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題目及範文:“評價他人”的自由

2016年高考作文題目及範文:“評價他人”的自由

  人心深處總有一些密不示人卻又掩飾不住的慾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評價他人”的自由優秀,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範文】

  “評價他人”的自由

  人心深處總有一些密不示人卻又掩飾不住的慾望,比如觀看,甚至窺視。他人的`生活總是好看的,何況還有一點神秘。一不小心看到了,那種“預料之外”的驚喜,是很難被取代的。

  而默不作聲的觀看多少又有些無趣,有時候聽過看過之後總有不吐不快的心聲,於是便有了評頭論足,甚至非要為別人定一個高下、爭一個短長。這還是一種快感:除去“直抒胸臆”,更是“宣示主權”:你看,(我)多有道理!

  評價他人的生活,也就成了我們每個普羅大眾的共同喜好。你可以說這是熱情,也可以說這是劣習。阮玲玉那血淋淋的“人言可畏”四個字,不是至今還在教人毛骨悚然麼?那之前,魯迅早就尖銳地說過,有一群喜好圍觀且評頭論足者,都是冰冷而齷齪的“看客”——當然你可以更刻薄地說,寫了那麼多臧否文章的大先生,好像也是“看客”。

  而今天這個最不缺觀點的社會,誰又不是呢?

  該不該甘當“看客”,是另一個話題;能不能“評價他人的生活”,也不可一概而論——“評價”本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他人的生活”,也從不只是一成不變的“隱私”。在這個私域與公共空間的界限漸趨模糊的時代,“他人的生活”,有時就是“公共的生活”。這當然不能阻擋評價,甚至更需要評價。

  幾年前微博興起,許多人感嘆“圍觀改變中國”,這固然有誇張的因素,但畢竟有許多正面的佐證。高度公開的時代已難容“失語”,尤其是對公共生活。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評價欲”的社會,會培植出怎樣的“價值觀”,會帶出怎樣的“國民性”。但事情也常常會走到另一個極端。張口評價總是輕而易舉,但理據呢?邏輯呢?基本事實呢?“瞭解之同情”呢?

  我們不知道。

  能知道的,是常常出現的“觀點滿天飛,事實在路上”,或者“想象著文章”、“眼球論英雄”。按理說,這倒也是一種自由——只要不跳脫法律框架,“亂說話”也算一種自由。但自由總還有個對錯,偏偏有時候,不計成本的“亂說話”非但不被當錯,反而更像真理,不光說者痛快,聽者也以為然。這就像評價個人生活,聽者第一反應也許反感,但聽得多了,也開始習慣起來,甚至被不由自主地帶著跑。搞到最後,生活究竟是誰的生活,是非到底是誰的是非,都沒有一個準數。

  把準數都評價沒了,這是誰的自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