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色傳奇》觀後感500字

關於《紅色傳奇》觀後感500字

  由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攝製的十集大型黨員教育紀錄片《紅色傳奇》於3月14—18日22點在廣西衛視播出。下面是語文迷網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篇1:《紅色傳奇》觀後感500字

  2016年3月29日上午,中山街道組織黨員幹部職工在中山街道辦事處三樓會議室收看了大型黨員教育紀錄片《紅色傳奇》的第一集《星火初照》。

  紀錄片向我們講述了廣西梧州建黨的歷史。1925年周總理親臨梧州指導建黨工作,從此廣西的革命鬥爭向著“組織化”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1925年10月,中共在廣西建立了第一個地方組織——梧州支部,這顆剛播下的紅色種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迅速生根、開花、結果。1927年5月,中共廣西地委在梧州成立,推動了廣西革命運動日益高漲。

  中共黨員譚壽林受黨組織委派到梧州發展黨的組織工作,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動和指導工農革命運動,培養革命骨幹。1926年9月,梧州三工人遭無辜殺害,譚壽林發動梧州工人舉行了罷工遊行,進行了堅決鬥爭,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梧州工人運動取得的首次勝利。

  1926年3月,中共黨員林培斌受黨組織委派,在多賢鄉開展農民運動的同時,發展農民運動骨幹分子為中共黨員,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透過觀看我們廣西建黨的發展歷程,我們深深瞭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革命的火種產生於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反抗軍閥的暴政、反抗封建階級、資本家階級的剝削,人們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社會的渴望像星火蔓延並迸發出巨大力量,以及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偉大夢想,不懼流血犧牲的偉大情懷,令我們深深震撼。增強了我們民族自豪感,共產主義自豪感;增強了我們要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兢兢業業工作,心繫社會、為國家建設儘自己的力量的主人翁責任感。

  篇2:《紅色傳奇》觀後感500字

  為更好的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發掘和利用黨員革命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近日,梧州市工商局組織全域性黨員幹部收看了由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製作的紀錄片《紅色傳奇》。為保證學習效果,該局採取了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幹部集中觀看為主,黨員個人透過手機登入靚TV黨員教育平臺觀看為輔的觀看方式。

  據悉,由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攝製的十集大型黨員教育紀錄片《紅色傳奇》,以1925年梧州建黨到1949年廣西全境解放的歷史為背景,用不爭的事實,透過一幕幕珍貴的畫面,展示了建黨初期和革命鬥爭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紀錄片中,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的環境中表現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深深地觸動了工商黨員幹部的心靈。

  在收看了《紅色傳奇》後,該局黨員幹部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後感。大家一致表示,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政黨生命的動力,在無影無形間集聚著強大的力量。在今後的工商工作中,也要以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增強服務意識,最佳化服務手段,認真履職盡責,大力發展各類市場主體,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梧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3:《紅色傳奇》觀後感500字

  從視聽總體效果看,由遵義市演藝集團在紀念遵義會議80週年之際推出的大型情景劇《紅色傳奇》是一臺很具震撼力的傳播遵義紅色文化的經典力作,因其具有強烈的舞臺藝術感染力,觀眾普遍交口稱讚。外來的觀眾拍手稱好,我感覺此劇達到了宣傳遵義,讓人瞭解遵義的效果。作為遵義人,我為我們的舞臺藝術作品被外來人稱道,我感到愜意。

  舞臺藝術作品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在不斷的演出中吸納觀眾和評論家的意見,常演常新。基於此,筆者不揣淺陋,在此就《紅色傳奇》演出效果的`方方面面談一下自己的觀劇感言,目的是倍加關愛在歷經文化體制改革之後我們遵義市演藝集團出之不易的大型舞臺作品,使之更受關注,演出水準更趨完美。

  我觀劇後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覺得“紅色傳奇”這個劇名較空,似乎應該加一個切合劇情的副標題,讓劇名響亮起來。

  第二個感想,是劇名修飾語的問題,也是演出形式表述的問題。演出藝術形式的中心語是“情景劇”,這是這臺演出的表演形式定位。我認為這個表述概念對這臺演出不是強化,而是弱化。通觀此劇,它主要是雜技、歌舞、音樂(包括兩首獨唱)的藝術形式表現其中,不完全是情景的問題。

  我要說,具體場次的內容展現、表演形式都很好,但是二至四幕依次名稱“赤水奇兵、酒鄉壯行、婁山大捷”,這樣的編排按史實的時間順序推敲,感覺邏輯上有點紊亂。

  朗誦語的文字也可作些推敲。比如第一幕“耀亮雨加雪的中國”,“耀”修飾“亮”,拗口。“雨加雪”修飾彼時的“中國”表意不明確。第五幕“心中的神”、“崇敬的心”、“守靈的燈”,雖然前後構成排比句式,但是尾字均是單音節詞,不上口。作為詩化的朗誦語,宜用雙音節文字表達,節奏鏗鏘,朗朗上口。

  表演的藝術形式雜技是主打,這是演出單位的重要演出資源,劇中出現了十餘種雜技的表現形式,我認為為了宣傳和普及雜技知識,引導藝術欣賞,可以採用字幕或旁白形式點出雜技表現形式的名稱。在酒鄉壯行這一幕,一位女演員在左前臺表演,我還以為會順勢推出魔術表演,結果沒有。

  服裝的藝術效果是很不錯的,尤其是紅軍服裝新增豎條紋深化顏色的藝術化處理,視覺效果很不錯,這是大膽的創新。可是“赤水奇兵”一幕國民黨雙槍兵的著裝不對勁。敵兵著黑色裝,戴大簷帽,那是偽警察的服裝,不是國民黨兵的服裝,因而造成的效果就是不符合史實。

  現代織物編制的蓑衣作為道具,效果別緻新穎。當然,這種效果也只能用於舞劇,這是神似;如用於話劇,就缺乏真實感。

  四渡赤水背景是夜景畫面,一景到底,無變換;背景與演出情景不完全相配。

  第二幕“遵義曙光”因為燈光顏色的作用,視角的客觀效果是紅軍服裝變成了草綠色,就像渡江時的解放軍服裝了,因而感覺變味了。

  序幕“迷途期盼”很自然地使用了“抬頭望見北斗星”的旋律,本身並無不好。可是作為原創的大型演藝作品,在音樂創作上應該有突破,不借用,自創表現最好。

  以上一孔之見,興之所至,難免偏頗;但是我有關注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拳拳愛心,不吐不快,以此就教同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