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傳統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血戰小朱莊》觀後感
2017年傳統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血戰小朱莊》觀後感
《血戰小朱莊》再現了1944年8月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為策應中原戰役,破壞日偽調兵計劃,恢復津浦路西革命根據地,率部越過津浦鐵路,挺進路西的英勇故事。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7年傳統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血戰小朱莊》一:
由市委宣傳部、淮北市相王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攝製的高畫質電影《血戰小朱莊》,正式拍攝完成並取得公映許可。6月12日下午,《血戰小朱莊》首映式舉行。
《血戰小朱莊》是根據我市抗戰時期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它再現了1944年8月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為策應中原戰役,破壞日偽調兵計劃,恢復津浦路西革命根據地,率部越過津浦鐵路,挺進路西的英勇故事。當時,盤踞在蕭縣以南的國*黨頑固派王傳綬部1500餘人,以小朱莊為據點,與劉子仁、劉瑞岐、吳信元等部結成所謂“東方戰線”,企圖阻止新四軍西進,彭雪楓將軍隨之展開了一場與頑敵鬥智鬥勇並最終取得大捷的真實關鍵戰鬥。
《血戰小朱莊》是淮北第一部個人投資的高畫質電影,也是淮北第一部上全國院線的電影,對我市旅遊文化事業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同時該片也是一部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極具藝術感染和心靈震撼的優秀影片。
2017年傳統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血戰小朱莊》觀後感二:
電影《血戰小朱莊》,近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吸引了三百多村民前來觀看。
《血戰小朱莊》是一部抗戰題材電影,它再現了1944年8月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為策應中原戰役,破壞日偽調兵計劃,恢復津浦路西革命根據地,率部越過津浦鐵路,挺進路西的英勇故事。
值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播放抗戰題材影片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它讓我們回首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緬懷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銘記歷史,熱愛祖國和人民,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2017年傳統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血戰小朱莊》觀後感三:
斜陽潮紅的光撒在這片土地上,這是哪?橫是遍野,斷斧折刀告訴我這是戰場。
獲勝的將軍騎在馬上,殷紅的鮮血染紅了將軍銀白的.鎧甲,敵將已死在他的劍下,可將軍臉上卻沒有絲毫喜悅,有的只是一份無奈與悲涼.
將軍堅毅的臉龐忽地滑過了一滴清淚,淚水滴在地上,模糊了畫面.
敵將本與他情同手足,互為知己.二人命運出奇的相同:幼年喪父;青年喪母.再疆場拼殺一生,赴湯蹈火,為主盡忠.二人本同事一朝,但皇子之間只為那皇位,竟同室操戈,手足相殘.他們由於各事其主所以戰場相見.他們清楚所有所有的朋友之宜,兄弟之義都必須為了主公的利益所犧牲,因為他們是軍人,因為這是戰爭,因為這一役關係到主公的安危,關係到手下數萬將士的性命,關係到.
他沒有手下留情,他亦針鋒相對.
勝利的訊息已傳到了主公那裡,主公已派來了大臣來為他慶功.夜晚他與士兵們一同歡慶著勝利,儘管心裡很悲傷但他仍然盡力表達出那種勝利的喜悅.
這就是戰爭.戰爭如一個賭局,它以人的性命為賭注.再戰爭面前個人的情感;安危;榮辱都一變的一文不值,這就是戰爭.
戰場上沒有朋友,沒有兄弟,沒有父子,只有敵我.在血與肉築成的勝利面前,人們惟有放下一切悲傷,去歡慶勝利,這不是因為人性的冷漠,而是因為這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