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系統科學三論看作業問題的解決六年級作文
從系統科學三論看作業問題的解決六年級作文
源自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系統科學“三論”即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是站在系統科學的角度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現不揣局狹,聯絡學生作業問題,談談我個人之管見。
一、從系統論看學生作業的審題問題。
拿到題就做,一起筆就錯,這是學生作業中較為普遍的問題。對此種狀況,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一般情況是予以指責,令其再讀一遍題。學生在重讀一遍題後,大都能找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父母和老師們此種做法不錯,問題是這樣做後,治標不治本,下次拿到題,學生的本能反應還是直接做題,依然會犯不審題的錯誤。
系統論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要放到一個整體或系統內去考察、研究,要找到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這樣才有利解決所出現的一切問題。故我們所提到的審題問題就不只是一個審題的事情,它從屬於作業這個大系統,而作業又從屬於學習這個大系統。在學習中,作業是檢驗學習效果的必要壞節,而在作業中,審題是保證作業正確的`必要壞節。瞭解了這個關係,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就應該耐心地告訴學生,作業要力求正確必須注意審題,並且要將這個要求提高比完成作業更高的高度。那就是說即使這道題做對了,但學生並未認真審題,這也是應當受到批評的,因為這會導致學生相信自己的僥倖心理。說到這裡,我們可能會奇怪我們怎麼能知道學生到底是否審題。其實,這裡正包含著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審題訓練。在審題訓練中,因為目的是在於讓學生重視審題,所以只需讓學生閱讀並複述題意,然後分析已知條件、未知條件,而不必解出此題。經過這樣有目的的專項訓練,一段時間後,學生的審題意識自然增強,不審題或審題不嚴的問題就自會解決了。
二、從控制論看學生作業的思路問題。
拿到題不會做,那是不懂題意,而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卻不知如何解決問題,這就是思路問題了。聽課認真,上課思路緊跟老師的學生,一般不存在大的思路障礙,存在思路障礙的學生往往是聽課本身就有問題。現在我們站在控制論的角度來看,不管學生是課堂思路還是解題思路出問題,都可以從把握思維的訓練中受益。控制論告訴我們,系統運動狀態、行為方式和變化趨勢的各種可能性都是可以把握的,只要找到了控制規律,那麼也就牽住了思維訓練的牛鼻子。學生對一個問題的思路,總是會有若干可能的,而其中一定有關於這個問題的正確的思路,只不過學生的大腦深處尚缺乏鑑別這一思路的能力。故思維訓練必須重新回到這個問題設計的原點——課本上去,凡是解題不能開啟思路或思路中途斷開的學生必須回到課本相關知識上去,在那裡才會有開啟此作業問題的鑰匙。
當學生對課本相關知識有了較為清晰的瞭解,再回到作業上,我們需要訓練學生對自己每一步思路的控制。不妨在草稿紙上寫下我的第一種思路,第二種思路……一步步向正確方向邁進。這個過程的控制也正如學習騎車、游泳、滑冰等技能性訓練一樣,儘量不要由父母或老師來代替。此種控制思路的訓練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後,學生即使解題還不能夠十分順利,但基本方法已掌握,父母、老師再適時點撥一下,問題就不是很大了。
三、從資訊理論看學生作業的訂正問題。
作業完成後,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又是一種常見的作業問題。這個問題使作業的資訊反饋功能失效。作業僅僅處於一個單項訓練的層次之中。正確的做法是老師要將學生作業的情況予以彙總並記錄,而學生要將老師的批改情況認真審看,加以訂正,並建立錯題本,把最為突出的問題記錄在案,以免下次重犯。
資訊理論告訴我們資訊的有效利用價值在於用以減少和消除人們對於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從這一點來看,作業有問題是好事,它有利於讓老師瞭解到學生的真實水平,並可能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而模糊、錯誤的資訊或乾脆不蒐集資訊,則使教與學的資訊溝通喪失,達不到作業本身應該達到的目的。
父母和老師們常常會遇到的一個情況是,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完全正常,可一到成績出人意料,這正是日常作業中學生傳遞資訊有誤的一個明證。只要我們把握了作業資訊的真實性,那麼一切問題都可以納入系統加以控制,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會是一枚可怕的定時炸彈。
以上內容系本人個人理解,還請博友們多提寶貴意見,以期我們共同努力解決好學生作業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學生們不再為作業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