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同情心

植物的同情心

  “同情”是什麼?培根說:“它在一切內在的道德和尊嚴中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鳩說:“善良的心所啟發的一種情感之反映。”貝克說:“同情僅次於愛,是人心最聖潔的感情。”同情是一縷春風,讓枯萎的枝頭綻出新綠;同情是一泓泉水,給乾涸的田野注入生機。

  植物還有同情心,我頭一次聽說。

  我原以為這樣的高階情感人類才有,萬萬沒想到這卻是科學家實驗研究已證實了的!

  某研究中心曾用植物做了兩個著名的情感實驗。

  實驗一:科學家把活蹦亂跳的小蝦從一個容器中,緩緩倒入滾燙的開水鍋中,再將“目睹”這一慘劇的植物葉片與測試儀連線起來。當小蝦快掉入開水鍋時,植物的“情感曲線”霎時上升,好像被嚇了一跳似的,恰似人類悲痛時的表現。

  實驗二:在有兩株植物的房間進六個人,其中一個人掐斷一株植物的莖,然後六個人同時離開,研究者把測試儀和未“被害”的植物葉片連線起來。過會兒,六個人陸續再進房間,其他未對那株植物“施暴”的五人進入時,未被“迫害”的植物表現心如止水。當那掐斷植物的“罪犯”進入時,未“被害”的植物“情感曲線”出現了大的波動,就像人們發怒、憎恨一樣。

  可見,植物的確有同情心!何況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呢?我以為,世界上所有生物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親緣”關係,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息息相關的,更是必然的。難怪都生在地球之上,都是地球這位偉大而又慈祥母親的兒女。也惟有在這位普天之下最偉大的母親精心撫養下,萬物才可茁壯成長、生死與共、生生不息。我以為,有同情心,才可能產生愛心,因為同情是任何一種愛心最初的動力因素之一。地球是最有同情心和愛心的.,這是我的拙見。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尊重什麼?我只能說: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同情心。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基本的生存權利和情感,對生存權利和情感的認可和保護,就是對事物本身的同情和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生存的同情和尊重。只有這樣,這個世界萬物之間才會真正和諧、美好起來。

  文章寫到這裡,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篇著名的演講,現摘錄出來,以供大家深思,並獲得教益。

  去年,美國管理學會主席、德高望重的華人學術領袖徐淑英教授在波士頓召開每年一次的美國管理學會的會員大會上致辭說:“……一聽到‘同情’這個詞,我們就會聯想到那些身處患難的人:飢餓的兒童,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難民,還有那些失去工作和生計的不幸的人……遭難的不僅僅是人類,還有地球本身……來自印度加爾各答的修女特雷莎嬤嬤(Mother Teresa)說過,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貧窮不是缺乏食物,而是缺少愛。千百萬人正忍受著孤獨,飽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承受著抑鬱、壓力,既得不到僱主的尊重,也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意義……事實上,組織內的痛苦可以體現為工作壓力、疏離感和抑鬱感,這都會令組織和社會付出昂貴的代價”。

  “組織內的痛苦可以體現為工作壓力、疏離感和抑鬱感”,我個人理解為這某類人的生活“缺陷”。西方有句: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大,是因為上帝更喜歡他的芬芳。這種帶有“芬芳”“缺陷大”人的生存狀況,更值得我們關愛、同情、幫助、改變。

  施以“同情心”,或許也是在修持自己一顆“佛心”吧。

  佛家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七種寶貴的“財富”能隨時給予他人,即“恆生歡喜七佈施”:顏施,即面帶歡悅、微笑處事;言施,多說鼓勵、讚美和安慰的話語;心施,敞開心扉,以寬容、厚德之心誠懇待人;眼施,用善意的眼光注視別人;身施,力所能及地隨時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即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一個充滿善意,多為他人考慮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心靈的豐盈。

  對待那些“缺陷更大”的人,設身處地改變其生存現狀,讓“芬芳”更加“香遠益清”,更多惠及眾生,不也是在做恆生歡喜的事嗎?深信因果,發菩提心,房施身施,此等功德無量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萬物當中也有邪惡的分子,我們不能不分是非,不辨美醜,不顧原則一味去“同情”,這樣的話,是不合我寫這篇文章初衷的。

  [作者]白金永,原名白索勤,陝西彬縣人,中學語文教師,中國青年詩人學會會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