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備考素材

2017年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備考素材

  任務驅動型就是讓考生根據指令性任務,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擇最佳角度作文。它增強了寫作的針對性、物件感和目的性,有利於考查考生的真實寫作能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7年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備考素材,希望對你們有用!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與“新材料作文”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在於:一是如何對待題目材料;二是如何對待題外素材。

  1.“新材料作文”在審題立意之後,可以淡化題目材料,甚至捨棄材料;而“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之後,卻強調“就事論理”,對題目材料說深論透。

  2.“新材料作文”,對待題外素材,可以聯想開去,旁徵博引,分段論證中心觀點;而“任務驅動型作文”,對待題外素材,卻強調適度引用,一般以句子的形式自然插入,而忌諱以“段落論證”的形式出現。目的就是讓考生將“議論焦點”迴歸到“敘事題目”中來,就事論事,就事說理,說出你思辨的厚度、深度、溫度來。一句話,從理性思維的質量,來評判作文的優劣。同時,也較有效地防止了考生熟背課外素材後的套作。

  通俗地說,要求考生針對作文題目談出道道來,特別是測試你的思辨能力。

  新材料作文與任務驅動型作文,前者更注重“借事說理”,後者更強調“就事論理”。至於要求立意新穎,結構完整,二者是相同的。須注意的是:立意有核心立意、重要立意、次要立意與沾邊立意之別。核心立意是指緊扣材料含義且有獨到見解的新鮮意韻。

  二、如何寫任務驅動型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如何寫?它與時評的寫法相似,大致可以按“引——議——結”的結構來寫。它拋棄了“新材料作文”的“聯想名事”部分,但它的“議”部分比“新材料作文”的“議”更復雜些:新材料作文的“議”是簡單的議論分析材料,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議”,要求多層次、多維度地提出獨到的論斷,並展開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

  具體來說,開頭“引”,即:概述材料,提出觀點有鮮度(新穎獨特)。中間“議”(可分三段),即:就事論理,分層論述有深度(分論點清晰獨到,闡釋理由合理合情)。結尾“結”,即:引用,歸結全文有力度(引用名言,點到為止,不展開論證)。

  三、評論的表達效率:幾個具體要求:

  1 引述新聞時要儘可能簡潔,當然,不能為了簡潔而斷章取義。

  2 鋪墊部分要儘可能短,快節奏地進入主題。

  3 開始就要向讀者言簡意賅地亮出自己的觀點。注意,言簡意賅,就是觀點應該比較短,最好能精煉成一句話,讓讀者很清楚地把握你的觀點。觀點是否言簡意賅有一個衡量標準,就是能不能將觀點濃縮到標題之中。

  4 論述中引述別人觀點和新聞事實時,要儘可能地簡略,否則給人拖沓之感,影響評論的節奏感。

  5 論點間應該有層次感,或並列,或遞進,不要在一個論點上進行重複論證。

  6 最好在結尾處以引人注目而又不讓人有重複之感的方式重申你的核心觀點。研究表明,前後呼應的“首尾效應”有利於加深讀者對觀點的印象。

  四、如何贏得發展等級分

  1、架構好文章結構:《用心培育一個讀書民族》

  中外官員同臺發言時,我總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們風趣、幽默,觀點新穎、條理清楚,思維敏捷、表達優雅;而我們官們幾乎都是滿口的套話、空話,顯得平庸無趣,江郎才盡,大失水準。口拙的背後的原因應該是:我們官們大概是不怎麼讀書的。(析:對比中外市長“口才”一敏一拙之事實,顯出時評“時”之特徵,而且得出自己的結論,並指向自己寫作的方向:市長讀書—全民讀書。)

  不讀書的不限於官們,更可擴大到“國人”。不少人對“不讀書”有著切膚之感:很多人離開學校以後就幾乎與書籍絕緣了。許多家庭,高檔電器一應俱全,唯獨沒有幾本書。有資料稱:以色列每年人均讀書是55本,俄羅斯是50本,美國是44本,我們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參和教科書。相比之下,還有幾本真正意義的書可稱得上讀過?(析:市長不讀書是個由頭,自然要引申“國人”,也算是從點到面。作者並不是只有“市長不讀書”一個材料上打轉轉,又加上自己的“私藏”:國人讀書與別國人讀書之對比,量小單一。由此推廣而廣之:這個問題嚴重了。)

  中國人不讀書當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員無暇讀書,他們忙著應酬,忙著出國考察和談專案;商人不用讀書,因為中國是“仕場經濟”,而不是知識經濟,讀書值幾個錢?工人農民讀不進書,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讀書對於他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師沒有精力讀書,中學教師工作太累,沒有精力讀書,大學教師在為課題交差而讀書,確切地說,是翻書,是查書。真正的閱讀,超越功利的心靈閱讀,恐怕是很少很少的。(析:議論面已經擴大了。從官到商,再到工農,再到教師。教師不讀書,這就真的嚴重了。以上總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與時相關”的現象提煉概括:由一個由頭,擴大到一種現象。這都可看成是時評的根基。沒有這個根基,議論再高妙,也恐怕“論高易折”。)

  一個民族不讀書,這個民族的文化就喪失了創造性、批判性,個人就會被群體所淹沒。國人為什麼不讀書?我仔細揣摩,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人貧怕了,窮慣了,掙錢的機會突然多了起來,大家忙於掙錢,心浮氣躁,自然難以靜下心來讀書。二是中國傳統中缺乏對於純粹精神的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因為讀書可以做官,可以成為“勞心者治人”的“人上人”,赤裸裸的功利取向。三是沒有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理智的好奇心。應試教育的泛濫使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變得十分狹小,並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功利取向。(析:從現象概括到原因分析,本來中國人不讀書就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在一篇文章裡想求得“全解”,確非易事。三個原因,從物質貧乏到精神禁錮,再到應試教育,再到功利至上的文化。此等分析可算確論。)

  一個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民族,一個必定有著光明前途的民族。過去我們講:一個人的心靈,高尚的東西不去佔領,低下的東西就會趁虛而入。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不會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會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讀書量最大的國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過六百多萬,而它在全世界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國家。讀書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看過一幅:“為善最樂,讀書更佳”,為善之樂在於“予”,讀書之佳在於“取”。讀書是一種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擁有許多許多。是的,有兩種東西能讓人的心靈永葆青春:真愛與好書。為了讓我們的內心不再脆弱,讓我們的心靈擁有力量,讓讀書成為幸福人生的秘訣。

  2、帶著情感寫時評:《小悅悅走了,但願天堂裡沒有冷漠》

  小悅悅走了,因這個社會的殘忍與冷漠。小悅悅走了,還未來得及鮮花盛開,還沒有閱讀世間繁華,沒有領略人間美好,就這樣走了。(析:帶著情感寫,從題目上能看出,從第一段引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其實,時評時評,因“時”而評,你能無動於衷嗎?再進一步說,即使不是時評,既然你下筆寫出來,筆墨背後的你,不是在怦怦心動著嗎?)

  面對小悅悅的撒手人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默哀,在內心深處點一支叫做良知的蠟燭。這支蠟燭照不出小悅悅的明亮未來,卻能照出我們人性的小,照出人間的苦難與掙扎,照出這個塵世的灰暗和陰冷。(析:在這種情感的影響下,繼續表達自己內心的悲傷。“點一支良知的蠟燭”,這個形象的表達,令人深思而又非常貼切。這樣一支“蠟燭”,照徹人性的小,照出塵世的黑。)

  小悅悅的辭世又讓無數人淚流,不能自已。我想,過不了幾天人們便會忘記小悅悅,忘記我們的道德苦痛。“時光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小悅悅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紅血跡,會很快被淡忘和冷漠沖洗得一乾二淨。

  但願我們別過早地遺忘小悅悅。遺忘是一種罪!記住小悅悅,記住18個冷漠路人,記住我們每個人身上粗劣的道德傷疤。如果我們繼續麻木,繼續健忘,那麼,發生在小悅悅身上的悲劇,一定會在我們身上殘忍重現。小悅悅的悲劇,是在以一種極端殘忍、極端血腥的方式,告訴我們: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可預料的是,如果我們再不自我救贖,比小悅悅悲劇更殘忍的事情還會出現。(析:這一段是本篇時評最犀利之處,它刺破生活的表面,讓它流出它的罪與罰。從“不能遺忘”的警醒到“戳破道德膿胞”,再到“自我救贖”,可謂針針見血!理智讓位於情感,文章的力量也就在於此!)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還有拾荒阿婆陳賢妹,有了她,我們才不至於輸得太慘。於是,有人感嘆,一個國家的良心被一個拾荒的撿了起來!當社會良知以驚人的速度沉降,僅有一個阿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能做虛無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別人講衛生,顯得多麼蒼白。(析:“一個國家的良心被一個拾荒的撿了起來”!欣慰之餘,作者也正告人們:我們自己應該做什麼?)

  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學者崔衛平如是說。因此,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我們在小悅悅受傷現場,我們是十八分之一,還是第十九人?如果我們只是感嘆,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頭道德家,我們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國便不會沉淪;你有尊嚴,中國便不會糟糕;你找準了正確的方向,中國便不會後退……(析:“你的中國”,承接上一段,繼續論述“道德良心”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所以,不做口頭道德家。)

  針對“小悅悅事件”,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誠然,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我們的社會就還有救,我們的國家就值得信賴。(析:官員的呼籲,或者說官員的自我解剖,對一個社會的道德重建可能是最主要的。這一段引用汪洋的話,自然會有說服力。)

  有人說,小悅悅是冷漠祭壇上的祭品,到了該拆除祭壇的時候了。記住小悅悅,記住我們的罪愆,從官到民、從民到官,從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從修復制度之傷到道德行動,這或許是自我救贖的惟一方式。(析:記住小悅悅,“自我救贖”,在這種情感的支撐下,文章的針刺涉及每個人,文章的結束,有了餘響:記住我們的罪愆!)

  3、深刻立論,細緻分析:《心不厭細:〈舌尖上中國〉為什麼紅》

  一部紀錄片紅成這樣,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總導演陳曉卿,他反覆在公開或私下場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國》於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紀錄片而已,他不贊成關於該片的溢美之詞。這在當下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創作態度,有事兒說事兒,不漫無邊際,專注本職工作。依我看,這也是“舌尖”的內在風格——實在。(析:“舌尖”紅,是個人人都認同的結論。此處再加上導演的“現身說法”,似乎更證明舌尖的內在風格。說“實在”之論“深刻”,似乎有“溢美”之嫌。但對於“舌尖”來說,正是恰當,而且對於當下的一些人的作為和一些作品的製作,“實在”兩字也正是他們最為缺乏的。)

  《舌尖上的中國》,握住了時代命門,它把幾千年中國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總結和考證。又因它選取的角度既靈且巧,態度務實低調,就在隱秘的潛意識層面合上了時代節拍,擊中了每個觀眾。評價它的成功,不妨改孔子的“食不厭精”的一句話,叫“心不厭細”。

  曾經的中國人做足了“心不厭細”的功夫。看看古人的精緻生活,那真可以歎為觀止的。單說文房用具,筆格、筆床、筆屏、筆筒、筆船、筆洗、筆覘、水中丞、水注、糊鬥、蠟鬥、鎮紙、壓尺、裁刀……;現代人呢?以我此刻書桌為例,電腦、圓珠筆、即時貼,沒了。

  “舌尖”正是用其“心不厭細”的功夫,引領人在味覺上向更細處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們曾有的靜心、細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聲味觸,每一項往細處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樣廣闊的境界,心不厭細,只看你能走多遠。(析:“舌尖”之細的背後是什麼?這裡似乎才論到正題。這樣一句話說得好:每一項往細處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樣廣闊的境界,心不厭細,只看你能走多遠。)

  只求溫飽的吃,那叫囫圇吞嚥,連咀嚼都顧不上,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這只是吃的意義之一,遠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飲僅為解渴,如果是品茶,選水選茶、凝神溫杯這些都不說了,單是入口之後,舌尖、舌面、上顎、兩頰……無窮細緻的美妙等你。(析:越寫越集中,越寫越細緻了。對比生存之“吞”與審美之“品”,體現“舌尖”的精髓。)

  在眼耳鼻舌身的層面求細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礎上繼續前行,就是無謂之細。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個起點,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連美食的門還沒入。曾經聽一個老茶人說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這話來說“舌尖”,創作者們想說的,是入心的味道。

  在匆忙而浮躁的當下,“舌尖”之細緻,給我們展現了別樣的內心。這份“心不厭細”的精神,不唯美食如此,也不唯品茗如此,做事做人,均當如此。(析:吃之一項,從物質到精神,到心靈世界的修行。立論不能不說深刻。此深刻也正合了“舌尖”的深刻。)

  4、讓語言有張力:以《也談扶持國產“動漫”》為例

  寫在前面:語言文字要有張力,它是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情感的強化和美化,是對某種意思的多樣化表述。張力加強,魅力才大。

  原題:《不成人樣》(析:原題有雜文味道,也不錯,不過,寫考場作文,這種題目還是要注意的。)

  改題:也談扶持國產“動漫”

  原文:幾年前廣電局曾一紙令下禁止電視臺在黃金時間播送外國動畫,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扶持國產動畫發展。可幾年過去了,我們在電視螢幕上看到的不是喜羊羊就是豬豬俠,連個成人樣的角色都沒有,談何發展?

  (析:照例是引材料,但是,和很多同學一樣,這位同學也喜歡用長句子,長句子有長句子的好處,但是,用於時評(或議論文),長句子的力道就不太夠力。)

  改文:幾年前,廣電局曾一紙令下,對國外動畫叫停:“禁止在黃金時間播送外國動畫。”我還心生喜悅,這下國產動畫的春天總算要來了。可過了幾個春天,我們的電視螢幕上總還只是“喜羊羊”或者“豬豬俠”,真讓人哀嘆:國產動畫怎麼就不能成個人樣呢?

  原文:照理說國家近幾年一直在加大力度扶持動漫產業的發展,許多動畫公司也下足了成本製作,怎麼還落得這種狀況?

  (析:與第一段相同。這兩段均出現一個詞語“扶持”,可是,作者沒有咬住這個詞語去寫文章。)

  改文:照理說,國家近幾年花在國產動畫的力氣,不可謂不大,宣傳調子不可謂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可謂不足……許多動畫公司也鉚足了勁,要大幹一場,可是,怎麼還落得這種狀況?

  原文:這封閉的扶持政策就是一大原因。廣電局似乎以為沒有人看國產動畫是因為電視臺放太多外國動畫,只要禁了那舶來品,本土貨自然可以暢銷。那些官員就沒有想過若中國動畫的畫質比外來的精良,人設比外來的吸引,劇情比外來的精彩,還會有人去看外國動畫嗎?自己的實力不夠就索性關起門來自己玩自己,不敢與世界競爭,這與閉關鎖國有何區別?所以以開放姿態來應對外國動畫的挑戰,積極在競爭中提升國產動畫的水平遠比強迫人們看只有動物在平移的作品要有效得多。

  (析:原因分析。中國動漫作品落後恰恰就在於“封閉的扶持政策”,而且與“閉關鎖國”聯絡起來,相當深刻!)

  改文:“扶持”是個很有意思的詞。一念此詞,就不由讓人想到那位扶不起的阿斗。扶持者可非平庸之輩,那是諸葛孔明吶,可是,最終怎樣?所以,扶持有無效果,並不取決於扶持者,而要看被扶持者是哪樣人物。再說,只要禁了那舶來品,本土貨自然可以暢銷,這種想法本身就未免太天真。自己的實力不夠,就索性關起門來自己玩,不敢與世界競爭,叫停的不僅是國外動畫,也把創作者的腦筋也叫停了。所以,以開放姿態來應對外國動畫的挑戰,在競爭中積極提升國產動畫的水平,這遠比強迫人們看只有動物在平移的作品要有效得多。

  原文:但實際上中國並不缺乏動漫人才:許多外國的優秀動畫都是由中國公司加工製作完成的,比如《獅子王》;國內也有許多畫技與敘事能力一流的畫手,比如夏達。可為什麼中國動漫還是發展緩慢呢?政策的扼殺就是又一大原因。明明是扶持怎麼又成了扼殺呢?扶持是扶持,可扶持的只有那所謂的“適合小朋友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而大多優秀作品卻因其有不太適合兒童觀看的內容而被扣上“色情暴力血腥”的帽子,不得發行。不知怎地,人們心中就有“動畫是隻有小朋友看的”這種錯誤觀念。於是我們的電視上就只有會說話的羊狼豬貓來來回回的平移,上演一次又一次的與社會脫節的童話故事。那些適宜青年、中年乃至老人看的優秀作品只能因“兒童不宜”而被拒之門外。

  (析:從“人才”到“政策性扼殺”。更看出“扶持”背後的惡果。這應該是問題的根本。)

  改文:再說,中國動漫人才實際上並不缺乏。許多被叫停的外國優秀動畫,幕後的加工者都有中國人,比如《獅子王》;國內也有許多畫技與敘事能力一流的畫手,比如夏達。可為什麼中國動漫還是發展緩慢呢?“政策的扼殺”就是又一大原因。明明是“扶持”,怎麼又成了“扼殺”呢?“扶持”是扶持,可“扶持”的只有那所謂的“適合小朋友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而大多優秀作品卻因不符合某些人的品味而被各種理由終結。不知怎地,人們心中就有“動畫是隻有小朋友看的”這種錯誤觀念。於是我們的電視上就只有會說話的羊狼豬貓來來回回的平移,上演一次又一次的與社會脫節的童話故事。那些適宜青年、中年乃至老人看的優秀作品只能因“兒童不宜”而被拒之門外。

  原文:除此之外,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的目的也是十分不妥的——為了創造經濟效益,也就是賺錢。想賺錢沒有錯,可只想著賺錢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實在不利於發展。眾所周知,日本人靠動漫賺了不少錢,可大部分日本漫畫家在創作時首先想到的還是漫畫本身。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甚至還提出過動漫外交,也許他也有要賺錢的想法,但更多的是因為這個蘿莉控怪叔叔想向世人推廣他最愛的《薔薇少女》罷了,這是一種單純的熱愛。漫畫本身是包含著愛與夢想這個內涵的,國家若能基於這個出發點來推廣國產動漫,會比只為了盈利而製造出無數粗製濫造的不成人樣的作品要好。

  (析:再深入到“扶持”背後的經濟利益支撐,自然而論到對動漫藝術的忽視。層層深入)

  改文:除此之外,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的目的也過於功利。急功近利者,都是有近視的毛病。畢竟還是與文化和藝術沾邊的事,只知賺錢,而賺錢的方式就少了藝術和美感,其結果只能是像紙幣一樣直接。眾所周知,日本人靠動漫賺了不少錢,可大部分日本漫畫家在創作時首先想到的還是漫畫本身。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甚至還提出過動漫外交,也許他也有要賺錢的想法,但更多的是因為這個蘿莉控怪叔叔想向世人推廣他最愛的《薔薇少女》罷了,這是一種單純的熱愛。漫畫本身是包含著愛與夢想這個內涵的,國家若能基於這個出發點來推廣國產動漫,會比只為了盈利而製造出無數粗製濫造的不成人樣的作品要好。

  原文:其實除了動漫,國內許多文化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有關部門真應好好反思,改變觀念、調整政策,讓文化產業更好地發展。

  (析:想擴大論題,推而廣之。只可惜分析認證有些乏力。)

  改文:其實,患這種急功近利毛病的不唯動漫產業,國內許多文化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文化產業,是產業,更是文化,用發展文化的觀念來管理,還可能讓文化產業更好地發展。

  原文:只願有生之年能在中國動畫裡看到成人樣的角色、動人心的故事。

  (析:表達一種期待。不過,給人感覺結尾沒有寫好。好像已經沒有太大氣力了。可以再從“扶持”切入而收尾。這樣文章就有首尾一貫的意思了。)

  改文:“扶持”的背後,少一些功利。如同種一棵樹,不要太急於讓它碩果滿枝,先要培土植根,澆水施肥,才能枝繁葉茂。有此用心,才算是不枉“扶持”一詞的含義。有此用心,中國動畫才能看到成人樣的角色,有動人心的故事。

  

最近訪問