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觀後感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4月4日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最後一場——第10場冠軍總決賽的時候,期待彷彿正午陽光下單位牆角盛開的紅花——但終抵不過七絕、七律、如夢令的敷衍,在熱浪和寒流中無所適從,就像彭敏一樣。

  一個急於得到結果,一個樂於享受過程——這是彭敏與雷海為冠軍之爭的心境分野。

  欲速則不達,欲求則不得。

  任何競技,除卻技術,實為心態角逐。賽者如此,觀者亦然。

  網民對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頗有微詞,譬如:選手只會背詩,不會作詩啦;飛花令重複啦,題目難度不大啦;等等。

  平心而論,這些問題伴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產生與發展。尤其是第一個問題,直點命門:《中國詩詞大會》實質上就是背詩、誦詞、吟曲的大會。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之後,我在博文述及此事——相形之下,《香港詩詞大會》以作詩為主,《中國詩詞大會》以背詩為主,背詩難,作詩更難。從背詩到作詩,戛戛乎其難哉。有一點是肯定的,作詩與背詩沒有必然聯絡。

  本季賽事,規避了詩學、詞學、曲學的基本知識,或是汲取了上季康老師口占七絕之禍,未可知否。

  競賽題目中,常有“五(七)言唐詩”之類表述,語焉不詳。

  唐朝,猶如詩歌風景線上的分水嶺,又像詩歌座標軸上的原點——在負半軸上,有古體詩(古風),或五言,或七言,或雜言;在正半軸上,有近體詩(今體詩),或五言,或七言。

  一、詩詞知識傳播很少,詩詞背景還原很多。如:《春曉》《江雪》是五言古體唐詩,簡稱五古,不是絕句。

  二、詩(詞)人身份界定不能一概而論。如:李白不僅僅是詩人,他填的'詞也非同凡響;李煜、蘇軾、李清照、納蘭容若豈止詞填的好,他們的詩更是風華絕代;賀知章不僅僅是詩人,更是書法家,他的章草《孝經》與孫過庭的《書譜》合稱“草書雙璧”。

  三、曲與詞不能混為一談。詞,發於唐;曲,發於宋,存在繼承與發展(創新)問題。詞牌有別於曲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