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

2017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

  感動中國的人物總是令人敬佩,他們堅強的意志才能面對如此大的磨難仍然不離不棄。yuwenmi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7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一:

  “零減五,夠不夠減?不夠。那不夠減該怎麼辦?要向十位數借一,個位就變成了10。記得要在十位數上面點個點哦”“這個a、o、e的a不是這樣寫的,首先要寫個半圓……看現在這個就寫得好漂亮”“大家課文背得好棒,但沒有讀出感情來,要抑揚頓挫有節奏的朗讀,來跟著老師讀”……

  江西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藏在層層大山深處。在兩間垂直、互相聯通的教室外,老遠便聽到教師支月英的“大嗓門”和孩子們清脆的童聲。53歲的支月英正不斷地轉場,為三個年級的孩子們輪流上課。

  記者一見到支月英,她滿臉愧疚地說:“前段時間出去到外地去辦事,沒有給孩子們好好上課,很對不起孩子們。”為了表示歉意,在回來途中,她特意在縣城給孩子們買了棒棒糖帶上山。

  1980年,19歲的支月英透過,在距縣城100餘里的澡下鎮泥洋教學點當起了小學老師。沒想到這一待,就是34年。34年來,她堅守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教書育人。在深山裡她教育了整整兩代人,從風華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媽媽”“支奶奶”。

  2012年2月,組織上考慮到51歲的支月英年紀偏大、身體欠佳,決定調動她到鎮裡,即澡下中心小學任教。正在此時,距離泥洋村十多里的白洋村群眾聯名寫信,要“搶”支月英,請她到白洋教學點任教,“有些學生的家長就是我當年的學生,我毫不猶豫答應了他們”。

  在白洋村,村民心裡都惦記著支月英。無論是家裡有學生還有沒學生的村民,只要平常家裡遇到紅白喜事、蓋房子等,都會請支月英到家裡去吃飯。“村裡每家每戶我都很熟悉,很多家長和我跟姊妹一樣。有的時候孩子家長有事不在家,我也會把學生留在我那裡吃飯。”支月英說。

  教學點在山上,離支月英在縣城的家很遠,“下山回家得花半天時間,上山上課還得半天時間。如果沒事,週六週日我一般不回縣城家裡。平常我就住在學校,學校就是我的家。”支月英說。

  對支月英的敬業,丈夫蔡江寧心裡也有“抱怨”:“她是越走越遠,反正學校就是她的`家。”抱怨歸抱怨,但蔡江寧還是拗不過老婆的堅守,“沒把她拉下山,反被她拉上了山。現在離她學校近,有啥事過來也方便。”

  長期超負荷工作,支月英這些年常常頭暈眼花,她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聲帶結節等病症,2006年因視網膜出血,她的一隻眼睛已經看不見東西。“一般人看我精神狀態蠻好,看不出我患有這麼多病。”支月英語氣輕鬆,似乎是在介紹別人的病情。

  “之前沒去看病嗎?”記者好奇。“平常醫生要上班,學生也要上課,學校三個年級我一個老師,哪裡有時間專門看病。”支月英割捨不下孩子們,“我每個月都存不下錢,很多花在看病吃藥上,每天都要吃藥。上課嗓子實在太累講不動了,我就放課件光碟給孩子們看。”

  支月英的行為深深地感染著孩子們的家長,今年二年級學生劉毅恆的母親李霞主動當起了白洋教學點的代課老師,“支老師原來還給孩子爸爸上過課,大家從她身上看到了什麼是一個黨員教師的盡心負責。我也想像她那樣,為學生們盡些力。”

  2017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二:

  1987年8月,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被分配到長春客車廠電焊車間水箱工段。焊槍噴射著2300度的烈焰,瞬間將鋼鐵融化。焊工們在炎熱的盛夏焊著客車上供水的水箱、制動的風缸,車間裡火星四濺,煙霧瀰漫;聲音刺耳,味道嗆鼻。

  披掛著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著封閉的焊帽,李萬君和工友們在煙熏火燎中淬鍊意志。一年後,當初和他一起入廠的28個夥伴,25個離了職。李萬君留了下來。師傅們都說這孩子黏人,問問題問得太細。廠裡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總會多焊20個;廠裡兩年發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廠第二年,李萬君在車間技能比賽中奪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長客公司參加長春市焊工大賽,雖然是最年輕的選手,三種焊法、三個焊件、三個第一輕鬆收入囊中。此後,經常與不同單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萬君技藝越來越高,並順利考取了碳鋼、不鏽鋼焊接等6項國際焊工(技師)資格證書,成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焊接質量如何,絕無差錯。

  很快,李萬君小有名氣了,廠裡的尖端活、關鍵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廠水管凍裂了,水一直嘩嘩地流,生產無法正常進行。可修理的時候,帶壓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氣兒,豐富的老師傅也沒了主意。車間主任找來了李萬君。他仔細觀察,反覆琢磨,在裂口處焊上了一個帶螺紋的管座,讓氣體從中排出,解決了難題。

  直到今天,李萬君還是常常提起當年廠裡流行的一句順口溜,“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萬君說,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興趣才能熱愛,熱愛才能敬業,才能豁出去,讓技術在手中昇華。

  首席技師傳承技能與精神

  在短短6年時間裡,中國高鐵完成了時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級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隊伍支撐,李萬君主動請纓,傳技能,教絕活。2013年,長春市焊工比賽的前三名都出自李萬君門下。多名徒弟崗位成才,成為技師、高階技師和操作師,在高鐵生產中挑起大梁。

  2008年,長客公司引進德國西門子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技術,但與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卻一時難求。德國人提供的轉向架焊接試驗片,只有李萬君一人能焊出來。為了新專案,公司成立了新產品車間,抽調高素質人員,還從技校招來了400多名學生讓李萬君培訓,要求短時間內迅速形成生產能力。

  德國的工藝標準是全新的,李萬君從頭學起,常常徹夜不眠,思考如何將複雜的工藝操作過程分解成具體的步驟教給學員。那時候李萬君上廁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藥頂著,體重掉了20多斤。最終,400多名學員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德國西門子的焊接權威布魯諾豎起了大拇指說:“李,你創造了奇蹟!”

  現在,這些經過李萬君培訓的員工已成為時速380公里動車組的生產主力,也使長客公司焊接技術整體水平和歐洲西門子實現同步。“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了,這裡既是傳承技術的培訓站,也是解決企業生產難題的攻關站。不僅培訓企業內部和吉林省內其他企業的焊工,李萬君還赴新疆阿勒泰地區對400多名技術工人進行培訓,把自己的技能變成社會財富。

  “我的技能傳給企業和社會才更有價值。”李萬君說,大國工匠就應該把本事總結出來,把技能傳承下去,把創新開展起來,為中國夢提速。

  大國工匠追求極致與創新

  2007年,作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車型,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在長客公司試製生產。列車轉向架橫樑與側梁間的接觸環口,是承載整車約50噸重量的關鍵受力點,按常規焊法焊接段數多,接頭易出現不熔合的缺陷,質量無法保證,一時間成為阻礙生產的攔路虎。

  “能否一槍把這個環口焊下來呢?”李萬君提出這個想法,來自阿爾斯通的法國專家認為不可能。經過1個月的反覆鑽研摸索,李萬君總結出“構架環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槍焊完整個環口。這連最先進的焊接機械手也無法完成的操作,讓倨傲的法國專家也對中國工人豎起了大拇指。

  中國高鐵搭載著中國夢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質量做保證,李萬君在質量管理創新上大顯身手。“原來我們生產的列車時速80公里,只要焊結實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萬君說,現在時速300公里的高鐵,掉一個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須表裡如一、沒有瑕疵,每一個焊件都得是藝術品。

  為了做到這一點,李萬君編輯了圖文並茂的《焊接典型質量問題彙編》,制定了《轉向架鉚焊工標準操作手冊》,提煉出《焊接藝術化標準》,讓嚴謹的製造態度成為焊工標準規範的操作習慣。他隨時發現生產上的問題,創新工藝填補了我國氬弧焊焊接轉向架環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實踐經驗完善大國製造。

  2011年以來,李萬君帶頭完成國家發明專利21項,革新70多項,重大技術創新10多項,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項,獲獎104項。在打造中國高鐵金名片的路上,大國工匠李萬君們堅定前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