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16年度》頒獎晚會觀後感
《感動中國2016年度》頒獎晚會觀後感
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鬥的精神擁抱生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感動中國2016年度》頒獎晚會觀後感一: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給我觸動最大的是支月英。一名紮根農村小學36年的鄉村教師。而真正觸動我內心的,是她那種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
一個19歲的花季少女,嚴格來講,應該還略帶著些稚嫩,還充滿著對未來的嚮往,還憧憬著人生的無限可能。可是,當年年輕的支月英卻在這樣一個剛剛要走進廣闊世界的時候,選擇了走進大山,選擇了大山裡的孩子,選擇了把青春奉獻給這些娃娃的教育,從而賦予他們人生無限的可能。這是一種神聖的情懷,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
36年的堅守,36年的付出,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什麼樣的力量澆築,讓一個女性為山村講臺培養了兩代人。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讓黨員的靈魂有了歸宿,讓為黨的事業奮鬥終生的決心更加堅定。
向榜樣學習,堅定信仰,忠誠於黨。堅定的`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思想靈魂和精神支柱,是指路明燈和動力源泉,也是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抵禦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正是這堅如磐石的精神之鈣,才鑄就了無數革命先烈的錚錚鐵骨,鑄就了新中國不屈的脊樑。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我們一些黨員幹部信仰缺失、信念動搖、精神懈怠,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對事業上的困難挫折,面對所謂“成功人士”,忘記了入黨的初衷,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誓言,只記住了自己所謂的不如別人,覺得不如別人混得好,不如別人生活好,不如別人有地位,不如別人有面子,種種的對比,使對待工作缺乏熱情,對待事業缺乏信心。堅定信仰,就有力量,這點在支月英身上體現的更為直接。堅定信仰,讓道路更明確、思想更端正,永懷赤子之心,堅信黨的路線、綱領不動搖,用“四個自信”武裝自己的思想意識,凝聚成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黨和國家的建設不斷前進。
向榜樣學習,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測繪行業是一個集體,強調的是團隊精神,每一名同志都在其中擔負著自己的職責。任何一個崗位上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影響到單位的正常運轉,甚至會給集體和國家造成重大的損失。有的人老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崗位不好乾不出成績,想換好單位好崗位,可是卻從來不捫心自問,到底有沒有一心撲到自己的崗位中去,有沒有不斷的學習提高讓自己能把本職工作幹好幹精。支月英連續36年如一日堅守在大山深處,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只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始終如一的恆心,即使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幹出不平凡的業績來。
向榜樣學習,甘於奉獻,無悔青春。支月英紮根深山36年,為了山村教育無私奉獻艱辛付出,這樣的奉獻精神同我們測繪行業薪火相傳的測繪精神是一致的。“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是我們測繪地理資訊行業獨有的文化內涵,是測繪人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中踐行的行為準則,提煉的精神成果。作為經常出野外工作的我們也時常能感受到那一份遠離家鄉、遠離塵世的孤寂。當面對繁華的誘惑,面對親情的炙烤時,我們要向榜樣學習,牢記自己肩上的神聖使命,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用自己無私的付出換來單位的進步,換來大眾的便利,換來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個人價值也在其中得到了最大的體現。
榜樣的力量無窮大,它就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學榜樣、趕榜樣、當榜樣,要反思不足,改正不足,把自己的思想當成一把生鏽的刀,把支月英的精神當成磨刀石,反覆砥礪,讓我們的思想更純潔,更堅定。同時,堅守平凡的方位,努力學習、加強創新,以服務群眾和擔當作為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感動中國2016年度》頒獎晚會觀後感二:
梁益建:推誠結仁愛
【頒獎詞】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開啟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蹟】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2009年,梁醫生在涼山州木裡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著,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 1年後,梁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裡縣接劉正富,併為他實施了手術。
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感動中國2016年度》頒獎晚會觀後感三:
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階技師。2016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製資料,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
頒獎詞: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裡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