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迷路的孩子後有感

觀迷路的孩子後有感

  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往往不自覺地會暴露出一種習慣,凡事都想得很周到,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學校的校風校紀,事先預測學生們在學校生活和學習期間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制定出相對完善可行的班級或課堂治理規則,與學生們一起學習,教育學生最好不要來闖這些底線,以此預防各類違紀事件和不良行為的發生。

  也常見這種現象,一旦有的學生不小心觸犯了學校或教師制定的規則,教師常常就行為而論行為,簡單作出判斷,把這類行為歸位到校紀班規當中,給予當事人一定的懲罰意見。即使是採取寬容的處理方式,也會因各種理由無暇思考事件之所以發生的本質原因,不懂得去捕捉、運用行為背後的教育契機。

  教師根據學生行為處理問題時,教育並沒有發生,真正教育的發生,是在行為出現後的時間裡。因此,當不良行為發生時,最好不要馬上干預,直接處理。所有做父母的可能都能回憶起這樣一種場景,當你的孩子被你管教訓斥以後,孩子會抹乾眼淚,主動走進自己,表現出對父母的愛,而此時,才是最佳教育機會。

  在第31個教師節那天,我認真看完《教師博覽》雜誌首部微電影——《迷路的孩子》後,更加理解了我提出的這一觀點的內涵,到了這一教育智慧的力量。

  微電影中有這麼一個事件,女主人公秋恬是一名到大山深處志願支教的女大學生,她喜歡在上課時包裡裝一瓶花露水,用來提神。有一天上午下課時,她忘記拿回花露水了,等下午上課時,發現花露水不翼而飛。

  秋老師在處理該事件時,採用的是常規的辦法,在課堂上直接當著全體學生的面,問大家誰拿花露水了。使用的策略是用一句話"誠實的孩子,應該自己承認,不應該偷偷拿走別人的花露水".秋老師要求拿花露水的同學明天自覺放在講臺上。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怯生生的望著秋老師,沒有一個站起來承認的。

  接下來發生了這樣一幕:從男孩小輝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好像知道內情,想站起來說話。但是旁邊的男孩火根卻突然說:"你不能亂講話。"此時,秋老師說:"我知道就是你拿的。"火根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辯解道:"老師,我沒有偷你花露水",說完離開了教室。

  其實真相是這樣的,幾個女孩課間拿花露水互相傳遞著玩,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

  隨著劇情地推進,學校校長到教室告訴秋老師火根失蹤的訊息,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找火根,花露水又回來了。

  這一件件事情的發生,原來都是火根不想讓老師傷心,發動同學集資買花露水,因為去山外購買,結果因天黑迷路而耽誤上課。

  秋老師因"花露水事件",同學們的'純樸而善良的行為,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說:"大多數人認為,支教志願者如同福音般地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點亮希望,為他們指明前行的方向,但我的支教故事恰好相反,樸實的孩子們教會我放下功利,真誠地生活。"

  孩子們行為背後的故事最終融化改變了秋老師起初支教的動機:表面支教,實為考研。

  可見,學生的一些看似不能讓人理解、甚至讓人氣憤的行為,其背後卻隱藏著一些感人的故事,隱藏著一些高尚品質、一些敏銳的情感、一些極其珍貴的正待孕育成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我們做教師的應該時刻記住:永遠用理解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各種行為,關注他行為背後的思維、觀念與故事,甚至有必要還要追溯到他的童年生活和生命背景裡去理解教育,尋找教育的機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