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語文作文素材:相互理解
2016年高考語文作文素材:相互理解
【相關論據】
1、兩葉浮萍大海中: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元之間的友誼,長期以來傳為佳話。公元815年,元降職為通州司馬,白居易寄給元的詩是:“蒲池村裡匆匆別,澧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不數月,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元聞聽後,寫道:“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深厚的感情溢於言表。他倆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形成中國史上自然流暢的獨特風格。白居易有詩寫道:“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時,兩葉浮萍大海中。”
2、爭論者的友誼: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為探討定比定律,進行了長達九年的辯論。最後,普魯斯特發現了定比定律,成為這場大辯論的獲勝者。普魯斯特並不因此趾高氣揚,得意忘形。他對貝索勒傾吐了衷心的感謝之情,說:“要不是你的質難,我是難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普魯斯特向人們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功勞。貝索勒呢,雖然是爭論的失敗者,但他全然不因此而懊喪,他反而為在科學論爭中發現了真理而欣喜萬分。於是他提筆揮毫,給普魯斯特寫信:“您發現了定比定律,可喜可賀,九年的爭論,結出了果實,我向您——真理的發現者致意!”
3、師生情誼深:德國馬爾寶大學校刊《德國科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作者是羅蒙諾索夫,他批駁了他的引路導師、德國著名學者沃爾夫教授的一個錯誤論點,而舉薦發表這篇論文的正是這位教授。羅蒙諾索夫在這所大學期間,發狂般的學習勁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無止境的求知慾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在歐洲有著極高威望的物理化學家沃爾夫看中了這位高才生。掌握了教授的研究方法之後,羅蒙諾索夫進步更快了,但他不只是簡單地模仿老師。他十分崇敬沃爾夫老師,但對他的唯心論觀點卻從來不盲從。因此,他敢於向老師直陳己見。豁達大度的沃爾夫對學生的科學見解是十分尊重的,他喜愛這個敢想敢說,才華出眾的青年。
4、“最高評判者”的推薦:1938年,司湯達的長篇小說《巴馬修道院》寫成了,他貧困寒,將這部書廉價賣出五年的版權。一天,巴爾扎克看到《立憲報》上刊登了《巴馬修道院》中的一章,讀到描寫滑鐵盧戰役的章段,不禁為其精湛的描述拍案叫絕。他寫成了長篇論文《司湯達研究》,高度評價了傑作《巴馬修道院》。巴爾扎克的這種做法,在文人相輕的社會里,人們是難以理解的.,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議。批評家聖勃夫竟誣衊說:“一定是受了司湯達的賄賂。”而巴爾扎克心中卻坦蕩蕩,對造謠中傷之語不屑一顧,他向世人宣告:“我寫那篇談論貝爾(即司湯達)的文章,是大公無私、誠心實意的。”這是司湯達所未預料的,得到這位“最高的評斷者”的推薦,真是喜出望外,他原來以為《巴馬修道院》這部小說起碼要到四十年後才會為人們所理解。司湯達立即覆信巴爾扎克,向他致以真誠的謝意,還求教了創作上的問題。
5、發現氟元素以後:夫累密(法國化學家,1814—1894)與他的學生摩瓦桑(1852—1927)兩人情誼很深、交往密切,常常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猛攻科學難關。後來,學生在老師的基礎上發現了氟元素,人們都為夫累密惋惜,認為他同摩瓦桑的關係從此便會告“吹”了,誰知夫累密坦蕩地說:“看見自己的學生青出於藍勝於藍,永遠是作先生的一件樂事啊!”這件事不但沒有影響他倆的關係,反而使他們更加尊重對方,因此團結得更緊密了。
【警句】
1、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馬克思)
2、人與人之間,原存著許多隔膜與懷疑,惟有理解是化隔膜為知己,釋懷疑為良友的橋樑。(赫爾利)
3、生活中,諒解可以產生奇蹟。(納素夫)
4、理解別人,是求得和平的重要因素。(王爾德)
5、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