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觀後感範文

一年級觀後感範文

  一年級(一)

  最近看了湖南衛視推出的電視節目《一年級》,這個節目用紀實的手法真實展現了幾個小朋友適應小學生活的場景。這使得我們可以從較為真實的角度來觀察和了解這個對於孩子最重要的學校活動階段。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學會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學會適應學校生活,完成從幼兒園"以玩為主"到小學"以學為主"的轉變,值得肯定的是,節目中的孩子在學校正是以此為主題展開小學生活的。

  我仔細觀看了前三期節目,感受到新時代孩子強大的生命力,以及那些張揚的個性,這是與以往年代的孩子迥然不同的。我感受到每個孩子的可愛,也發現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現在結合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相關知識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

  因為這個節目是在一個寄宿制小學拍的,所以我更要旗幟鮮明地提出這個觀點:小學生不適合寄宿生活。當然,我的本意並不是要抵制寄宿學校,而是說在父母有能力照顧孩子的情況下,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無疑是不明智的決定。

  很多父母可能覺得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既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又能讓父母忙事業,何樂而不為?但孩子獨立生活的前提是建立在與父母擁有良好安全依戀關係的基礎上,小學生每天都需要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因為這能讓他擁有安全感。就像"昊坨"在節目中與媽媽分別前說的話:"沒有你,我該怎麼活?"在孩子看來與父母長時間分離的恐懼與生死離別是一樣的。

  孩子對這種分離焦慮的恐懼,在第二期節目的回家返校後更為明顯,連獨立性很強的"小蘋果"都用哭泣和掙扎反抗這種分離,而"昊坨"更是要用400個手榴彈把學校炸掉。因為他們發現這與幼兒園一天不見父母的短暫分離不同,5天時間不見父母是件讓他們感到很沒安全感的事情。

  孩子寄宿最起碼要到初中,這個時候孩子基本已經完成了與父母依戀關係的建立,對父母的外在依戀減少,具備了與父母分離的心理條件。

  節目播到第三集,"小馬哥"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孩子。在我看來,"小馬哥"是其中想做到最好、最渴望得到認同的孩子,但是為什麼最終卻成為一個製造問題最多、同學最不喜歡,也最讓老師頭疼的孩子呢?這根本的原因或許就在於他內心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價值感。

  心理學研究發現,內心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而"小馬哥"無疑攻擊性較強。他在第一集就罵同學是"傻瓜"、"一群笨蛋",甚至在醫務室大罵老師是"醜八怪";他經常與同學爭奪東西,打鬥。表面上看他蠻橫霸道,盛氣凌人,實際上他的內心卻是弱小和不安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第二期節目,上語文課時,"小馬哥"頭上套個塑膠袋子,理由是害怕同學偷襲他。當"小馬哥"總是帶著警惕的目光與周圍同學相處時,就容易認為別人是不友好的,要傷害他,他需要透過攻擊別人來保護自己。這其實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小馬哥"內心缺乏"價值感"同樣是導致他成長問題的心理原因,他在這方面的表現也很明顯。比如第一集找寶藏時,他把自己弄丟了,就一直在說:"我已經輸掉了,別人都找了很多樣了。"在第三集當小老師時,他忐忑不安地說:"反正也沒人與我同隊……""蠢死了,果然跟我一樣……"這都是不自信、覺得自己無價值、不夠好的表現。這種無價值感也促使他產生了爭強好勝,事事都要贏的心態,因為他需要用各種成功來填充內心無價值感的空洞,所以他才畏懼失敗,計較得失。

  "小馬哥"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除了先天氣質特點的因素外,我們更要關注他的家庭教育問題。在節目中,"小馬哥"的媽媽講過在兒子剛出生一年多的時間內換了6個保姆,這其實是一件嚴重傷害孩子安全感的事情,因為安全感需要穩定的依戀關係和依戀物件,()而保姆像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孩子不斷經歷著與熟悉保姆分離的焦慮和適應陌生保姆的痛苦,如何能建立起安全感?

  "小馬哥"的媽媽把換保姆的原因,歸結於孩子的調皮,而真實的原因可能是她自身就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母親。這很容易導致她對保姆的不信任,正如她懷疑班主任陳學冬會不喜歡自己的兒子,會拋棄他一樣。

  同樣,"小馬哥"無價值感的問題也能從母親身上找到影子。比如第三期節目中她情緒失控地指責陳學冬時,她知道"小馬哥"存在的問題,卻接受不了實習班主任陳學冬直白的言語,正如她所講:"你表達的方式……讓我們覺得在你面前都抬不起頭……""小馬哥"平時的表現其實同媽媽一樣,當受到挫折、失敗和被人否定後,往往會表現出憤怒、攻擊、情緒失控等行為。

  雖然"小馬哥"的行為帶著父母的影子,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對他們有太多的責難,每個父母都是從孩子走過來的,正如他的媽媽對陳學冬所講:"我總覺得自己像個小孩子一樣,在你面前……"如果她的童年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沒有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她內心就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整日戰戰兢兢,很難有足夠的能量去愛"小馬哥",也很難讓他擁有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我總要強調父母需要跟孩子共同成長的原因。

  儘管網上很多人都不喜歡"小馬哥"的行為,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他內心其實是慌張和弱小的,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在第三期節目中當小老師時忐忑地說:"我只會講嚇人的故事……"一個只會講嚇人故事的孩子內心該有多少恐懼感啊!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與"小馬哥"一樣的孩子,他們都需要被理解,被同情,被給予正確的愛和教育。

  一年級觀後感(二)

  各行各業都存在很大的競爭,弱肉強食的生存規律總是在各種時代、各種場合所適用。而今,電視行業的競爭可謂精彩而豐富,各大衛視爭收視,為搏觀眾眼球 想出了各式各樣的節目形式,爭奇鬥豔!

  而最近最火的一檔節目中就有這樣特別的一個,叫做《一年級》,顧名思義,真實再現了一群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所發生的故事。有所不同的是,這個由36名學生組成的一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是"暖男"陳學冬,生活老師是"女神"宋佳,兩位都是演員。 當然,這是為了收視的問題,讓明星來體驗老師的日常可不是個新鮮的招數麼!

  巧的是,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所帶的正是一年級!和一般的觀眾一樣,我也是看到孩子們的各種表現都會忍俊不禁,看到兩位明星老師招架不住的時候也會為他們心急,但卻不得不說,除此之外,我也多了一些"感同身受".

  大家都明白,這畢竟是一個公開的節目,很多時候明星老師還會剋制一下自己的言行,加上後期剪輯等等眾多因素,節目播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一年級難教是大家達成的共識,難教的.不是知識,而是"規矩".就像節目中那樣,孩子們完全不在狀態裡面,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也曾經像節目中那些小孩子一樣有過"想把學校一把火燒掉"這樣的想法。

  我總是覺得自己能在節目中孩子的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班上孩子的影子。看過節目的人肯定都認識馬皓軒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小炮筒子",一急說話就結巴,我們班上趙文強就是完全一樣的!我還記得一個孩子叫"李昊煜",節目中有一次上語文課,他老是在講話,搗蛋!當時我立刻就想到了我們班上王辛培,長得都有點像,行為舉止也像,總是有很多很多莫名其妙的 問題。

  還有生活老師宋佳,開始的時候都崩潰的哭了,也有家長因為孩子病了,就責怪她,這些都是真實而平常的。可以理解,誰家不寵孩子呢,遇到寵過頭的就更麻煩了。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們學校食堂是用飯票吃飯的,曾經有個家長氣勢洶洶的來跟我說他們家孩子飯票沒了,口氣非常不好,意思是被班上其他小朋友偷了,結果是在他自己書包裡找到的。

  這個節目有血有肉,真實有趣,卻有一點是沒有體現出真實教育的,就是節目的重點放在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上,課堂上的表現卻畫面不是那麼多的。而對於我們來說,學習可能才是更重要的,課堂上存在若干的狀況都是令人著急的。

  每週我們學校要開會,特地用專門的時間搞了一個"講壇",讓每位老師輪流講講教學的、感悟或趣事啥的。 曾經就有一個老師在演講中說"如果教育部門以及學校不要不要成績的話,那我們肯定也是能更好地和學生和平相處的呀!"雖然好像是略帶抱怨的一句玩笑話,但想一想哪裡不是事實呢!

  我時常走在學校裡,會跟其他人說:"這些孩子一個個下課了看著都挺萌的,上課的時候我有時候會忍不住想發火。"為什麼?歸根到底還不是因為成績,還不是因為你想要他們認真聽講,而他們卻完全坐不住,沒一會兒就東摸摸西摸摸,講話走神。

  節目再逼真,終究也只是一部分,絕不會是全部。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也不斷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