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吹落北風中高中生作文

何曾吹落北風中高中生作文

  當巴顏喀拉山上的那一縷細流汩汩流出,它可曾想過成就一個民族的偉大?那一路上,冰川雪泉它流過,峽谷深潭它流過,瀑布險隘它流過,沃土平原它流過。若不是它適從了縱橫五千多公里的沿途路徑,又怎能滋潤中華民族的血脈,讓我們稱它為母親?黃河,是學會了適應環境,才成就了它的偉大。

  當我遙望黃河,感慨於它的雄壯激越,感慨於它留下的千溝萬壑,我不禁想,是黃河適應了華夏,還是華夏接納了黃河?  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今遊之,不見那雲海煙塵,只見那絕壁峭崖上一棵孤松。它抓著岩石,樹幹偏要筆直地向天。多少年來的風雨侵蝕,它和泰山連成一體。是它適應了泰山,才有了無數遊客駐足仰望;還是泰山接納了它,才更添了泰山的風姿? 我不禁疑惑,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究竟這相生相滅是誰隨著誰,又是誰奈何得了誰?面對這世間百態,是否又要像黃河或孤松那樣去適應環境,才能成就一番功業? 風吹盡歷史的煙霞,我望見一個人提著一個小籃,手中一杆鋤頭,在南山下孤獨地耕耘。陶淵明,一個無論歷史怎樣變遷都無法磨滅的'名字,他只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志趣,卻不願去適從那烏煙瘴氣的官場,。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他也沒去適從這社會,但他偉大、清高、留名青史! 風帶走汙穢的雲蔚,我看見一個憂國憂民的政治家為了北宋朝廷奔走。範希文,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面對同樣汙濁的官場,他選擇了出仕。縱使奸佞當道,他仍是氣節不變,守其本心,積極為朝局效力,也是青史留名。 同樣是亂世,陶淵明的退而守拙或是范仲淹的進而求變都沒有錯。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去適應這個社會,而適應社會之前、之中、之後,他們始終記得要合其本心!

  於是我明白,黃河與華夏本是相輔相成,泰山與孤松本是互為映襯。人應該積極地去適應社會,而適應的同時,一定要守住自己那顆純潔冰瑩的心! 寒風中,菊花獨自盛開。想是這菊花也通了人性,知道適應萬物,也知道留其本心。

  詩云:“猶可枝頭抱香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