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社會人文與科學態度小議作文
當今中國社會人文與科學態度小議作文
人文與科學,似乎一直隱藏在漫長的歷史與我們的生活中。在政治學中,它是人文關懷與科學決策;在個人性格時,它又是感性與理性;就連對感情生活的把握,也被簡奧斯丁高度概括成了“理智與情感”。可見,這樣一對矛盾的存在,是多麼普遍的存在於我們每天的生活中;而對其的選擇判斷,又會多麼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生活。而當把眼光放遠,一個社會對於人文與科學的把握也會影響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一個國家對其的把握,也必將深遠影響其方方面面的發展。
人文與科學之間,相互區別。人文歸根結底來源於人性,它所關注的往往是現實的情況,因此處於人性考慮下作出的選擇,經常是直接的、關注當下的;相反,由於科學來源於理性,其判斷與選擇往往是間接的、更加長遠且追求利益最大化。人文與科學的區別與對立,便造成了不同的判斷與選擇。但事實上,人文與科學之間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聯絡與依賴。例如一項科學研究是否成功,要經過科學技術的考驗;而其能否在研究成功後造福人類,則需要人文情懷發揮作用。由此可見,我們無法把人文與科學分開來談,更不能一味否定一方贊成另一方。事實上,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生活中,我們做出的決定都要尋求人文與科學最大程度的統一。唯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儘管如此,我在這裡還是大膽的反其意,倡導我們的社會加大對人文的關注。中國從1840年被炸開國門,開始現代化之路起,便開始了科學之路。尤其是在嘗過工業化現代化科技化的甜頭後,受啟蒙思想影響下的中國人在思想中基本沒有對科學的質疑。記得小學課本上便經常會有課文讚賞某科學家或領導人,面對巨大社會壓力,選擇科學長遠之路,最終取得輝煌成就。我們潛意識裡相信,科學是毫無瑕疵的,科學可以解決所有事情。任何不科學的不理智的.不長遠的選擇和作法必是錯誤的。於是我們的社會出現了這樣的事情:
幾個月前的蘭考大火發生之後,許多輿論對於“蘭考媽媽”袁厲害進行了反面的評價。他們認為袁厲害沒有經過法律途徑領養棄嬰,是對法律制度的違背,會對中國相關法律建設起消極影響。的確,從這個角度來看,此說法沒錯,而且極為理性科學,尤其對於“法律建設的影響”考慮長遠。但為何這個評論聽起來如此彆扭?對於自己的作法,袁厲害只是說:“看見街上有棄嬰餓得直哭,就撿回家自己養著,至少不讓他餓死。”這,是從純純的人性角度來說的。救起捱餓的嬰孩有什麼錯?沒想到這麼做是對法律的踐踏又能有多罪惡?但是我們的慣性的“科學”思路,卻讓我們變成了一隻只冷血動物。這樣一個極端的事件,從側面體現出了我們對於科學絕對的盲目的崇拜,和對於人文的淡漠不屑。
這樣一個追求絕對理性,絕對長遠選擇的觀念的出現,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例如在婚姻選擇方面,理性長遠的價值觀便決定了我們要求“利益最大化”般的“硬性條件”,因為其可以最深遠的決定婚後的經濟生活。因此我們量化男女朋友的“價值”,由此出現了“寧坐在寶馬車上哭,不坐在腳踏車上笑”的觀念;也出現了眾多剩男剩女。試想,若我們稍稍注重一下感性的東西,我們的婚姻會不會少些功利化,多些純真與真愛。
對於生活如此,對於社會更是如此。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的科學技術發達,能輕而易舉地製成三聚氰胺、塑化劑云云;但是我們的人文關懷、道德意識卻相比極為缺乏,最終導致,我們的嬰兒喝的是毒奶粉,我們自己吃的是黑饅頭、塑化劑…科學發展固然重要,但是我想人文精神卻是科學能夠造福人類的基礎,科學只有在人文引導下,才可以真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