝聚力,華人應建立自己衣飾的標識,並透過“春晚”這樣各種有效的或還不太有效的傳播出口面向全球文化輸出,逐漸改變中西文化傳播不等對的不利局面,而不是崇洋媚外在中國人自己的舞臺上穿著西方的禮服。
五、馮小剛給楊麗萍外甥女小彩旗設計了一個舞臺,裝神弄鬼說甚麼轉圈圈就是時間在轉動,自以為有創意很得計,卻忘了她還是一個年方14歲的小孩兒,未免有***幼女之嫌。
六、這一臺晚會的張國立、張靚穎、王錚亮、姚貝娜、李雪健等太多人都打上了“華誼兄弟”的深深烙印,這一臺近似“華誼年會”的晚會折射出馮小剛“內舉不避親”的狂妄和狹隘,假如上天再丟給馮小剛一樣一個餡餅的話,他保不定真會叫老婆徐帆擔綱主持讓女兒馮思羽壓軸獨唱。
七、董卿過往“花市燈如書”、“不分詩與詞”的笑料也就罷了,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咋在她那裡變成了31個?難不成被她用卿卿我我的美人計一夜之間消滅了仨?央視主持人看來不但語文、歷史知識嚴重欠缺,
八、所謂“魔術”作為一門公開的騙術連續多年登上央視舞臺糊弄億萬華人觀眾還捧紅好幾個“明星騙子”和“騙子明星”滿世界招搖撞騙本來就有違社會公德,而在眾目睽睽下公開穿幫就更是挑釁國人的智商了。
九、美其名曰“馬年春晚”,馮小剛以自己微薄的文化底蘊企圖跟馬年扯上些關係,在師從張藝謀的人海戰術《萬馬奔騰》過後不久,又來了一出舞蹈《小馬奔騰》,讓人馬上有奔過往揪他騰地方的衝動。馮小剛們明顯不會知道,除奔騰來奔騰往以外,馬年還可賦予的情勢和內容還有很多;而貌似唯一跟馬年有關的歌曲《套馬杆》就更是牽強傅會,幾馬鞭都跟馬年打不倒一起來。“馬元素”的極大匱乏客觀反映的是馮小剛、趙本山、趙寶剛、張和平、馮驥才等這臺晚會主創職員思惟視野的侷限和思想厚度的不足。
十、拋開蔡明的引人厭、馮鞏的招人煩、成龍的不受人待見、劉歡的日薄西山氣味奄奄和大張偉對鳥叔的照抄照搬,《難忘今宵》實在沒法不讓大多數國人審美疲憊睡意連連,一臺晚會原創力的匱乏,折射的常常不單單是一個群體,而是一個民族的創新精神,而在總導演們越想被觀眾“難忘”的時候,“今宵”還沒過往,他們就很快地被觀眾拋棄和忘記。
2017年雞年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三:
春節是舉國百姓、舉世華人祝福歡樂的日子。2015年春晚最大限度地突出大眾性、全民性、聯歡性,強調全國老百姓共同歡樂,強調減舞美不減創意,強調原創制勝、創意為王,比如堅持理念創新,首次分設歌舞與語言類兩個演出區,現場觀眾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演員的每一個藝術表現細節,雙方區域演員透過相互打擂臺式演繹“比武”,不斷引發兩個演出區域之間、場內場外的互動歡樂,能夠使演員更加有效地貼近觀眾,更好地實現與觀眾的互動交流。春晚設定吉祥物陽陽也是個創舉,並且首次引進新媒體、雲計算加強與觀眾互動等等,這些都能夠有效地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春晚中的一分子,不僅樂享視聽盛宴,更在互動中獲得快樂。吉祥物陽陽在串場的同時,調動場內外觀眾聯動狂歡的情緒,將歡快喜慶與寓教於樂和寓教於美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強化共同歡樂、一起歡樂總體效果的同時,很好地實現了寓教於聯歡。
作為民俗的春節凝聚的是中國人對美好家園的想象,對悠久傳統的堅守,對家鄉故土的依戀。正如費翔的《故鄉的雲》,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喚起的是炎黃子孫對家國的深沉依戀之情,京劇、雜技、曲藝等各種傳統藝術形式,以及歌詠故土之思作品的交相輝映,激起的則是人們對祖國文化傳統的歸依與熱愛。今年春晚的表現形式格外突出中國特色與中國氣派,從而使這個一年一度的全民大聯歡、順乎年俗與民意的文化成果展示,更成為弘揚傳統、記取鄉愁、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的寬闊舞臺。雷佳的一曲《鄉愁》,真切而藝術地傾訴遊子對家鄉的眷戀、女兒對母親的思念,也傳達出中國人對故土、對祖先和對傳統文化的迴歸與尋根情愫,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張豐毅、朱亞文、段奕宏合作的歌曲《中華好兒孫》,劉德華的《回家的路》,莫文蔚的《當你老了》,以及舞蹈《絲路霓裳》,雜技《青花瓷》,總是能夠抓住民族記憶、傳統文化當中那些最富於鮮明色彩的方面進行濃墨重彩的表現,另外,無論是傳統技藝、武術,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的舞臺呈現,表現手法勇於創新,讓年輕觀眾喜聞樂見,很好地實現了藝術薰陶與思想引領的有機融合。
春節是中國人心中一個真正新的開始,是一個除舊佈新、告別過去、開闢未來的節日。正如灑掃庭除、鏟去雜草,才能開始新的一天一樣,中國人更願意在笑聲中與自己的過去揮別,這是真正有勇氣面向未來、開創未來的表現。春晚語言類節目向來具有尖銳、鮮明、入心的特色,而諷刺武器的運用,在2015年春晚中成為突出的亮點。比如,岳雲鵬、孫越合說的相聲《我忍不了》,對現實當中那些缺少公德、行為不文明的人毫不留情地痛下針砭,以笑聲糾偏不良行為。苗阜、王聲的相聲《這不是我的》劍指腐敗現象,發人深省。馬麗、沈騰、杜曉宇的小品《投其所好》,抓住現實中存在的“溜鬚拍馬”現象痛下“猛藥”,引起人們的反思與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